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格局日益分化的当下,中新苏州工业园区作为中国与世界连接的“灯标”(beacon)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重要;苏州工业园区也能在数码经济、绿色经济和生物医药等领域继续发力,引领新中双边合作。
教育部长陈振声指出,迈入开发建设30周年的苏州工业园区,不仅仅是一个工业园,它更象征了中国与世界保持连接的决心、中国对全面发展的雄心,以及中国能为世界作出的贡献。
陈振声表示,中新苏州工业园区“灯标”作用比30年前更重要。(陈斌勤摄)
他说:“要在这个支离破碎的世界里重建信心与互信,这三个方面的作用前所未有的重要。”
陈振声今年9月9日起接替副总理兼贸工部长颜金勇,出任负责苏州工业园区的新方部长。他9月底接受媒体采访时,阐述园区的上述三大灯标作用在当下的价值。
1994年开发建设的苏州工业园区今年迈入30周年,它是新加坡和中国首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也是中国第一个跨国合作工业园区。
陈振声说,当时中国与世界并没有什么联系,那也是中国历史上具挑战的时期,许多国家并不了解中国,对中国缺乏信心。
“因此,苏州工业园区不仅仅是一个工业园。它象征了新加坡政府的承诺:新加坡决心与中国合作发展,让中国与世界建立连接,让世界建立信心。”
陈振声指出,30年来中国更加融入世界,世界也加深对中国的了解,虽然时不时总会有人对中国的未来缺乏信心,也有人需要更多了解中国。“从这个意义上看,苏州作为中国与世界联系的灯标,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在此时此刻,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30年间,苏州工业园区的地区生产总值(GDP)从1994年的11亿3200万元(人民币,下同,2亿1000万新元)增至2023年的3686亿元,翻了325倍。入驻园区的中外企业也从30年前的150家增至18万8717家。园区去年获得联合国2023年度全球杰出投资促进机构,是中国唯一获奖单位。
在陈振声看来,苏州工业园区项目不只是建设一个市镇,也超越了工业园,形成了一个生活体系,能照顾到从中国各地到当地工作的人。他说:“苏州本身也是我们在任何社会都希望看到的发展样板,而且这一点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陈振声相信,苏州工业园区项目不仅让中国社会、新中关系受益,也能造福世界。
他希望在苏州的很多概念,产业、治理模式,甚至是人们的生活方式,能成为世界其他地区的榜样。“如果能在这个分裂、有竞争性阵营的世界里做到这一点,这是中国展示对更广泛世界贡献的机会。”
陈振声在回应中美关系紧张是否会影响到新中在苏州工业园区的合作时,再度提到这个项目的灯标价值。
他说,中美关系越是紧张,世界分裂成不同集团的可能就越大,中国也更需要通过一些项目来展现它与世界保持连接、建立外界对华信心的意愿。“从这个角度而言,苏州工业园区今天发挥的作用与30年前类似。”
两大因素促成园区成功
回顾30年历程,陈振声将园区的成功归结为两大因素,一是新中双方的深度互信,二是对彼此需求的深入了解。
他指出,要让中国与外国合作伙伴尝试新想法,需要深度的信任。这种信任感必须从最高政治层级贯彻到工作层级,才能将工作做好。这种深度的信任感并非理所当然,而是通过一代又一代新加坡人和苏州人持续互动来巩固,“它须要持续加强”。
经过早期磨合后,苏州工业园区成功地将新加坡的城市规划、管理与招商引资等理念向苏州转移,这个模式也被复制和推广到江苏宿迁和安徽滁州等地。
陈振声说,如今中国各地有许多工业园,这些园区背后的推手,许多都曾在苏州工作,或是到新加坡交流学习过。新加坡政商界也有不少人曾在中国工作,“这令我们得以延续和更新这层深度的信任,不断为下一代的深度信任播下种子”。
在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基础上,新中又在2007年和2015年启动另两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中新天津生态城和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并设立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中新广州知识城。此外,新加坡也与山东、四川、辽宁、浙江、天津、江苏、广东和上海等八个省市设立经贸合作理事会。
陈振声认为,未来是否会有第四个或第五个政府间项目,并不是两国合作的关键。“我们与中国合作,不是基于想要更多合作项目,或者必须要有政府间项目……我们还有许多与中国合作的模式。”
他进一步阐述,不同合作方式的共同之处是,它们并非两国各由一个部门去集中统一制定;因为了解不同省市在各领域有不同的优先考虑,新加坡企业以及经济发展局、企业发展局等机构会以不同的方式去对待,尊重它们的差异。“我们将继续在不同领域、不同城市寻找新机遇,探索未来如何与他们合作。”
新中两国去年3月将双边关系升级为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陈振声认为,苏州工业园区未来还能在数码经济、绿色经济和生物医药这三大领域继续发力,为深化两国合作发挥领头羊作用。
“苏州的产业会不断改变,但基本宗旨不变,那就是苏州会是一个先行环境,继续为中国的发展做出贡献,不仅在产业层面,也在社会治理等层面。”
新中有共同视角和目标
可借鉴彼此优势
随着中国如今已经实现了快速发展,新加坡能为中国下一阶段发展作何贡献?
