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内卷!2025物流业的这五大趋势,值得所有人关注

创业   2025-01-18 10:37   北京  


2024年我国物流业稳健增长,实现降本增效,业务结构优化,企业高质量经营趋势显著。展望2025年,物流业将迎来全面升级,迈向“五新”新阶段,包括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空间结构优化、重点领域改革、智慧物流创新及国际物流提质增效,开启物流业发展新篇章。

回望2024,物流业各环节均衡发展

2024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展现出了持续向好的发展趋势,经济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发展的韧性与可持续性也显著增强。在这一背景下,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不仅确保了国民经济的高效顺畅运行,还在保持自身稳定增长的同时,持续实现了降本增效的显著成果。

统计数据显示,从2024年的1月至10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了287.8万亿元,与2023年同期相比,实现了5.7%的稳健增长。同时,物流业总收入也达到了11.3万亿元,同比增长3.8%,显示出物流业的强劲发展势头。

物流需求的企稳回升,特别是重点领域的支撑作用,成为2024年物流业的一大亮点。在2024年的1月至11月期间,全国营业性货运量累计达到了475.0亿吨,同比增长高达13.5%。其中,公路货运量以15.6%的增速领跑,水路货运量也实现了8.5%的增长。邮政行业的寄递业务量同样表现出色,累计完成1,742.8亿件,同比增长19.1%。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572.9亿件,同比增长更是达到了21.4%,彰显了我国物流业的蓬勃生机。

在2024年前三季度,工业品物流需求也实现了较快的增长,工业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5.6%。全国超过92%的工业领域物流总额呈现增长态势,超过九成的地区工业品物流总额也有所增长。此外,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也下降至14.1%,比2023年同期下降了0.2个百分点,这标志着我国物流业的降本增效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从物流业务的构成来看,运输费用、保管费用和管理费用分别达到了7.5万亿元、4.3万亿元和1.5万亿元,显示出物流业在各个环节上的均衡发展。

总体来看,2024年物流业在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空间分布结构也不断优化,一体化、综合供应链服务企业成为了行业增长的引领者。具体来看,2024年我国物流业发展展现出两大显著特点。

首先,物流业务的分布结构得到了优化。物流业在支撑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能力显著提升,特别是针对庞大中西部地区的产业发展需求和内需消费需求,释放出了新的增长空间。2024年前三季度,东、中、西部地区的快递业务量占比分别为72.6%、18.6%和8.8%。与上年同期相比,中部和西部的快递业务量占比分别提升了1.3个百分点和0.9个百分点。内蒙古、陕西和甘肃等地区的快递业务量增速更是超过了40%。在城市群中,长江中游和成渝城市群的增速继续领先,同比增速均超过了30%。

其次,物流企业的高质量经营趋势日益显著。2024年前三季度,重点调查的物流企业物流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0%,增速较2024年1-8月份提高了1.1个百分点。邮政快递、航空物流企业等保持了较快的业务模式增长速度,一体化、综合供应链等业务收入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其他业务类型。与此同时,企业业务也在向高时效、国际化方向不断升级。电商、快递等行业的时效与履约水平持续提高,2024年9月份电商物流时效指数和履约率指数分别回升了0.1点和0.3点。

综上所述,2024年物流业开启了由规模化、分散化、区域性发展向网络化、集约化、全国性发展的新阶段。在中央对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部署下,现代物流网络组织能力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对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和强大国内市场的发展起到了持续增强的支撑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物流政策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是物流降成本,成服务实体经济与群众的关键。物流发展已成为影响产业运行安全稳定、经济循环效率的重要环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降低物流成本”的战略要求。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旨在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其出发点是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主要途径是调结构、促改革,以有效降低运输、仓储和管理成本。我国物流成本高,并非绝对成本高,而是相较于物流与经济价值关系而言,付出的物流成本代价较高。为实现这一目标,需将降本工作纳入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等总体框架下推进,从根本上长期性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二是夯实物流网络基础,提升设施运行质量。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是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关键。近年来,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已具备覆盖全国的组网运行条件。同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加快建设,初步形成“流通支点城市+骨干流通走廊”的流通网络,物流设施网络服务流通高效顺畅运行能力持续提升。这些基础设施的优化,有利于优化物流供给方式、深化物流与产业融合,全面支撑物流提质降本增效。

