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寄托可以是音乐,可以是书籍,可以是工作,可以是山川湖海,唯独不可以是人

文摘   2024-08-21 23:30   安徽  

你好啊,我是木良!

正在“赎身” 路上狂奔和思考的95后女孩。


再读《百年孤独》,依然佩服于作者马尔克斯的精妙的想象力,一个家族,七代人的命运,既复杂又荒诞。

不过,当这本书在1982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时,它的颁奖词是:

“这本书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天地,汇聚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

确实如此,循环往复的布恩迪亚家族透露出来的孤独却是人类社会真实存在的。

人在孤独时,总会为自己寻找一些精神寄托。

不过,有一个残酷的事实是:

精神寄托可以是音乐,可以是书籍,可以是工作,可以是山川胡海,唯独不可以是人。

01

精神寄托的多元化
精神寄托是人类情感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如同荒漠中的绿洲,给予我们心灵的慰藉与力量。
音乐以其独特的旋律和节奏,能够穿透人心的壁垒,触动最深处的情感,成为许多人寻求安慰的避风港。
所以,有人在心情不好的时候,戴上耳机说:“我听听音乐就好了。”
书籍,则是知识的海洋,思想的灯塔,它们引领我们遨游于不同的世界,体验多样的人生,从而在精神上获得丰富与成长。
我也很喜欢静下来阅读的时光,心静下来,周围的一切似乎也都看起来美好了许多。
工作和山川湖海,也同样以其独有的方式,成为我们精神寄托的源泉。
因为工作可以为我们带来成就感,山川湖海给予我们宁静与壮阔,它们都是人类精神世界中不可或缺的风景。

02

精神寄托唯独不可以是人
为何说“精神寄托唯独不可以是人”?
这并非全然否定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而是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洞察。
《百年孤独》中,布恩迪亚家族成员之间虽有血缘相连,却往往因孤独、误解、欲望等原因难以建立真正的心灵沟通。
他们试图在彼此身上寻找慰藉,却往往发现,人性的复杂多变让这种寄托变得脆弱而不可靠。
人作为精神寄托的局限性,在于我们无法完全掌控他人的情感与行为,也无法保证这种寄托的持久与稳定。

03

人性边界的探索

进一步来说,将精神寄托完全寄托于人,往往容易导致过度的依赖与期待,进而引发失望与伤害。
在《百年孤独》中,我们可以看到家族成员间因爱生恨、因期待落空而陷入更深的孤独与绝望。
这提醒我们,虽然人是社会性动物,需要情感交流与支持,但我们也应学会独立思考,培养自我精神世界的丰富与强大。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面对生活的风雨时,依然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韧。

04

写在最后
音乐、书籍、工作、山川湖海,以其较为稳定的魅力成为我们心灵的避风港;
而人,作为复杂多变的生命体,虽可给予我们温暖与陪伴,却不宜作为唯一精神寄托。

也许,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精神寄托的边界,学会在内外之间找到平衡。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摒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而是要培养一种独立而坚韧的精神世界。

我们应当珍惜与他人的关系,但也要懂得如何在孤独中成长,在自我探索中丰富内心世界。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面对生活的挑战时,既有力量去爱与被爱,又有勇气去独自面对风雨。

记得《百年孤独》中写道:

“幸福的秘诀,不过是与孤独签下不失尊严的协定罢了。”

希望我们都能接受孤独,正视孤独,并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精神寄托,过平静又灿烂的一生。

• End•



作者简介:

房雪,一个喜欢阅读与写作的爬山爱好者⛰️

90后宝妈,10年教育工作者✍️

坚信长期主义的终身成长者📖

专注于分享成长路上捕捉到的一切美好:

个人成长 | 读书写作 | 国学文化 | 爬山徒步


遗梦录噫
亚马逊跨境运营| 自我探索 | 阅读写作| 记录成长 | 长期主义| 终身学习 | 赎身计划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