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呈环状流转,循环不息。太阳绕行一周需365日,构成了年岁的更迭。而地球自转一周则为24小时,构成了日常的轮替。
将2小时视为一时辰,那么一日之中的24小时便恰好对应了12个时辰,这12时辰又与人体内的12条正经及12个脏腑相呼应。《黄帝内经》对此有详尽的记载,阐述了经脉气血的流转规律以及脏腑功能的兴衰变化,均与这些时辰紧密相连。古人秉持着天人合一的理念,认为饮食作息若能顺应自然规律,则身体康健;反之,则易生疾病。这便是古人依据时辰进行的养生智慧。
1、子时(23:00至次日1:00)为胆经当令时段,此时胆汁新陈代谢最为活跃。为确保胆汁顺畅排出并维护胆经健康,应保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
2、丑时(1:00至3:00)是肝经最为旺盛之时,肝脏在此阶段进行重要的修复与排毒工作。因此,应进入深度睡眠,让肝脏得到充分的休息与复原。
3、寅时(3:00至5:00)肺经开始活跃,人体气血由静转动,深度睡眠尤为重要。对于肺脏功能不佳者,应避免此时早起活动,以免气血受到扰动。
4、卯时(5:00至7:00)大肠经最为活跃,是排便的理想时机。养成定时排便习惯,有助于排除体内废物与毒素。
5、辰时(7:00至9:00)胃经旺盛,是享用早餐的最佳时段。应选择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的食物,以促进胃经活跃及脾胃功能。
6、巳时(9:00至11:00)脾经最为活跃,脾脏在此阶段进行运化和统血。保持良好情绪,避免过度劳累与过度思虑,有助于脾脏健康。
7、午时(11:00至13:00)心经旺盛,是养心安神的关键时刻。适当午休或冥想,可缓解上午的疲劳与压力。
8、未时(13:00至15:00)小肠经开始活跃,小肠在此阶段进行重要的吸收与排泄。保持饮食规律,避免不良饮食习惯。
9、申时(15:00至17:00)膀胱经最为旺盛,是排尿与排毒的最佳时机。多喝水、勤排尿,有助于体内毒素排出。
10、酉时(17:00至19:00)肾经开始活跃,肾脏在此阶段进行藏精与调节水液代谢。适当放松与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与情绪波动。
11、戌时(19:00至21:00)心包经最为旺盛,是保护心脏与缓解压力的重要时刻。进行散步、瑜伽等轻松活动,有助于舒缓心情与放松身心。
12、亥时(21:00至23:00)三焦经开始活跃,此时调节人体气机与疏通经络至关重要。保持良好的睡眠环境与作息习惯,有助于三焦经活跃及整体健康。
《黄帝内经》中提及的12时辰经络养生法,是一种依据自然法则与人体生物钟节奏的养生智慧。该方法倡导在特定的时间段内,针对相应的经络进行保养与调整,旨在促进气血的顺畅循环及脏腑功能的协调平衡,以此实现疾病的预防与身体的强健。
当人体在12时辰中的某一时刻显现出病理反应时,这往往预示着与之对应的脏腑可能存在着健康问题。
以睡眠为例:
亥时(21:00-23:00)不眠伤三焦,特别是冬天。
子时(23:00-1:00)难眠病在胆,当调理胆经。
丑时(1:00-3:00)梦醒病在肝,当调理肝经。
寅时(3:00-5:00)早醒病在肺,当调理肺。
辰巳(7:00-11:00)还昏昏欲睡,肢倦疲乏,说明脾胃不和。
观察当下的青年群体,许多人成了夜猫子的代名词,夜晚难眠,清晨难醒,甚至忽略了早餐,导致肝胆脾胃等器官频亮红灯。
这种现象折射出一种未老先衰的趋势,待到年岁渐长,健康问题便纷纷找上门来,成为诸多老年人提早面临的生活挑战,凸显了遵循时辰规律养生的重要性。
《黄帝内经》中,医道并行,强调“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工是层次,治是调理,未病是养。未病、欲病、已病都是治,都是调理。治就是养,养就是治,没有区分。顺应自然,天人合一,调和阴阳,方能远离疾病困扰。(小米)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