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这个字读gan,它是陶行知先生创造的一个奇特的字,普通字典上无处可寻,输入法中没有踪影。这个奇特的字是由“行知”两个字组成的,陶行知先生聪明的将“行”字一分为二,然后在中间插入了上下组合的“知”字,完美的将“行知”两字融合在一起。这字儿念gan又是为什么呢,gan它其实读出来是念第四声儿,谐的是那“干”的音,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又是体现先生的行在之前,之后又行的“行知行”观,行在前,是绝不可缺少干的精神,是坚定的实践精神。同时先生也将此字作为自己的名,为自己第三次易名,所以,陶行知先生又名为陶gan。
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教师节向全国优秀教师回信中强调,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并首次提出、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涵,即“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重庆市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首场宣讲会于4月25日在重庆合川举行,按照市教委的部署,我校积极响应,开启了追寻教育家精神之旅,首先我们探寻的是伟大平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伟大教育思想。
读而不思则浅,思而不读则空,读书不仅仅在于读到什么,更重要的是读懂什么,以及感悟和反思了什么,还要思考书中的理论为我们的实际教育教学提供了哪些借鉴作用。读完该系列读本后,我校的中层干部们或记录了自己的点滴感悟,或撰写了深刻的读书心得。
教务主任桂昌滟如是谈到
品读陶行知经典书籍后,对陶行知的敬仰,溢于言表,真可谓“千秋圣人孔仲尼,万世师表陶行知”。这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一生都在为教育事业付出和奉献,他的诸多教育理念不但在当时具有指导意义,对新时代教育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拜人民为老师》的这个故事中,我深感教育就在身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也更加理解“教学相长”的含义,别小看学生,其实他们也会让你拓宽视野,也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又如,在《陶行知出计算题》这个故事中,陶行知看到学生吃饭嚼到砂子,立刻把一大口饭都吐了出来,在那个年代,粮食是很宝贵的,他没有直接批评教育学生,而是出了一道算术题让大家来计算,然后再讲当时的生活,教育学生不能浪费粮食。从故事中让学生明白什么叫积少成多,浪费的危害和节约的重要性。反思自己有时发现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采取的方法可能过激,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理解和接受。
总之,陶行知先生的经典教育故事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和魅力,也让我对教育事业充满了敬意和热爱。我要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去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去用心对待学生,培养学生。
教务副主任明小燕有感而发
二十多年教学生涯,恰是弹指一挥间。静心回首,可曾在教坛上留下过几丝痕迹?我本浅薄,每有学生获取优异成绩,抑或毕业数载后的几声问候,登门来访,颇感自得。未登泰山之高,自感与天齐;未见沧海阔,不觉天地宽。近段时间,读完[行知行]教育系列读本后,对比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更觉天地相别,难望项背。
陶行知先生一生都致力于“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他把全部身心献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他结合西方教育理念与中国现实,研究乡村教育,创办晓庄实验乡村师范学校,解决中国当时教育的根本问题即农村教育。他奔走于祖国大地,创立乡村学校,将知识带给偏远的农村孩子,简陋的教室,却承载着陶行知对教育公平的不懈追求。在祖国危难之际,他又着手创办一所新型学校——育才学校,专门选择有特殊才能的儿童进行培养教育,为抗日救国事业输送人才。他的办学历程是中国革命新教育的发展历程,“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思想的精髓,对中国教育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是引发了我诸多思考,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该如何看待教育?
