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播放键观看小雪节气视频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冬季的第二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11月22或23日,太阳到达黄经240°,此时称为小雪节气。
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节,所以叫小雪。
“小雪”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
小雪阶段比入冬阶段气温低。到了小雪节气,意味着我国华北地区将有降雪。冷空气使我国北方大部地区气温逐步达到0℃以下。
黄河中下游平均初雪期基本与小雪节令一致。虽然开始下雪,一般雪量较小,并且夜冻昼化。如果冷空气势力较强,暖湿气流又比较活跃的话,也有可能下大雪;
南方地区北部开始进入冬季。“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已呈初冬景象。
但是南方地区,如广东等地,依然有20度左右。
小雪度数信:以十月中为周期律中的空间之度和时间之数,以智德能量之气依时而至为信
阳历时间:每年11月21日~23日
黄道位置:太阳到达黄经240度
节气序列: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实为第23个
前后节气:立冬,小雪,大雪
小雪,在物相治事之中表示自然界开始降雪了,但是雪量小,地面上还没有出现积雪。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也就是说,到了小雪节气,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寒气令雨的水滴改变了形构而变化为雪花,从天而降。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雪量还不大,所以称之为“小雪”。
虽然此时的雪常常或半冰半融,或落地即融,或“雨夹雪”而落,尚不能以完美的雪花形式在地面上积存,但是,雪的出现,则是寒气真实生成的显现,也是天刑能量开始强势发挥作用力的一种物化表现,只是此时地阴之炁(气)的透发还未与天刑阴炁(气)同步进入强势状态,因而水虽化雪,却也及时融化。
唐代•徐敞
《虹藏不见》
迎冬小雪至,应节晚虹藏。
玉气徒成象,星精不散光。
美人初比色,飞鸟罢呈祥。
石涧收晴影,天津失彩梁。
霏霏空暮雨,杳杳映残阳。
舒卷应时令,因知圣历长。
小雪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
《逸周书·时训解·第五十二》:“小雪之日,虹藏不见,又五日,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又五日,闭塞而成冬。虹不藏,妇不专一,天气不上腾,地气不下降,君臣相嫉,不闭塞而成冬,母后淫佚。”
坤卦,六四。《周易·坤卦》爻辞:“括囊,无咎,无誉。”《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象说卦气七十二候图》:“四爻动,卦变为豫。互坎伏离,离为虹为见。今离伏,故曰虹藏不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礼记注》曰:阴阳气交而为虹,此时阴阳极乎辨,故虹伏。虹非有质而曰藏,亦言其气之下伏耳。”
由于气温降低,北方以下雪为多而不再下雨,雨虹不再生成,人们也就看不见它出现了。
坤卦,六五。《周易·坤卦》爻辞:“黄裳,元吉。”《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象说卦气七十二候图》:“五爻动,卦变为比。互艮为天为气为上。本卦坤为地为气为下。”
天地之间,天德阳炁能量不再下降,反而上升回缩,而天刑能量却迅速上涨;地球的阳性地炁能量不再上腾,阴炁反而下降敛藏,导致阴阳不交,天地不通,所以万物失去生机。
坤卦,上六。《周易·坤卦》爻辞:“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象说卦气七十二候图》:“坤纯阴,故曰冬。上爻动,坤变为艮。艮止,故曰闭塞。艮为成。”《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天地变而各正其位,不交则不通,不通则闭塞,而时之所以为冬也。”