三是深化改革,开启物流业优化发展新篇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对物流业发展提出了重大改革任务。围绕完善流通体制,要求加快发展物联网,健全流通规则和标准,降低物流成本,并注重对统一大市场的有效支撑。同时,要求传统物流设施加快数字化升级,以更好支撑有新质生产力特征的产业业态落地扩张。此外,围绕外贸体制改革,要求物流业更好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为外贸稳定提质发展提供设施网络和服务体系支撑。这些改革任务将推动物流业全面优化升级,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局。

展望2025物流业迈向“五新”新阶段

随着全球化和数字化进程的加速推进,2025年的物流业正迎来一场全面升级与深度融合的变革。从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度融合,到发展空间结构的优化调整,再到重点领域改革的持续推进,以及智慧物流的集成创新,物流业正逐步构建起一个高效、协同、智能的发展体系。2025年,物流业发展将迈向“五新”新阶段。

一是优化发展空间结构形成“新支撑”。近年来,围绕“枢纽+通道+网络”现代物流网络不断完善,物流行业发展空间结构不仅局限在自身网络和服务层面,还要扩展至对生产力优化布局的空间支撑层面,形成物流布局与经济布局高效协同。

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未来的增量市场空间主要在国内人口聚集地和消费地,庞大内需市场使得中西部地区能够建立新的物流成本效率优势,随着中西部地区迎来增量产业布局战略机遇,围绕原材料和产成品的集装箱、干散货等不同物流通道服务功能关系也将产生新变化。

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补齐全国物流网络短板环节,并优化调整以适应新的经济运行结构。同时,依托国家物流枢纽,创新性高质量推进物流枢纽经济区建设,将成为2025年物流行业的重点关注领域,物流网络布局与产业融合将迈向新台阶。

二是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掘“新空间”。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不仅要求物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形成良好的供应链服务体系,更要从产业链供应链融合中形成新的经济价值创造空间,提高物流对经济增长的主动引领能力。

围绕我国巨大的制造业产能,通过优化物流服务,提取基于供应链能力的规模红利,推动产业端价值扩大,同时实现物流行业收益增长,以经济增量“大增”、物流成本费用“小增”,实现物流成本有效降低,同时带动行业发展生态向“优质优价”转型。

重点行业、新兴领域供应链服务体系率先建立,撬动全社会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发展。如围绕具有新质生产力特征的各类全新产业业态,将新产业发展与新物流供应链服务协同建设,形成从产业体系构建之初就具有高效发展优势的供应链能力;再如围绕大宗商品领域,推动物流服务向集约化、精细化发展,推动大宗商品企业整合内部物流需求,优化物流路径和直接服务比率,发展大宗商品供应链组织平台,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

三是智慧物流集成创新打造“新引擎”。进入2025年,智慧物流发展将从物流设施设备数字化转型升级、物流信息平台广泛运用,演化到设施网络、服务体系、关联产业集成化创新新阶段,形成具有新质生产力特征的智慧物流生态,培育发展一系列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智慧物流设施网络持续完善。

近年来,物流与平台经济结合不仅带动了快递等行业高速发展,还形成了依托平台经济全新商贸流通业态。2024年被广泛认为是我国低空经济发展元年,进入2025年,随着低空经济发展政策导向逐步明确,低空物流成为低空经济能够产生先期收获成果的重点领域,低空物流在城市配送、跨海运输、城际运输等领域前景广阔,随着规模化应用后成本不断下降,可能在部分行业、领域形成颠覆性的发展态势。