首先,教育的实质是陪伴每一个孩子成长为自己最好的模样。“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几乎所有教师都熟知陶行知先生这句话,但是多数老师仅仅把这句话当作名言在文章中引用,而没有意识到,未来的瓦特、牛顿和爱迪生,有可能会产生于我们每天所面对的孩子中。所以,无论现在是表扬,还是批评,或是“冷眼”与“讥笑”,我们面对的每一个孩子,若干年后孩子会有无数种可能。当然,既然是无数种可能,就远远不只是考上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抑或是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才算成功,而更多的是成为善良、正直、勤劳、智慧的普通劳动者的可能。
换而言之,我们尊重班级里的每一个孩子,平等地对待他们,用心用情地关注他们,不是因为他们“很可能”将来成为杰出的人物,而是因为无论现在还是将来,他们都是一个个有尊严、有个性、有着丰富内心和独立思想的“人”。
正如教育专家李海林所说:“可能性即人生的意义,即人的成长。成长本身即教育的意义。教育就是一批专门的人陪伴未成年人安全地度过他的未成年岁月,直至成年!”如果每位教育人以此为出发点做教育,教育定会回归起点,回归纯粹,回归到人的生命成长。
其次,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强调,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看来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它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良好的品德,拥有宽广的胸怀和深邃的智慧;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理解差异,包容不同;让学生学会面对挫折,勇敢前行,永不言败。但是,就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不尽人意的现象比比皆是,我们总感叹,孩子们抗压能力弱、不懂感恩、懒惰等,其实,这或许就是教育忽略培养人的问题所在,想要孩子拥有健全的人格,不是一句口号、一次活动等就能做到的,而是在行动和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比如孩子懒惰的恶习,现在的学生一旦上小学一年级后,每天除了上课就是作业,学校家庭全部关注的就是分数,劳动实践往往忽略,更难养成坚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习惯。长此以往,孩子的生活单调枯燥,找不到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尤其是学习不突出的孩子,便将注意力转向低级的游戏、迷恋网络等,学习于他们而言索然无味。
追随伟人的光辉教育思想,无数次感叹,无数次敬佩,愿能吸纳点滴,为我所用,陪伴我的每一个孩子茁壮成长,便心满意足矣。
教务副主任李雪霜的感悟
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20世纪过去了,在新的世纪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读了《陶行知经典教育故事》,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一语道出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老师。世界上有两种不合实际的教学方式:1.只会教书,只会拿一本书要学生读它、记它。2.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注意的中心点是从书本上移到学生身上来。这两种教学方法学生都是处在被动的地位,知识是无限的,老师能教给学生的也是有限。
那我们到底需要的怎样的课堂教学呢?陶行知先生为我们指出了课堂教学的出路,就是要把教与学联系起来,一方面要教师负指导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他又为我们指出了具体的做法,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教师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妥当,指导他,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我仔细思量,他的想法含义深刻,不仅为我们指出了教师教的方法,还为我们指出了学生该如何去学,同时也告知我们学生到底要学什么。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博大精深,值得我们继续研读,让他的教育思想来指导我们教师工作,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
教务副主任庞小红如此感悟
当翻开《陶行知经典教育故事》这本书时,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智慧与温暖的殿堂。陶行知先生,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用他的一生诠释了教育的真谛。他的教育思想对当代的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在此,我结合书中的具体案例,谈谈我的感受和体会。
首先,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强调教育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他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教育孩子要尊重他人,关爱他人,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领悟教育的真谛。
作为当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生活,从生活中寻找教育的契机。我们应该引导孩子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尊重、关爱和包容。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地深入人心,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其次,陶行知先生还主张“民主教育”,他认为教育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让孩子在民主的氛围中自由发展。陶行知先生的“民主教育”思想让我深受启发。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让他们在民主的氛围中自由发展。我们应该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声音,理解他们的需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成长,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此外,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方法也让我受益匪浅。他注重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爱好。他善于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这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总之,《陶行知经典教育故事》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它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从事教育事业的信念和决心。我将以陶行知先生为榜样,不断学习和探索,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办公室副主任张亚的深刻领悟
