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年 | 怎一个“妙”字了得

文摘   2025-01-26 08:01   山西  

穿红装,逛庙会;赏民俗,品年味;
体验传统之习俗,感受传统之魅力!
随着新年的氛围越来越浓,长治市容海幼儿园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迎新年盛宴,带领孩子们一同重拾古老的民俗,溯源悠久的历史,感受文化的魅力,寻找年的踪迹,体验新年的喜庆。
“庙”不可言,人文荟萃
红红火火贺佳节,张灯结彩迎新春。新年文化正以一种生动活泼的方式焕发光彩,点燃欢乐的节日氛围。

庙会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幼儿园以十六个文化元素展位的形式呈现,将游玩、观赏、品尝、体验、制作等多种元素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课程文化。


“庙”手偶得,异彩纷呈
以漆做笔,以水为画,漆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一进一出间展现东方美学的色彩。幼儿轻点漆料,晕染古韵光泽。

手工簪花不仅是头饰,更是文化的象征,幼儿小手轻拈花朵制作簪花,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古典韵味。

民俗手工制作如同一股清泉,缓缓流淌进幼儿的心田,亲子制作花灯、手链编织、布艺拼贴、纸鸢涂色、年画拓印,幼儿不仅能体验到创造的乐趣,还能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文化的魅力。
制作花灯


手链、发箍编织


布艺拼贴


纸鸢涂色


年画拓印

"纸间流转,剪出繁华盛景”,用一剪一纸,唤醒传统之美。红红火火的窗花,不仅是节日的装饰,更是心灵的寄托。


庙“笔”生花,墨香四溢
福字、对联、日历,是中国春节传统习俗的重要元素,幼儿写福字、写对联、自制日历、书写百家姓,感受浓厚的节日氛围。


日历蕴含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和传统习俗,幼儿通过拓印日历、自制日历,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中国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幼儿制作百家姓牌,了解姓氏的多样性,增强对姓氏文化的兴趣和敬意。


“庙”品美味,自然天成
幼儿通过参与简单的劳动,如捏疙瘩、剥玉米、装大米、剥花生、磨芝麻,学会珍惜劳动成果,从而培养勤劳、自律的良好品质。
捏疙瘩


剥玉米


剥花生


装大米


研磨芝麻、花生

山西面食文化历史悠久,蕴含着丰富的当地风土人情与地域特色,幼儿作为山西文化的传承者,在练习切面条、搓猫耳朵、做花馍中了解家乡美食,增强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接过文化传承的接力棒。
做面食


做花馍

一口非遗甜、一抹童年味,甜甜糖画,深深技艺。糖画不光是文化的传承,更是甜蜜的艺术。幼儿转动糖画笔,感受糖浆流淌的奇妙,每一滴都承载着对非遗技艺的敬畏与好奇。

 社火烤馍作为一道独特的美食,不仅承载着幼儿对美好生活的祈愿,更是点燃了幼儿童年的欢乐之火。


“庙”语连珠,句句锦绣
新春吉祥,万象更新,用最质朴的语言表达深深的祝愿。
新春祝福,传递着幼儿的一份温暖和亲近,激发着幼儿的勇气和希望,孕育着幼儿的期许和力量。


“庙”舞清歌,古风今韵
清歌妙舞,如诗如画,舞姿轻盈,歌声绕梁。在这曼妙舞姿中,跳出生活的热情,在这清亮的吟唱中,尽显心中的喜悦。


“庙”趣横生,美不胜收
投壶与套圈,作为两项源远流长的民俗游戏,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幼儿不可或缺的欢乐源泉。幼儿在玩乐中学习传统文化,感受古人的智慧与风雅。

此次迎新年活动,不仅是一场视觉与感官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与文化的深度触碰,让每一位参与其中的幼儿、家长乃至教师都沉浸在了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之中,共同编织了一段难忘的记忆篇章。
未来,幼儿园将继续不忘初心,坚定地走在教育创新的道路上,将传承文化与培育幼儿有机结合,为幼儿创造一个充满爱与智慧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文化的海洋中遨游,成长为有担当、有智慧、有文化自信的新时代接班人,共同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

供稿:长治市容海幼儿园


初审 | 郭凯云
复审 | 牛丽真
终审 | 石岳巍
扫码即可征订

更多课程内容
尽在“山西教育培训平台”
扫码即可获得哦

👇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山西教育幼教
《山西教育》(幼教)杂志是由山西省教育厅主管,山西省康乐幼儿园(山西省学前教育中心)指导,山西教育教辅传媒集团主办的省一级(优秀)期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