四是推动重点领域改革释放“新动能”。进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个完整年份,以及“十四五”和“十五五”发展重要的衔接年份,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统一部署,物流行业重点领域改革将持续向“深水区”推进。

铁路物流重点领域改革。聚焦提高不同运输方式衔接效率,为依托重大物流枢纽设施开展多式联运服务提供发展空间,铁路重点领域改革成为重要牵引。促进铁路货运向铁路物流转型,改革铁路运输生产组织方式,创新发展高铁快运,完善铁路货运价格调整机制,将为全国物流行业运行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公路物流改革和市场治理。以实现公路物流领域庞大规模的经营主体转型升级和持续稳定发展为目标,解决公路物流长期以来“小散弱”等问题,发展规模化经营的大型公路货运企业。聚焦形成一体衔接的流通规则标准,破除针对货运车辆的排他性区域限制措施,推进公路物流形成更加合理有序的发展生态。

物流数据开放互联改革。我国区域间、城乡间巨大规模的物流运行网络产生庞大物流数据,具有强大的价值发掘空间,一直以来跨部门、跨领域物流数据共享推进缓慢。按照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和数据共享的改革要求,以部门和单位公共数据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为核心,支持物流企业进行数据对接,形成物流数据采集应用保护机制,将带动物流行业率先实现数据市场化改革。

五是国际物流提质增效构筑“新优势”。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我国国际物流由围绕国际循环为主向服务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并重,并围绕我国外贸转型发展趋势,将形成国际物流新优势。

提升重点领域国际物流能力建设。如围绕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的国内物流设施建设、国际物流网络拓展,针对特定产品、零部件的国际物流规范标准体系建设,以及围绕港口、陆路联运通道完善跨境物流网络。具有新竞争力的产业发展需要加强与国际物流组织能力协同提升,推动产业更好获取全球供应链价值,推动产业全链条建设与国际物流“端到端”服务一体发展。

加强海外物流流通设施协同共建。在对外经贸合作区、境外物流园区、海外仓等设施发展基础上,更有针对性布局海外流通设施,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国际物流枢纽中心和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同时推动制造业、商贸业企业与物流企业加强国际业务协作,共建共用设施、共享国际物流供应链信息。

推动内陆地区国际物流提升。围绕内需的国际化产业,在布局上将不再受限于沿海和内陆的空间方位差异,对国际物流的能力布局、进出结构,以及延伸内陆一体网络的物流通道均提出新的发展要求,内陆国际陆港建设、国际航空物流枢纽建设均体现了这一趋势,但仍需加强全国统筹、发挥合力,推动形成内陆国际物流协同发展新优势。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现代物流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2025年的物流业将在“五新”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优化结构布局,共同推动物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强大国内市场提供有力支撑。

注:本文节选自《2025中国物流业发展趋势报告》蓝皮书。该蓝皮书主要包括《2025年中国物流业形势判断与趋势分析报告》、2024年物流供应链行业政策索引、2024年物流与供应链解决方案优秀案例、2024物流时代数智化生态建设领军人物四大板块,于2024全球贸易与国际物流高峰论坛上发布。

视频精选

精彩推荐
(1)迎新年!典藏特刊重磅揭晓“2024物流时代名人榜”!
(2)航空物流巨头上市,能否开启新跨越?
(3)被边缘化的百世,该如何翻盘
(4)2025物流业的发展战略要点,来了!
(5)不再内卷!2025快递业的赛点在哪?京东物流、韵达、圆通、中通、菜鸟、顺丰、中国邮政、极兔、申通、德邦……

编辑|君子
审发|Cindy




物流时代周刊
国家发改委主管、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主办的物流行业权威媒体《物流时代周刊》官方公众号。提供中国物流业快捷动态信息、深度行业思考、强力品牌塑造。权威、客观、理性,中国物流业专业价值媒体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