最近,我阅读了[行知行]教育系列读本,在浩如烟海的教育文献中,这套经典读本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那即将干涸的大脑。这套书不仅是对陶行知先生生平及教育思想的全面介绍,更是对现代教育理念和社会改革的一次深刻探讨。
陶行知,作为中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之一,其一生致力于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他的教育理念、思想及成就,都被收录在《陶行知经典读本》之中。这套书详细阐述了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以及他对中国教育的深刻见解。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强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认为,教育应该与生活和社会紧密相连,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成长。这种理念对现代教育及社会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社会,知识更新迅速,技术迭代频繁,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陶行知提倡的“教学做合一”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助于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在阅读过程中,我对陶行知关于“爱满天下”的观点印象深刻。他强调,作为教师,应该用爱心去关怀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爱中成长。是的,这是作为教师的基本准则,只有用爱心去关怀每一个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教育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定位,让受学生欢迎,才能爱上你教学。
除此之外,读完读本之后,我对教育观念和人际关系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孩子的成长,多给仪式感,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陶行知先生说:“好生活就是好教育”。这给了我们教育的方法论,把教育置身于与生活中。那如何将陶行知提倡的素质教育理念应用到我们现在的新课标下的工作与生活中呢?我认为,首先应该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其次,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因材施教,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此外,我们还应该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让教育更加贴近社会实际,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践行行知思想,是我们汲取“营养”的不竭甘泉。我们应以读书分享为契机,进一步交流思想、启迪智慧、潜心思考,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努力成为有学识、有思想、有温度的教育工作者。总之,[行知行]教育系列读本是一套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思想和成就,更让我们对现代教育和社会改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该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融入其中,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贡献自己微博的力量。
后勤主任曹江的点滴感悟
陶行知,这位教育界的巨匠,其“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理念,深深触动了我。
“生活即教育”,他让我们明白,教育的源泉源于生活,每一次经历、每一份体验,都是学习的宝贵财富。
“社会即学校”,他拓宽了教育的边界,让我们在社会的熔炉中锻炼成长,感受知识的力量。
“教学做合一”,他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让我们在做的过程中学习,真正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陶行知的思想,让我深刻领悟到教育的真谛,那就是源于生活、融入社会、注重实践。这样的教育,方能培养出真正有用的人才,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大队辅导员王淇的思考
看完陶行知经典教育故事,有两个想法:
1.最近网上爆火的姜萍,一位中专学生,以93分在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中以排名12名进入决赛,一时间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称她为天才。我也觉得她是天才,是我们这些普通人所不能及的。但当深入了解她后,我想起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天才非天生,人人是天才。”我们的教育亦是如此,没有谁一出生就是天才,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做的就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事情。谁能保证孩子交到你手上就一定是天才呢?都是需要老师按照每个学生的特长、才能、爱好,对他们提一些要求,加以定向培养,进行因材施教,这些'人才‘在正确指导下经过一番努力变成’大才‘,再进行深入诱导,学生们自己再出’一‘身力,流’一‘身汗,一定时间后,才成为了天才。天才绝不是天生而成的,姜萍的成功有她的热爱有她的努力还有她背后的王闰秋老师。
2.作为班主任,在工作中我对孩子常常难以一碗水端平,对表现出色的孩子总是多了些偏爱,对部分孩子又多了一些严厉。
然而参天大树可以成为栋梁之才,固然令人羡慕;默默无闻的小草也能美化绿化大地,装点人民的生活,也不必自卑。教育者也必应当彻底消除偏见,不可厚此薄彼,做到有教无类给予每个孩子公平的教育。牢固树立“为党育才,为国育人”的教育使命,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
我校的中层干部们在炎炎夏日,带着对知识的渴望,对教育梦想的执着追求,揣着一颗炙热之心,拿起书本,只为探寻陶老先生的伟大教育思想,感悟教育真谛。这次学习所获,将会让他们成长得更快更好,然后满怀自信地迎接教育的变革与发展,为我校的教育事业贡献所有力量与智慧。
图文|明小燕
排版|刘玲
审核|余长泉
签发|戴国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