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与便秘,傻傻分不清楚

健康   2024-11-14 19:01   北京  



本文作者

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王宇芳 副主任医师


看到题目大家都会觉得好笑,腹泻和便秘怎么会分不清楚呢?其实,医生在门诊接诊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就诊患者腹泻和便秘讲述不清的情况。比如,有些人会因为便秘导致的排便困难,总是去厕所却又解不出来,跟医生描述的时候却说“我一天要跑好多次厕所”;而有些急性胃肠炎的患者在腹泻发生之前的痉挛性腹痛,也会被患者描述成“医生,我总是想上厕所却拉不出来”。听到上面两种主诉,在繁忙的门诊工作中,三言两语的问诊,很容易闹出乌龙诊断。


因此,作为患者就诊时,一定要尽量清楚地跟医生讲述自己的病情;而作为医生,也要仔细地问诊,并帮助患者把病情理清楚,这样才能尽量避免误诊。


腹泻和便秘
是如何定义的




首先,让我们再复习一下到底什么是腹泻和便秘吧。


腹泻: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时习惯(>3次/天),粪质稀薄,含水量增加(>85%),大便可伴有黏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


便秘:指一种(组)临床症状,表现为排便困难和/或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以及需要手法辅助排便。排便次数减少是指每周排便<3次


腹泻和便秘混淆
后果可能很严重




了解了腹泻和便秘的定义,医生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详细询问病情,如果腹泻和便秘搞混,有时候会造成长期的误诊,让患者承担了不必要的负担。接下来就跟大家讲述一个长期便秘导致直肠黏膜脱垂,被误诊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例。


老张已经年过五十,在一家单位从事管理,工作还算轻松,家庭也很美满。但是一直有一个痛苦的疾病伴随着他,就是他每天都要跑上好几次厕所,还总是排黏液血便。这个症状从十几年前就开始了,当时他每天的大便次数都有十几次,曾经在附近医院做过肠镜,考虑溃疡性结肠炎,并一直按照这个诊断长期服用美沙拉秦,症状一直都没有缓解。这期间也复查过几次肠镜,每次报告描述“直肠黏膜斑片状充血、水肿,血管纹理模糊,散在糜烂与溃疡”。结合他十几年的病史,看上去就是个溃疡性结肠炎。


按照肠镜报告的描述,老张的这个溃疡性结肠炎肠道累及范围并不广泛,而且实验室检查出来也没有特别异常的指标,应该属于病情比较轻的那种,常规治疗就可以搞定,但是为什么十几年来一直反反复复呢?


当老张愁眉苦脸地坐在诊室里,跟消化科医生抱怨为什么看不好病的时候,接诊医生看着老张胖胖的肚子,给他计算了一下体质指数(BMI),差不多每平方米体表面积30kg,而BMI超过28就属于肥胖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每天腹泻十几次、病情控制不好的,一般都是瘦瘦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常常提示贫血、低蛋白血症。像老张这样病情控制得不好却又越来越胖的还真是不多见呢。


于是,接诊医生把老张收进病房,再次复查肠镜及相关检查后准备调整治疗方案,这次肠镜检查发现了端倪:直肠的充血水肿和糜烂溃疡的病变并不是连续分布的。医生再次跟老张聊天,从十几年前第一次发病聊起来,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


原来,老张一直体型偏胖,还不爱运动,从年轻的时候就有便秘,因为排便困难,加上自身比较焦虑,如果蹲厕所没有结果,就会不停的跑厕所。老张十几年前某次吃坏肚子、急性肠炎之后,出现了黏液血便,当时就做了肠镜,急性肠炎的肠镜下表现有时候很难跟溃疡性结肠炎区分开来,按照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似乎有段时间病情也控制住了。但是当腹泻改善之后,老张又开始排便困难了,仍然每天数次跑厕所,他自己也描述不清粪便的性状,去医院就跟医生说大便次数多,有时还有黏液(其实是直肠分泌的黏液),医生们根据第一次肠镜报告,想当然地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病情反复,有时候加点益生菌,有时候美沙拉秦加量,日子一天天过去,医生和患者都没有怀疑过诊断有问题。


重新跟老张复习了他的病史后,医生给老张做了一个排粪造影检查,这是检查直肠和盆底功能的方法,通过向病人直肠注入造影剂,对病人“排便”时肛管直肠部位进行动、静态结合观察。检查结果跟医生预想的一样:直肠黏膜脱垂。进一步检查结果还提示:由于长期便秘、腹内压增高,再加上老张体重越来越重,CT检查显示已经出现了脂肪肝和双侧腹股沟疝。


这个时候大家终于恍然大悟,原来老张不是溃疡性结肠炎,而是长期便秘造成的直肠黏膜脱垂。接下来的治疗方案就针对便秘,除了加用软化大便、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之外,医生还给老张进行了饮食与运动指导,比如饮食中增加膳食纤维(多吃蔬菜和水果),多饮水,还要适当减少热量的摄入,适当增加运动量(根据老张的具体情况,建议每天快走30分钟,每周运动量在150分钟)。


老张带着治疗方案出院,三个月后门诊复诊的时候告诉医生,虽然有时候还是觉得肛门口有坠胀感,但是排便次数和黏液血便已经比前面好了不少。看着老张如同足月孕妇的肚子,医生忍不住问他:“每天有在运动吗?”老张一脸羞愧,原来,老张向来“仨饱俩倒”,吃完就坐着不动,对他来说管住嘴迈开腿真是有点困难呢。没办法,也只能先靠医生提醒,家人监督,然后再慢慢自律喽!


结语




故事讲到这里,大家会不会发现腹泻和便秘,有时候真的是傻傻分不清楚呢?其实,在医学界,粪便形态是有定义的,称为布里斯托大便分类法(Bristol Stool Form Scale,BSFS),把人类粪便分成七种形态,透过观察形态,可以评估肠道健康,继而对症下药,大家有兴趣可以去认识一下。


布里斯托粪便性状分型


每个人的排便习惯都不一样,正常情况下,每天一到三次和每一到三天一次,只要跟平时习惯差不多,都属于正常的。大家也不要纠结于偶尔一次的排便不正常,平日里尽量规律作息,多吃蔬菜水果,多运动,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就会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真的出现排便习惯或者粪便性状改变时,一定要及时去专科就诊,并且尽量客观清晰地跟医生描述自己的症状,协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并给予合适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 慢性腹泻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0, 19(11): 983-989.

2. 中华医学会 慢性便秘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0, 19(11): 1108-1114.

3. 薛亮亮,郭东强. 直肠黏膜脱垂患者排粪造影的X线表现分级研究.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14, 38(6): 381-383.

4. S J Lewis, K W Heaton. Stool form scale as a useful guide to intestinal transit time.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1997 Sep;32(9):920-924.

5. Blake MR, Raker JM, Whelan K.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Bristol Stool Form Scale in healthy adults and patients with diarrho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16 Oct;44(7):693-703. doi: 10.1111/apt.13746.




点击“阅读原文”学习消化健康科普知识

壹生健康
中国医学论坛报官方健康科普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