“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公元1210年1月26日,带着对河山破碎的深深遗憾,吟诵着《示儿》,南宋爱国诗人、文学家、史学家陆游溘然而逝。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活动在浙江、四川等地,但与江苏也有深厚的渊源,留下诸多史迹。
本文音频特邀江苏新闻广播制作,欢迎读者朋友分享转发,媒体请获授权
作者:于锋
播讲:马骊雪豪
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成长于偏安江南的南宋王朝。从小时候起,国土的沦丧、外敌的入侵、家庭的流离,给陆游的心灵带来深深的创伤。早年参加科举考试时,陆游无意中得罪了权相秦桧,从此屡遭嫉恨和打击。一直到秦桧死后,他才得以出任福建宁德县主簿,步入仕途。
成都杜甫草堂所藏放翁先生遗像。来源/《访谈︱包伟民:我的“目光向下”是想体现民众对历史的贡献》
南宋隆兴二年(1164)春,陆游出任镇江府通判。镇江地处国防前线,是控制长江的锁钥,在这里为官,更坚定了他誓死抗金、收复失地的决心。上任不久,抗金名将张浚巡视江淮兵马,来到镇江。张浚不仅是陆游的老上级,也是陆游的父辈,陆游对他极为敬重。在镇江,张浚下榻在陆游的通判衙内,陆游“无日不相从”,一起商量抗金救国的大计。张浚督练军马,营建城池,修治武器,陆游积极予以协助。他们还登上金山和焦山,研究北上进军的路线。一时间,“北土豪俊,江淮义勇,相继来归,声势颇振”。
可惜的是,朝廷内主和派终究占了上风,陆游积极支持张浚的举动被污蔑成“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这也导致了他后来的罢官。
乾道元年(1165)七月,陆游调任隆兴府(现今江西南昌)通判,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镇江。前往隆兴途中,陆游经过建康(今南京),虽然行色匆匆,他还是抽出时间,在大雨中独自游览了钟山。
在山顶的定林庵昭文斋,他拜谒了“着帽束带,神采如生”的王安石画像。王安石是陆游祖父陆佃的老师。陆游对这位著名政治家怀有深深的敬仰。他还留下“乾道乙酉七月四日,笠泽陆务观冒大雨独游定林”的题铭,这一南宋时期的摩崖石刻至今保存完好。
乾道六年(1170)和淳熙五年(1178),宦海沉浮的陆游两次途经南京和镇江。对于“建康”这座南宋王朝仅次于首都临安(今杭州)的都市,陆游怀有特殊感情。他认为,建康形势险要,战略位置突出,极力主张将国都迁往建康,“江左自吴以来,未有舍建康他都者”;“车驾驻跸临安,出于权宜,本非定都。以形势则不固,以馈饷则不便,海道逼近,凛然常有意外之忧”;“然大江天险,都城临之,金汤之势,比六朝为胜,岂以淮为固耶?”
