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老先虚的00后,挤爆「骨科门诊」

健康   2024-11-10 08:02   广东  

中 医 行 业 的 良 心 和 大 脑

■ 来源 | 凤凰WEEKLY(ID:phoenixweekly) 


不知从何时开始,身边朋友的日常交流开始透出一股浓浓的「中老年味」。


之前总聊徒步、旅游、演唱会的小K,最近却总把按摩、理疗挂在嘴边。


同事张姐陪患了关节炎的妈妈去三甲医院,在骨科门诊见到的年轻人居然比中老年人还要多。


有网友甚至把骨科门诊称为:有史以来人最多的医院。

图源:小红书用户@嗯


年轻人开始频繁出入三甲医院骨科,并在互联网上写下他们的看病经历。


他们不仅精通科室分类,熟稔地推荐可以医保报销的理疗项目。


甚至连不那么知名的按摩医院、运动损伤科和理疗科,都一一挖掘了出来。


纵观全网,目前最实用的攻略,或许就是:


三甲医院骨科。



骨科门诊,年轻人的「好物分享」?


“腿疼不要拖”;


“膝盖疼痛就诊避坑指南”;


“脚踝韧带,全北京最快核磁共振下车,当天做完”。



时下最受欢迎的攻略,除了五星级酒店的薅羊毛攻略和9.9的马术体验课,还有三甲医院骨科的一手经验。


小到应急膏药,大到肘拐、腋拐等不同拐杖的适配场景以及各自的优缺点……都有人自发分享。


骨科里细分的脊柱科、关节科、创伤科、理疗科,被分门别类地梳理清楚。



康复科和理疗科,常有未雨绸缪的年轻人定期光顾。


甚至每个医院的看病流程、快速通道、抢号指南,都有人整理和分析。



许多地方可以医保报销的公立按摩医院,经过口耳相传的分享,一号难求。


23岁的秋秋,落枕3天,脖子僵痛无法活动,不得已来到脊柱科就诊。


一进诊室,简单问询和检查之后,主治医生在她的后颈上贴上了几颗“小图钉”,有点像痘痘贴。


医生说这叫骨科微针治疗。治疗结束后,秋秋觉得疼痛有所缓解,随即成为了三甲医院骨科的“忠实粉丝”。


28岁的小姜在下楼梯时踩空,韧带拉伤,难以正常行走,只得借助外部工具。在医院,他认识了29岁的小全。


图为小全。摄影:二狗


他们几乎天天交流拐杖和轮椅的使用心得,分享自己痊愈的时间和节奏。


刚满20岁的小北,每天手机都有三个闹钟准时响起:


分别是起床、抢茅台、线上抢协和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号。



像秋秋、小全、小北这样奔赴到三甲医院骨科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


不需要“想你的风终于吹到了.....”路牌,也不需要依托“探店博主”炒热气氛。


三甲医院骨科的崛起,完全靠大家的切身体验:


那就是疼痛。



年轻人的骨骼问题,都怪上班?


31岁的刘明,刚做了一个微创手术。


某天早上,他突然全身疼痛,上臂甚至感到麻木,到外科、神经内科、心血管科检查了一圈,都找不到病因。


朋友推荐他去看看骨科,主治医师给出的答案是:


长期头部前倾伏案工作,让颈部脊关节增生,压迫全身神经。



医生说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取出脊椎的增生,嵌入钢板固定。


手术结束后,刘明自嘲已经成了一个机械加强体的「赛博格」(泛指用技术来增强身体功能的人)。


在骨科里,主治医生并不惊讶刘明的到来。他说自己上周刚接诊了一位21岁的颈椎病患者,病情严重到几乎无法行走。


“颈椎病早就不是老年病了,越来越年轻化。”


