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档案史志的深厚积淀中,每一份记载都是对过往岁月的深情凝视。《江浦县新志稿》作为这一领域的珍贵成果之一,凝聚了无数先辈的心血与智慧,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过去老江浦县(现已和原浦口区合并为浦口区)的辉煌与变迁。这部志稿不仅是对浦口历史的细致梳理,更是对这片土地上风土人情、文化传承的深情回望。
《新志稿》手抄本的发现
1982年5月,江浦县派往上海征集乡史资料的同志,从江浦籍的许敬福处发现手抄本《江浦县新志稿》。《新志稿》共存七册,册首未标卷数,也没有录修纂人姓名。其中除一册汇集前志的几篇序跋以外,其余六册存舆地、水利、建置、财赋、教育、实事、礼俗、交通、兵防、警务等十志。记述时间自1912年(对此之前的历史有所追述),至1929年。
△馆藏《江浦县新志稿》手抄本
书原题《江浦县新志稿》,其中缺序言、总目、凡例、图录等,已佚卷首,又无大事记及人物、金石 、艺文等志。还表现在部分章节显然还属于史料罗列状态,未给出应有的小标题,也有若干件史料之间处在断离状态中,看不出与上文或下文的联系,这些在《礼俗志》中表现最为突出。但能得旧稿的断简残编,也足以珍贵,虽佚首尾数节,仍然是考查研究江浦县1912—1929年间历史的重要史籍。
《江浦县志》纂修历程
江浦建县于洪武九年(1376),县志纂修工作可以追溯到成化年间。成化、弘治两代,先后修纂的县志,基本上完成了志稿,但未及刊印。然稿本的大量资料,却为万历年间编志奠定了基础。自成化之后,纂成并刊行的江浦县志主要有:
1、万历知县沈孟化修《江浦编志》,明万历年刻本,藏宁波天一阁;
△沈孟化修《江浦县志》
2、万历知县余枢修《江浦县志》,明万历年四十六年刻本,藏北京图书馆;
△余枢修《江浦县志》
3、崇祯知县李维樾重修《江浦县志》,明崇祯十四年刻本,藏北京、上海图书馆;
4、清康熙知县郎廷泰继修《江浦新志》,康熙三十三年刻本,藏北京图书馆;
△郎廷泰修《江浦县新志》
5、雍正知县项维正修《江浦县志》雍正四年刻本,藏故宫博物院、上海图书馆;
6、光绪邑人夏锡宝、侯宗海纂《江浦埤乘》,各大图书馆均有收藏。
《江浦县新志稿》为早年移居上海的江浦人许少甫所收藏。许少甫去世之后,其子许敬福克承父志,珍若拱璧,虽历经战乱,始终坚守长物,从不轻易示人。直至1982年5月,许敬福主动将《江浦县新志稿》捐献江浦县政府。1984年江浦县党史办稍作校订后按原格式誊印,改装成四册,书名改题为《江浦县续志稿》,由当代书法大师林散之题写志书名。浦口区档案馆藏有原手抄稿本和誊印本。
《新志稿》的研究价值
民国年间,由于时局多变,断史缺志情况比较严重,给今天编史修志工作造成不少困难。因此,新发现的《江浦县新志稿》为研究晚清至民初江浦县历史提供了一份珍贵史料。编纂人经查明为本县清末拔贡詹其桂。
詹其桂(1870—1932)其人,字馨庵,江浦县珠江镇人,宣统年间拔贡生,后以此身份赴河南候补知县,因无空缺,未能任职,遂回到家乡,曾筹资创办新式小学,积极投身地方公益事业。民国元年七月,任江浦县知事,兼浦口办事处主事,民国十年起历任县地方款产经理处总董、县立第一贫民工场主任、江苏省议会议员等职。
《新志稿》的结构严谨,取材慎重,并能利用县署的案卷,在旧志的基础上作出一些新的突破。例如交通志,增设铁路、航政、电报各目。教育志,运用大量档案以各种统计表形式汇集了一些必要的资料。实业志立农业、林业、工业、商业四目。农业列农田、土壤、垦殖、蚕桑、渔牧等细目;林业亦作了详细的叙述;工业方面,反映了本县早期工业的萌芽状况。
△民国《江浦县新志稿》
《江浦县新志稿》以其细致入微的记载和严谨的编纂态度,使其成为研究江浦县1912—1929年间历史的重要史籍。尽管历经波折,但这部志稿得以保存并传世,实属不易。它不仅是浦口区档案馆的瑰宝,更是我们了解和研究浦口历史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
发布:朱莉萍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部分图片视频来自互联网
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