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预告】↓↓↓
新生儿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
足月新生儿收缩压大于90mmHg,舒张压大于60mmHg;
早产儿收缩压大于80mmHg,舒张压大于45mmHg。
新生儿高血压在临床中较少见,多数患儿在偶然生命体征监测中发现,常伴有心血管、呼吸与神经系统的症状,如呼吸急促、青紫与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严重者出现高血压脑病,甚至导致死亡。因此,新生儿高血压应引起医护人员足够重视,积极查找原因,及时干预。
患儿,男,0天,因“呻吟呼吸,口周鼻根及四肢末端发绀20分钟”以“新生儿肺炎”收入院。患儿系第2胎第2产,其母亲孕39+2周因“1.妊娠期糖尿病;2.轻度贫血;3.巨大儿”行剖宫产分娩。
患儿生时羊水Ⅲ度污染,脐带、胎盘情况无异常,生后窒息,Apgar评分1分钟为7分,5分钟、10分钟评分为8分。患儿皮肤胎粪污染,颜色发绀、刺激反应差、肌张力低,立即给予保暖、摆正鼻吸气位、清理呼吸道及吸氧等处理,效果欠佳,遂立即借助复苏气囊辅助呼吸,后患儿反应好转,肤色有改善,但口周鼻根及四肢末梢仍发绀,肌张力仍低,偶有呻吟样呼吸,在鼻导管吸氧下由手术室急转入我科病房。
入科后给予呼吸机CPAP模式辅助呼吸、抗感染、营养脑细胞治疗,完善相关检查。患儿四肢末端发绀,口吐泡沫,反应欠佳,进奶差,测量血压为90/48mmHg。
入科第2天
患儿血压波动在94~114/66~71mmHg,更换仪器、袖带及反复测量后,患儿血压仍偏高,反应可,吃奶可,医嘱给予密切观察。
入院第3天
患儿全身皮肤红润,反应可,吃奶可,血压波动在81~110/57~68mmHg之间,为患儿完善相关检查。
甲功三项:促甲状腺激素为10.853uIU/m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为4.54pmol/L,游离甲状腺素为20.50pmol/L↑。
入院第4天
患儿全身皮肤红润,反应可,吃奶可,血压波动在101~111/64~66mmHg之间,新生儿颅脑超声显示脑实质回声稍强;心脏彩超:房间隔卵圆孔尚未闭合、房水平左向右分流;床旁超声胰、脾、双肾声像图未见明显异常,排除肾血流原因、心血管原因、颅脑疾病,确诊患儿高血压与内分泌有关,口服优甲乐,密切观察患儿用药后反应,继续监测血压变化。
入院第5天
患儿全身皮肤红润,反应可,吃奶可,血压波动在96~100/62~66mmHg之间。
入院第6~8天
患儿血压较前好转,波动在70~105/42~64mmHg之间,继续监测血压变化。
入院第9天
患儿生命体征平稳,血压波动在70~75/40~50mmHg之间,刺激反应可,吃奶可,于当日出院。
新生儿高血压病因主要为肾性因素,其中又以肾血管性病因为主。肾血管病变可占新生儿高血压病因的93%(75%为肾动脉血栓形成,18%为肾动脉狭窄);其次为心血管因素(如先天性主动脉缩窄)以及中枢性因素(颅内出血、脑水肿等颅内压升高病因);内分泌疾病极少是新生儿高血压的病因,然而少见并不等于不会发生。
该患儿甲状腺功能检查显示,促甲状腺激素偏高,提示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对心血管系统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当甲状腺功能减退时,身体代谢减慢,可导致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引起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进而导致血压升高。
确诊病因后,应及时给予药物干预,同时要密切监测血压变化,根据血压情况必要时给予相应的降压处理,以减少高血压带来的不良影响,促进患儿正常生长和发育。
1.罕见疾病由于其低发病率和特异性强的特点,往往容易被忽视或误诊,因此,作为医务工作者,需要持续学习和更新医学知识,特别是关注那些新发现或研究较少的罕见疾病。
2.在临床工作中,细致的观察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键,应该时刻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注意任何细微的体征或症状变化,必须保持高度的警觉性,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3.与医师及时沟通是确保患儿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的重要保障。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应该立即向医师报告,并详细告知患儿出现的症状和体征,以便医师能够迅速做出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做医师离不开的护士。
4.家长在新生儿高血压的诊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医务人员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向家长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家长对新生儿高血压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患儿血压偏高时,该如何护理?
1.选择在患儿情绪稳定、非哭闹时段进行测量,以减少应激反应对血压值的干扰。
2.避免进食后血液循环加速导致的血压暂时性升高,避开进奶时间测量血压,从而获取更为准确的血压。
3.根据患儿体型,更换并选择合适的血压袖带,宽度适宜,松紧度适中,避免袖带影响测量结果。
4.为了更全面地评估患儿的血压状态,对上肢进行血压测量,同时对比测量下肢的血压值,通过对比分析,得出更为可靠的血压值。
5.考虑到设备精度对测量结果的重要性,为患儿更换心电监护,测量的血压数值仍较高,排除了仪器设备导致的偏差。
6.在测量过程中,抬高温箱角度,使患儿保持头高脚低位,以促进血液回流,减少因体位不当而导致的血压波动。
【小编推荐好课】
参考文献:
1. 高血压联盟(中国),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分会,中国高血压预防指南修订委员会,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9,24(1):25.
文章作者:张志秋 作者单位:山东省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来源:中卫护研院
推荐阅读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下载知护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