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经说过保险教育的核心就是生命价值的教育,买不买保险的核心问题就是生命和金钱哪个更重要。
《大学》里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也就是说,当我们搞清楚了什么是因,什么是果,什么是先,什么是后,什么是本,什么是末,就算是掌握了人生和事物的基本规律,就接近大道了。
所以说,大道至简。多么简单呢?就是生命是本,金钱是末,生命比金钱重要,这个道理,正常人都懂。而在现实中,要钱不要命这种舍本逐末的错误选择却比比皆是,这就是知易行难。
比如有的人给车买保险,不给自己买保险;买100万第三者责任险,自己几乎没保险。
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四章里就让我们思考:“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翻译过来就是:名声和生命比起来哪一样更重要呢?生命和财物比起来哪一样更重要呢?得到和失去哪一样更有害呢?
老子在告诉我们,身体最重要,生命最重要,健康最重要,其他的一切都是身外之物。而保险的智慧就是用身外之物保全最宝贵的健康和生命。许多人买保险纠结,就是舍不得花钱,在犯着舍本逐末的低级错误。
接着老子又说:“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简单理解就是:过分地爱好某些东西就一定要付出重大的代价,比如爱财的搭上命;过度地积攒就必定会招致重大的损失,比如攒了一辈子钱都交了医疗费。
所以说知道满足就不会贪得无厌,犯了贪婪的错误而招致失败的屈辱;知道适可而止,知道风险在哪里懂得适时收手,就不会让自己濒临险境,这样才可以保持长久。
老子在这一章里很通俗地引起我们的思考,要我们明白只有重视生命,控制欲望,才能保持长久。同时也警告了两种人:守财奴和纵欲无度者。
古人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谚云:“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这都是在描绘世俗的社会大众,常常是爱财如命,甚至是要钱不要命。古今中外,多少人都是为名利所累,终其一生却发现那不是自己想要的。
有人说现代的有钱人几乎都是“四十岁之前用命赚钱,四十岁之后花钱买命”。这就是“手段”和“目的”的错位。赚钱是为了好好活着,活着可不是为了赚钱。
当然也许有人因为“知足”就得出这样的结论:钱够花就行,没必要太多。但如果我们还没有富裕到可以财务自由,可以有能力帮助别人,都没资格说钱不重要,那只能是懦弱者的为自己无能找寻的借口而已。
这一章里老子明确地提出“贵身”的主张,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生命价值教育。而当今的中国社会,虽然对生命的尊重程度有所改善,但离“贵身”的要求还是远远不够的。
制假售假、闹市飙车、不顾污染上项目等等都是最好的证据。为了钱财,草菅人命,包括最近发生的多事起幼儿园老师虐待儿童的悲剧,真的是社会文明的倒退,根子就是传统文化的缺失。
当然老子没有否定名和利的价值,只是强调,名利在身体和生命面前,要退到次位。舍命追逐名利是不可取的,是不明智的。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这句是经典。有爱好必有代价,爱好越强烈,花费就越大。一切都是有成本的。喜欢手机的人,一年都换好几个。抽烟喝酒,都占据了不小的生活成本。好色染毒更是会让人家破人亡。贪恋权利,贪得无厌,结果就是身败名裂,失去自由,甚至搭上生命。钱(财物)是用来花的,不是用来存的,花了的钱才是属于我们的。
存钱是为了将来有钱花。只存不花,或许有一天就得留给别人花,和自己就没有关系了。只攒钱,不花钱,都是不聪明的表现。攒得太多,要么被人借去不还,要么被贼惦记上最终不见了。
《钱本草》中说:“如积不散,则有水火盗贼之灾生;如散而不积,则饥寒困厄之患至。”
张说也是在告诫我们不要“多藏”,因为会导致“厚亡”。当然,不能走极端,一点都不积累,结果没有生存的基础。
“多藏”的习惯,是因为对未来缺乏安全感,而保险的作用,就是解放一部分储蓄,既改善目前的生活,又不影响对未来的规划。
今天的专题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重要提示:代理人如何识别诈骗,保住辛苦赚的钱
【总编: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