《入蜀记》
在《入蜀记》《上二府论都邑札子》等文献中,陆游力陈定都建康的重要意义。然而,在“暖风熏得游人醉”的西湖岸边,沉醉于偏安享乐的南宋统治者们是不会采纳这一主张的。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不管是诗、词、散文还是史学方面,他都取得极高成就。他的诗语言平易,章法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顿挫,饱含爱国热情。他的诗中可以找到很多“江苏印记”,比如脍炙人口的名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中的“瓜洲渡”,正是扬州大运河边的关津要隘。陆游在江苏留下的诗文和史学著作,已成为江苏文脉的组成部分。
乾道六年(1170)第二次来到镇江,陆游重游金山寺、北固山,在多景楼镇江知府蔡子平的酒宴上,他俯瞰大江,联想到宋金对峙局面,感慨万千,写下著名的《水调歌头·多景楼》:
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连山如画,佳处缥缈著危楼。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
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醉清泉/摄
“赏心亭”是南宋时期南京的一处名胜,张耒、辛弃疾、范成大等诗人均有“赏心亭”诗篇流传。淳熙五年(1178),陆游应诏东还,路过建康,再次登临赏心亭,他的《登赏心亭》是这样写的:
蜀栈秦关岁月遒,今年乘兴却东游。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黯黯江云瓜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涕已流。
赏心亭上,陆游眺望对岸,六合瓜步山彤云低垂,正在下雨,石头城已进入深秋,落叶萧萧,肃杀景象让他想起了势不可为的国事,“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涕已流”体现了诗人感怀国事的悲怆心境,感叹南宋统治者没有采纳他迁都建康的建议。
陆游在散文上也取得了极高成就,他的《入蜀记》是我国第一部日记体长篇游记。乾道六年(1170)末,他从绍兴前往夔州上任,160多天的旅途中,他详细记录所见所闻所感。沿着运河,渡过长江,陆游途经了今天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仪征、南京等地。在《入蜀记》中,能够找到他对苏州盘门,常州崇胜寺、奔牛闸,丹阳陵口南朝石刻,镇江甘露寺,南京赏心亭、朝天宫、凤凰台等名胜的生动描写。
除了文学家的身份,陆游还是一个出色的史学家。他辨前史之误,补前史之失,撰写了《南唐书》,希望通过对南唐历史的回顾,为同样偏安于江南的南宋王朝树立一面镜鉴,以免重蹈历史覆辙。
建康(南京)是南唐的故都,在《入蜀记》中,陆游记载自己游清凉山、登石头城,访广惠寺,踏勘南唐遗迹,找到了两处珍贵的南唐文物:中主李璟的《祭悟空禅师》碑文和后主李煜用撮襟体书写的“德庆堂” 堂榜石刻。
因为和江苏的情缘,在江南的城市中,还留存着多处和陆游有关的历史遗迹。
如今的南京城南雨花台风景区内, 有一处著名的景点“江南第二泉”,水边有一尊陆游品茗的雕像。“江南第二泉”本名永宁泉,相传陆游到永宁寺游玩时,品尝过此泉水,倍加赞赏,将此泉命名为“江南第二泉”。经过陆游的品鉴,“江南第二泉”历代都享有盛名。清代的吴敬梓将永宁泉写入《儒林外史》,曾任江宁布政使的许振祎题联:“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在镇江焦山,人们至今还可以看到陆游遒劲有力的书法。陆游在任职镇江通判时期,正逢好友韩元吉来镇江探亲。一个雪后初晴的日子,陆游邀请了韩元吉、何德器、张玉仲等诗友,登上焦山,观看著名的南朝《瘗鹤铭》。陆游题壁记录这次尽兴的出游,焦山圆悟庵僧人将这段话刻在了江边石壁上:
“陆务观、何德器、张玉仲、韩无咎,隆兴甲申闰月二十九日,踏雪观《瘗鹤铭》,置酒上方。烽火未息,望风樯战舰在烟霭间,慨然尽醉。薄晚泛舟,自甘露寺以归。明年二月壬午,圜禅师刻之石,务观书。”历经千年,这处珍贵的摩崖石刻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镇江的焦山西麓山道的崖壁,《陆游踏雪观瘗鹤铭题记》摩崖石刻
陆游踏雪观瘗鹤铭(拓本)
在泰州博物馆,保存着一方陆游使用过的“松皮石砚”。专家介绍,陆游的祖父陆佃曾任泰州知州,写过《泰州报恩光孝禅寺最吉祥殿碑记》和《送王仲言倅泰州》。松皮石砚上的铭文“放翁宝”,证明此砚为陆游遗物,千年岁月中,它曾被陆游、朱大韶、陈继儒等名人使用,砚台上“东塘铭”更表明清代著名剧作家孔尚任(号东塘)也用过此物。孔尚任去世后,松皮石砚流落到一周姓文人手中。民国初年,泰州一位喜欢收藏的王姓市民以高价从周氏后人那里购得松皮石砚,并于1958年捐赠给了刚刚成立的泰州博物馆。
泰州博物馆所藏的“放翁宝”铭松皮石砚
作者: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于锋
编辑:朱振鑫
发布:常雪寒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部分图片视频来自互联网
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