日常生活中,像刘明这样因不注意体态走上手术台的人是少数。但高强度的学习和工作之后,很多人都能或多或少摊上一两个慢性骨科症状。


去办公区走上一圈,总能发现一两个脖子上挂着半永久颈托、腰间系着强力护腰的人。


腰椎间盘突出、滑膜炎、腱鞘炎、半月板损伤……这些病症经常出现在打工人的体检报告上。



腰椎疾病在年轻人中的发病率正显著上升。


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数据,中国腰椎病患者已超过2亿人。


其中25至39岁之间的年轻人腰椎间盘突出问题的检出率高达13.93%,居各年龄段之首。


此外,骨关节亚健康问题正逐步向30岁以下的年轻人渗透。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的统计显示,早在2021年中国骨关节疾病患者数量已超1亿人。


而现代年轻人不健康或亚健康的生活方式为疼痛疾病的发作提供了温床。



工业社会到来,资本化、全球化与信息化的进程带来现代化的同时,也让所有人的工作都被切割为庞大链条中的一环,在这个链条中:


人是无法自主控制工作时间的。


当人们身体和精神都处于一种随时待命的状态,时间就被切割成了碎片。


白天在公司坐着工作一整天,晚上回家还要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工作时,人就会被一种无形的压力笼罩。


即使心知肚明“葛优瘫”并不健康,知道跷二郎腿、躺着刷手机都会加重腰椎、尾椎和颈椎的负担,但大家还是瘫软在沙发里。



那些难得的慵懒和松弛,那些即时反馈的爽感,自然让人难以割舍。


但精神受的力,身体都知道。


疼痛是一种警示。


当原本的骨骼和肌腱难以承受压力时,只能靠错位、增生、炎症积液代偿原有功能,保证身体基本功能运转。



骨科,敲响「健康警钟」


在一次严重的骨折之后,27岁的阿甜不得不卧病休养。


在缓慢的复健运动中,她第一次如此认真地观察自己的身体。


骨折后,看似稀疏平常的抬腿动作变得十分艰难。


正是因为疼痛,她第一次注意到臀部和大腿肌肉的发力,关注到关节会像铰链一样开合。



阿甜努力找回自己对身体的掌控感,同时也在反思过往的生活和工作习惯,试图构建健康的生活习惯。


此前每一个微小的日常生活习惯,都被阿甜用健康的视角放大。直到这时,阿秋才发现:


跷二郎腿、侧躺着玩手机、弯腰弓背、久坐、久站......全都是危害骨骼健康的元凶。



就连喝酒和咖啡,都会导致骨密度下降,增加骨折风险。


骨折,成为阿甜关注身体健康的契机。


她不放过任何一个关爱身体的机会。


康复之后,她每个月都会挑一个周末去按摩店舒缓按摩;


桌面上也渐渐堆满了钙片、维骨力(硫酸软骨素)、维生素D3......为了更科学地摄入微量元素,她甚至研究起这些补剂的不同形态和IU单位的区别;


人体工学椅太贵,阿甜只能自己组建人体工学系统:不仅买了工学腰枕,还配齐了颈托、髌骨带、护膝、护腕、护腰......


出院后不久,阿甜就回到互联网大厂上班。



虽然无法改变工作节奏,阿甜规定自己周末必须走出家门,无论是散步、骑行、游泳还是跑步,一定要保持足够的运动。


年轻人因为疼痛走进骨科,固然让人感到遗憾,但能在年轻的时候就发现健康问题也并非全是坏事,它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


我们的注意力,可以尽早回归身体。


规避风险和疾病,是贯穿我们终生的课题。


越早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就越是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解决它。


虽然疼痛且狼狈,但一边兢兢业业,一边缝缝补补,不就是我们的人生吗?



本文转载自【凤凰WEEKLY】

点击关注,阅读更多文章



I 版权声明
本文转自“ 凤凰WEEKLY”,作者/小七,版权归权利人所有。
· END ·

编辑|桔梗    视觉|花椒

-购买链接-


-更多阅读-



商务联系-
青黛|13418986412(微信同号)

医馆界
致力成为中医行业的良心和大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