天德阳性能量不再下降,地炁的阳性能量也不再上升,天德地炁不再相互交汇,天地变而各正其位,能量不进行交换则不通,不通则闭塞,构成闭塞的能量场态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窖冰,又称敲冰、纳冰、藏冰,指冰天雪地的冬日时,将凝成柱状的冰雪敲碎后,藏纳在冰窖中,以备炎热夏日到来时消暑、降温、制作冷饮。
在周代,皇上会专门设置官员负责掌管冬日窖冰事宜,官名称之为“凌人”。不过,只流于宫廷贵族中。
清代顾禄在《清嘉录》中写:“土人置窖冰,街坊担卖,谓之凉水。”
相传,早在两千多年前,张鲁称汉宁王,兵败南下途经巴中,来到汉中红庙塘时,当地的百姓用腌制好的腊肉来招待他。
清光绪二十六年,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避难西安,陕南的地方官吏就曾将腊肉作为贡品,进献御用,慈禧品尝腊肉之后,赞不绝口。
在民间,亦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
人们用食盐,配上花椒、大茵、大料、桂皮、丁香等香料,把肉腌在缸里,7到15天之后,用棕叶或者竹蔑绳索串挂起来,滴干水,再用柏树枝条树叶、甘蔗皮熏烤,最后挂起来用烟火慢慢熏干而制成腊肉。
我国人民懂得酿酒,早在夏朝就开始了。周朝的杜康以善于酿酒而闻名。他改良酿酒的方法,使其获得极大进步。政府之中也有酒正的官职,专门掌管与酒有关的政令。
《礼记•月令》曾列举酿酒要点:“孟冬乃命大酋,林稻必齐,曲萦必时,湛饎必洁,水泉必秀,陶器必良,火齐必得,兼用六物,酒官监之,毋有差贰。”当时酿造白酒、黄酒的技术已经很成熟,还注意到火候、水质和盛酒器物对酒质的影响。
酿酒多在冬季,在小雪后酿酒,都称为小雪酒,该酒储存到第二年,色清味冽。这是因为小雪时,水极其清澈,足以与雪水相媲美。
在南方某些地方,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
小雪时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储存干粮。鱼群会在小雪前后来到台湾海峡,有旗鱼、沙鱼等。台湾俗谚:十月豆,肥到不见头,是指在嘉义县布袋一带,到了农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鱼”。
小雪节气里,学会调养自己非常重要。因为这时候的天气经常是阴冷晦暗的,人们的心情意识自然会受外环境的影响,特别是患有抑郁症的人更容易加重病情,易出现失眠、烦躁、悲观、厌世等症状。所以,在小雪节气里,意识的正善治,正信的建立,为学者日益,是非常必要的良好素质。
养生者应当主动用善知识将意识的阴土转为阳土,净化清理常道意识,控制妄意的欲望恣意乱动,顺应天时培养符合自然规律的度数信,建立符合道德的人生观和生存价值观。
用正治矫正常道意识,以善良建立超常道的智识,管理好身识、口识以及鼻识、耳识、眼识。
小雪节气时北方很多地区已经开始供暖,但外面依然寒冷,外出时人们一般都会穿得很严实,体内的热气散发不出去,就容易生“内火”,也就是常说的容易上火。
“内火”会导致心烦气躁,情绪不易稳定平和,甚至造成疾病生成。所以要学会保持愉悦心态,可以经常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多晒太阳,多开口诵读,多做太极修身,多听善正真的音乐,学会调养自己。
上火广义的一些症状,泛指阴火、毒火、邪火。比如胃火,可能有胃疼、牙疼、大便干等症状;肺火,可能有咳血、咳嗽、黄痰等症状;肝火,会有烦躁、肝硬化、失眠等等症状,女性可能还会有乳房肿胀的症状。此外还有相火的游行也是必须要把握的。
孙真人《修养法》曰:“十月心肺气弱,肾气强盛,宜减辛苦以养肾气。毋伤筋骨,勿泄皮肤,勿妄针灸,以其血涩,津液不行。十五日宜静养获吉。”古人还说:“卦坤,坤者,顺也,以服健为正,故君子当安于正以顺时也。生气在酉,坐卧宜向西方。”
冬季要以提升体表卫炁(气)为要务,预防天刑与地阴能量侵入体内反夺真炁,所以不要轻率地去针灸,而且因为“以其血涩”,血流缓慢、滞涩了,津液也不是十分流畅了,效果并不容易显露出来,此时就不要过多地泄露皮肤,去加速它而产生相反的作用。若病情确实需要针灸时则另当别论。
以两手相叉,一脚踏之,去腰脚拘束,肾气冷痹,膝中痛诸疾。
又法:正坐,伸手指缓拘脚指五七度,治脚气诸风注气,肾臟诸毒气,远行脚痛不安,并可治之,常行最妙。
运:主太阳终气。
时:配足厥阴肝风木。
