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crastination
拖/延/症
“
“待会再做”“明天再说吧”“马上就好了”
生活中我们是否常常会听到这些话?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
真相走来了!
拖
延
症
!
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拖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一项调查显示大约7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时拖延,50%认为自己一直拖延。由此可见拖延症并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但是我们也要在生活和学习当中尽量避免拖延症带来的危害。
拖延症
是如何形成的
考
参
供
仅
环境因素
拖延者的拖延行为与完成任务所受的时间压力和来自外界的娱乐方面的诱惑有关。拖延者往往难以抵制外界的诱惑尤其是娱乐方面的诱惑,从而导致了拖延行为。
任务特征
(1)任务难度任务的难易程度会影响个体拖延行为的发生,任务越复杂,人们越容易拖延,当个体认为某项任务超出自己的能力时,由于缺乏对成功的控制感,通常会采用拖延的方式推迟或逃避执行该项任务。
(2)奖惩时限任务的奖惩时限也影响任务的完成。如果任奖赏及时,会减少任务完成时间的拖延。
(3)任务的厌恶程度对于可能带来令人乏味、产生挫败感和怨恨的任务,人们会首先选择回避,如果不能回避,就会尽可能地推迟面对。
认识拖延症
仅
供
参
考
平常我们提到拖延症会想到什么呢?“做事拖拉”?“总是一拖再拖”?“总会卡点”?也许这些都不是拖延症,又或许这些只是拖延症的小小缩影。
如果我们打开浏览器,他可能会告诉我拖延症是这些:
又或许我们的“拖延”其实不是浏览器所述的那种严格意义上的“拖延”。拖延其实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一项调查显示大约7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时拖延,50%认为自己一直拖延。那么造成大学生拖延的原因是什么呢?
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是导致大学生拖延症的主要原因之一。这包括缺乏自信心、对未来的悲观态度、学业或职场压力大,以及对任务的不确定感和恐惧感。这些心理因素导致个体怀疑自己能力不足以胜任任务,从而产生拖延行为。此外,追求完美与现实的矛盾,以及焦虑和抑郁等心理疾病,也被发现与拖延症有密切关系。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同样对大学生的拖延行为产生影响。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和电子产品的普及使得大学生越来越忽视对时间的管理,面对困难任务时,可能会因为追求短期的快感而选择拖延。家庭环境的专制和缺乏与家长的沟通也会导致学生本能地抗拒任务,从而产生拖延现象。
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包括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如长时间使用电脑和手机,这可能会导致学生对时间管理和目标设定失去关注,从而导致拖延。
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拖延行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克服。这包括提高自信心、学会有效的时间管理、减少对电子产品的依赖、增强与家长和周围人的沟通等。
解决方法
考
参
供
仅
1.制定明确目标与计划:
将大任务分解为小目标,设定具体的时间表。使用闹钟或提醒工具来固定任务完成时间。
2.增强自我控制与行动力:
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抵制诱惑,坚持执行计划。果断行动,坚持到底,攻克拖延。
3.寻求支持与帮助:
与朋友、家人或导师分享困扰,寻求鼓励和支持。如拖延症严重影响生活,可拨打江苏省24小时心理热线:025-58255200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告别拖延症!
告
别
拖
延
是时候和“拖延”做些告别了。大学生活是自我成长与梦想启航的黄金时期,而拖延症却像是一位不请自来的访客,悄悄侵蚀着我们的时间、效率和梦想。记住,每一个被拖延的当下,都是未来可能遗憾的起点。告别拖延症,就是拥抱一个更加自律、高效、充实的自己。努力告别拖延,因为美好时光,就在当下!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