陈振声回应说,新中之间总有合作机遇,这源于两国在规模、地理、资源禀赋、历史等方面既存在巨大差异,又拥有一些共同的视角和目标,因此可以借鉴彼此的优势。
他以数码经济为例说明,中国很难与另一个大国在全国范围展开相关合作,因为这需要整合和改变整个系统。但如果与新加坡合作,就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试点,再考虑是否扩大规模,而这也是苏州工业园区的精神。
随着中国经济日趋成熟,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将业务国际化,陈振声认为,新中在第三国展开项目,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合作领域。“我们也在研究,看看新加坡和中国下一阶段在这方面有哪些合作的新机遇。”
陈振声:牛市熊市皆不是
新加坡用长期和细致眼光看待中国
陈振声强调,新加坡要和中国建立长期关系,对中国的前景不是像看股市般从牛市或熊市(bullish or bearish)的简单心态出发,而是务实地看待中国的潜力和挑战。
同期新加坡实际对华投资仍逆势增长11.6%,是今年来增幅最大的外资来源国。根据中国商务部数据,截至去年底,新加坡累计在华实际投资1412亿3000万美元(1842亿新元),连续11年成为中国最大新增投资来源国。
被问到新加坡如何看待中国发展前景时,陈振声指出,新加坡进入中国从来不是为了短期利益,而是为了建立长期关系,寻求长期互利共赢。
他解释,过去30年里中国经历了起伏,未来30年乃至更长时间也将继续有起有落;因此,着眼短期不是新加坡看待中国发展的方式。
陈振声以股市的语言比喻说:“我们既不看牛也不看熊(neither bullish or bearish),既不乐观也不悲观,我们是务实的。我们务实地看待中国的潜力和挑战。”
在受访时,陈振声多次强调,看待中国要细致入微(nuanced)。
他提到,这些年来新加坡企业人员、政府官员在苏州工业园区工作,通过该项目与中国合作,从而能对中国形成细致入微的立场,在开启新的合作项目时就能够超越表面地看中国,这也是新加坡从苏州工业园区得到的收获。
陈振声指出,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国家,即使在最顺利的时候也会有挑战,在最糟糕的时候也会有机遇。
他举例说:“我们(新加坡)从来不会仅仅因为中国出现问题,就把中国‘注销’,我们也不会因为中国发展得好,就进入另外一个极端,以为中国一点挑战都没有。”
“对于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复杂社会的大国,在各个不同阶段要如何与中国合作,我们要有非常细致入微的立场。”
他也强调,要设法更了解中国不同地区的需求、关切、挑战和机遇,从而寻求可行的合作之道。“我认为新加坡,或是任何新加坡或世界其他地方的企业,用单一的视角看待中国都是不明智的。”
陈振声也希望新加坡企业在探索中国市场时,采取长远目光,并牢记不要用单一视角看中国。“不要因为去过北京或上海,就认为自己到过中国。”
陈振声回忆个人经验说,他不久前和一名中国官员聊天,对方知道他到过中国很多次,便称赞他非常了解中国,是“中国的好朋友和老朋友”。
“我告诉他,虽然我来过中国好多次。但我每次到中国,我越了解中国,就越觉得我需要更加了解中国。”
陈振声认为,中国人重视长期关系,欣赏有想法的人。
他说:“新加坡不是中国‘仅限顺境的朋友’(fair weather friends)。他们知道我们有自己的原则和利益,会说出自己的想法,会与他们合作,因为我们相信中国的成功有益于它的人民,有益于本区域;一个成功的、与世界紧密融合的中国,也有益于世界。”
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Read more)。
相关阅读:
文:陈婧
我们入驻小红书啦!
请关注《联合早报》官方账号
带给你新加坡最“红”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