坐功:每日丑、寅时,正坐,一手按膝,一手挽肘,左右争力,各三五度,吐纳,叩齿,咽液。
小雪十月中坐功图
即:每天1时~5时期间,盘坐,左手按住膝部,手指朝外,右手挽住左肘关节,并用力向右拉,左肘用力向左力争,相持数秒钟,左右各十五次。然后,吐纳、叩齿、咽津。
主治:脱肘、风湿热毒、妇人小腹肿、丈夫 疝狐疝、遗溺、闭癃、血、睪肿睪疝、足逆寒 、善瘛、节时肿、转筋、阴缩、两筋挛、洞泄、血在胁下喘、善恐、胸中喘急闷。
人体的“太溪穴”在足部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是肾经上的原穴,原穴是指肾经的源头,生命的原动力。揉按太溪穴的最佳时间是在每天晚上九点,即亥时这个区间,按三十六次。也可以先逆时针按揉三十六次,再顺时针按揉二十四次。
在按的时候可以采用正坐的姿势。用手指按揉时,一定要使穴位处有酸痛的感觉,不能因为怕痛而不用力。每天坚持按揉太溪穴,就能够防治因冬季气候寒冷所引起的常见病症,通过自我调理肾经而达到调补肾阳的目的。
小雪节气以后,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将陆续进入冬季。随着冬季的到来,全国的降水逐渐跌入一年中的低谷。此时南方的降雨虽然相对较多,天气却是潮湿而阴冷。
对于修身者而言,在小雪时节如何防止自己的心液同步降到冰点,就是一个关键。这里并不是指心臟的温度降到冰点,而是指“心液”真水的温度降低了。要想使它活跃起来,关键就是心灯常明。
而阴蹻区内的炉火保持不灭,也是应对天刑在体表施压,欲侵入内境中反夺于内在的精炁(气),令空乏伤损于性命,损坏人体生命树之根这一形势的重要措施,以保护内在的地根天根不被破坏。
在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中,我们的“人和”能不能把握住各种“地利”的现象,也很重要。住在江南的人,应当关注自己体内的“降雨量”,使体内的雨水——生命之水,具有活力,保持旺盛,能够更好地滋养五臟六腑,同时又要预防出现潮湿而阴冷的状态。
我们生存的地域不同,各个地区的地利迥异,虽然五运六炁(气)的气运大形势是一样的,但是我们在调试内部火候的时候,却要注意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度、数、信的运用。
自然界的雪,与我们体内之雪,作用是一致的。只是自然界是以雪的形态出现,而体内则是需要养护好口腔内的一桥三路,使天池水金津水玉液水仍然在口腔内形成并融合,构成身中内沐浴必需的“雨水”而不是雪。
当然,在立冬到小雪期间我们的准备工作做得如何是关键。如果我们对于内部的实践过程真正地下了工夫,那么到了小雪节气后,就能够使体内的病毒、细菌以及三尸九虫都遇雪而灭,遇雪而化。
道医认为,冬为阴令,冬主收藏。故冬三月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养藏之道也。且叶天士在《叶选医衡》中指出:“调寝食在医药之先……非安谷不能生精与气,非安枕不能养血与神。”所以冬季养生,注重阴之收藏及睡眠质量的提高,则会事半功倍。
当人体处于深睡眠状态时,免疫细胞和各种受损细胞(尤其是脑细胞)快速修复,机体可进行营养吸收、能量储存、消除疲劳等生命活动,有益身心;反之,若睡眠太浅,有早醒或睡眠不足等睡眠障碍,则可诱发或加重原有躯体疾病,无益于健康长寿。可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建立正常睡眠规律是人体顺应昼夜节律,养生延年的重要措施。
小雪节气,叶落草枯。此时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冬。如果在寒冷的冬天我们能够掌握一些养生小技巧,给身体注入一些能量,秉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加强御寒保暖,减少精气神的消耗,早睡晚起,适当进补,多晒太阳,保持情绪愉悦,强身健体就指日可待了。
小雪时节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会逐步达到0℃以下;长江中下游地区陆续进入冬季,此时的感觉已经不是深秋凉意,而是湿冷。养生就是顺四时,此时只有重视外在的气候变化,避寒就温才能祛病于身外。
冬季阳气潜藏,阴气盛极,万物活动趋向休止,因此要养精蓄锐,为第二年春天做准备。早卧晚起,睡眠充足。外出时,体质弱的人最好穿高领而且护腰的服装。注意脚部的保暖,坚持用温热水洗脚、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以促进血液循环。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做好御寒保暖,防止感冒的发生。
