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能源乘用车领域又是一番热闹景象。1月10日,特斯拉中国官网正式发布了焕新版Model Y。对于这款产品,特斯拉展现出非凡的自信,在公众号以“焕新Model Y,尽管对比”的文案进行推广。
随后,小米、小鹏、智界、极氪、乐道等多家新能源汽车新势力纷纷发文响应特斯拉的“挑战”。
此前,电动汽车领域有这么一句话:电车只有特斯拉和其他。
当下,新能源乘用车的“新势力”企业无惧与行业巨头正面交锋,选择积极“迎战”,无不展示出它们对于自身实力的高度自信。也折射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和日益增强的国际竞争力。
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在电动重卡领域,同样有DeepWay、苇渡、速豹、零一、载合等多家“新造车势力”。与乘用车不同的是,在重卡电动化的进程中,我国的步伐可以说是全球领先,特斯拉Semi Truck的攻势对国内重卡企业的威胁较小。因此,电动重卡新势力面对的强劲对手是传统燃油重卡企业和市场的考验。
那么,电动重卡的“新造车势力”们,是否有足够的底气和信心,敢于公开“叫板”?大浪淘沙过后,又是谁能有资格留在牌桌上?
▍“十年磨一剑” 重卡新势力已走过5年
2014年,特斯拉正式进入中国,在乘用车领域掀起滔天巨浪,也是那之后,汽车新势力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随着2024年落下帷幕,它们已整整走过10年。
都说“十年磨一剑”,在新势力“混战”的十年里,拜腾、奇点、极越等企业相继出现经营危机,基本宣告出局;而蔚来、小鹏等企业虽已安全渡过第一个十年拐点,但还尚未连续稳定盈利,在风起云涌的市场中,谁都有可能因“失血”而倒下。
再看重卡新势力,DeepWay深向成立时间最早,为2020年。按此计算,电动重卡的新造车势力已经走过5年,也是电动重卡行业发展的5年,距离十年大关还有一半路程。
在这里,我们先回顾过去5年各新势力的动态表现:
2020年,DeepWay深向正式成立。
2021年,DeepWay深向推出首款全正向设计研发的智能新能源重卡——星途1代。
2022年,DeepWay深向完成A轮融资。
2022年,苇渡、速豹、零一、载合等新势力企业先后成立。
2023年,DeepWay深向成为首家实现量产的新能源重卡新势力。
2023年,苇渡完成A轮融资。
2023年,零一完成Pre-A轮融资。
2024年,DeepWay深向成为首个完成海外商业化运营的卡车新势力;同年完成B轮融资。
2024年,苇渡完成B轮融资;并在全球各地展开路测;同年开始量产交付。
2024年,速豹黑金刚正式发布;同年开启批量交付。
2024年,零一举办首场发布会;并完成A1轮融资;同年开启批量交付。
2024年,载合自卸车投入实地运营;同年完成首批纯电牵引车批量交付。
5年已过,DeepWay深向作为最早成立的电动重卡新造车势力,也是目前发展最为迅速和成熟的企业之一。在2024年,其他几家新势力也纷纷开启量产交付的征程,在重卡电动化的大潮中迅速崛起,打响十年大关下半场的“第一枪”。
▍电动重卡走高端路线,行得通吗?
2024年,特斯拉Model Y以48万辆的销量登上国内新能源车型零售销量榜一。比亚迪的多款车型跻身TOP10,从而成为2024年车企销冠。
从这个榜单排名前列的车型来看,不难发现,在我国,几万到十几万元的车显然更受市场欢迎。换句话说,车越便宜,越容易起量。
不过,这似乎无法解释特斯拉Model Y成为车型销冠的情况。据悉,该车(2024版)官方指导价为25.89万-36.39万,并非经济性车型。自成立以来,特斯拉便定位为一个科技、时尚的高端汽车品牌,车辆起步价均在二十多万元以上,却仍能凭借先进的技术和过硬的实力,打破“价格越低,销量越高”的规律。
相较之下,同样是将多款车型定位于中高端市场的“蔚小理”等新势力,虽已基本通过第一个十年大考,但在销量方面稍显乏力。
那么,现在回归本节主题:电动重卡走高端路线,行得通吗?
据了解,重卡新势力均坚持正向研发,即抛弃传统“油改电”的技术路线,以制造更先进、更智能、更高端的电动重卡为目标。
如,DeepWay深向的产品拥有全栈自研创新研发的电池底盘一体化布局、分布式驱动电驱桥、超低风阻、轻量化设计与智能座舱网联等技术特征。
再如,苇渡科技拥有自研的电池包技术,并拿下了行业首个AGS主动进气格栅、行业首个隐藏式门把手、全球首个电动滑移门、全球第一个AR-HUD等多个“第一”。
在巨大的研发投入下,新造车势力的电动重卡产品在能耗、风阻系数、智能系统等方面展现出不俗实力,构建了新势力企业的差异化打法,与传统重卡主机厂的车辆产品之间形成较鲜明的对比。
与高品质相应的,这些车辆售价(含动力电池)并不便宜。据悉,DeepWay深向的重卡售价约为80万/辆,苇渡科技的重卡售价则约为120万/辆。与重汽、解放、徐工、三一等产品的售价相比,价格翻了一倍。
但,乘用车与商用车的客户群体需求完全不相同。
在乘用车领域,高端汽车作为消费品,有能力购买的客群也不会太过在意其性价比。而重卡作为商用车,是一种生产工具,与客户的经济收益息息相关,他们追求的是“极致的性价比”。一位重卡运营商直言:“电动重卡不需要太多花里胡哨的东西,只要续航可以、不出现太多故障,能保障车队的运输效率和效益的车就是好车。”
另外,重汽、解放等传统重卡主机厂也早已布局全新正向研发的电动重卡,陆续推出二代、三代产品。这些传统主机厂凭借着深厚的技术底蕴和品牌影响力,推出的电动重卡不仅品质稳定、性能优秀,且性价比更高,深受客户喜爱。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主机厂均持有造车资质,在底盘调校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能够使整车在细节方面更加出色。
一面是市场客户对“高端高价电动重卡”的不认可,一面是传统重卡主机厂的强大竞争力。重卡新势力的“高端高价”路线走得似乎颇有些费劲。
不过,新事物的诞生往往伴随着质疑和争议,无论成功与否,现在下定结论还为时尚早,让我们把裁判权交给时间。
▍十年大考的下半场,充满荆棘坎坷
时至今日,“蔚小理”等乘用车新势力已历经十年的发展,但尚未达到稳定的盈利状态,其在市场中的份额依旧有限。以DeepWay为代表的重卡新势力方才走过5年。
5年后,2030年将是电动重卡行业发展的第一个十年里程碑,也是“碳达峰”目标实现之年。赢得未来的企业必将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而从近期各车企的动作来看,2025年,新能源重卡即将进入淘汰赛阶段。可以预见,在十年大考的下半场,这些重卡新势力的发展之路必然充满荆棘与坎坷。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谁能笑到最后?(来源:电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