雪时,已呈初冬景象,冬日寒冷,而寒与肾相应,冬日最易耗伤肾的阳气。所以此时的保养宜以抗寒为中心重在补肾,以闭藏为主导,以温补为大法。
《黄帝内经》: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一个字总结,小雪养生的重点就是:藏。
藏的意义,是让身体精气不要过度消耗,趁着这个时候好好养精蓄锐,为的是来年,有一个更好的状态。藏不好的结果?中医的话讲叫“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冬季在五脏对应肾,所以,藏的重点就是藏好肾中的精气。
食养,最简单,最直接。选择一些能固肾藏精的食物,让一日三餐不只是简单的果腹,更可以让食物滋养我们的身体。
小雪节气后,北风开始成为常客,天气寒冷,万物收藏蛰存。顺应节气变化,要注意滋补肝肾。
像黑芝麻、山药、芡实、莲子,都是此节气的好食。可以煲汤,可以做粥,热气腾腾的烟火气,让简单的三餐成为冬日里的小确幸。同时,冬季阳气潜藏在体内,配合吃一些大白菜、白萝卜,以避免上火和干燥。
饮食调养可多吃黑色食物,因其入肝肾二经,具有很好的食补作用。
怎么补身体最好?补瞌睡。小雪之后,“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是帮助阳气闭藏,不扰动阳气的最好方法。
在子时(23:00-1:00)以前上床,易进入最佳睡眠状态。中医睡眠机制为阴气盛则寐(入眠),阳气盛则寤(醒来)。按照《黄帝内经》睡眠理论,夜半子时为阴阳大会,水火交泰之际,称为"合阴",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候,阴主静,所以夜半应长眠。
就如同植物吸收阳光的能量,夜里生长,所以夜晚在农村的庄稼地里可听到拔节的声音。人类和植物同属于生物,细胞分裂的时间段大致相同,错过夜里睡觉的良辰,细胞的新生远赶不上消亡,人就会过早的衰老或患病,人要顺其自然,就应跟着太阳走,即天醒我醒,天睡我睡。
很多人对待饮食很重视,却往往忽视了睡眠的重要。阳气得不到休息,当藏不藏时,人就容易生一些温热病,所以冬天发高烧、流鼻血的病人并不比秋季少。
这里的运动,指的是会出很多汗的剧烈运动。都说“生命在于运动”,但运动也应分清季节和程度。任何事情太过了是一定会伤害身体的,更何况是本来就应该闭藏的冬季。
以“无扰乎阳”为标准的话,冬季运动的最佳时间应该放在太阳升起之后,而不是早晨,更不是晚上。且应以舒缓的运动为宜,如八段锦、慢走、太极拳等。
阳气的闭藏,不仅是需要从作息、饮食上去调整,更需要我们从“心”入手。人在活动时阳气是向外的,而在安静时是相对内收的。
冬季应该休养生息,更应该减少夜间活动。做一些能让心静下来的事情则再好不过,如练字、作画、写作等。
冬季是需要“藏精”的季节,藏好精才是真正的补肾。除了要藏好,还要有“精”可藏。所以,这么冷的天儿你可以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多做些好吃的来补充一下平日的亏空。善待自己,从吃开始。
我国传统的医学理论十分重视阳光对人体健康的作用,认为常晒太阳能助发人体的阳气,特别是在冬季,由于大自然处于“阴盛阳衰”状态,而人应乎自然也不例外,故冬天常晒太阳,更能起到壮人阳气、温通经脉的作用。
小雪节气里,天气阴冷晦暗光照较少,此时容易引发或加重抑郁症,所以应调节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正如清代医学家吴尚说:“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
冬季养生的基本原则是“藏”,而“肾者主蛰,封藏之本”“万物藏,肾气水旺”,由于阳气闭藏后人体的新陈代谢相应较慢,因而要依靠生命的原动力——肾来发挥作用,以保证生命活动适应自然界的变化。所谓“寒从脚下起”,足部一旦受凉,将导致抵抗力下降,诱发多种疾病,所以,在睡眠需应注意避风保暖,防止足部受寒。
对于脾胃虚弱、下元虚冷者来说,更宜加意暖之,必要时可洗足后穿袜子入眠,或于足心涌泉穴位置放一口袋,将艾叶、干姜、桂皮等打粉后铺匀、填入口袋加以固定以温肾暖脾,散寒助眠。此外,冬天常晒太阳,注意背部保暖,更能起到壮人阳气、温通经脉的作用。
荐读:道家添油续命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