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房屋养老金谣言,骗了!

楼市   2024-08-26 21:54   湖北  


其实养老金概念,并不是这次住建部首提,早在去年6月份的一个重要会议上,就重点提到:

要探索房屋养老金体检、养老制度。

前几天8月6号,又提了一次,只是没有人关注。那么为什么,这次关注的人这么多?而且发酵成远超于房地产税的话题?

答案就是大量媒体的刻意引导和解读。

他们认为建立房屋养老金制度,是因为:

1、土地财政收入下降,靠房屋养老金可以巧立名目,多收钱能缓解财政压力。

2、房屋老化压力大,目前的维修基金不够用,再补缴一次养老金,收两次钱才能行,未来还会收更多钱。

最后总结,人们连自己养老都解决不了,还要给房子养老,这也太不公平了,连牛马都不如。

如果文章这么写,逻辑没错,也能拿出数据,还能激化情绪和矛盾,流量肯定爆。

但我告诉你,以上全错。

财经解读的前提,首先是尊重事实。

其实这次提出养老金,文件里多次提到:

房屋养老金,个人账户通过缴纳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已经有了,试点的重点是政府把公共账户建立起来

什么是公共账户?为什么要建立公共账户?不是已经有个人账户了吗?

的确,购房者在买房的时候,都会按照建安成本的5-8%缴纳房屋维修基金,用来小区日常运维。

但事实上,在重大维修层面,靠个人账户这点钱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更多是地方补贴。

可以说,这些年,几乎所有老房旧改修缮案例,基本都是地方补贴占大头,这些信息网上都有记录,随便都能查到。

之前经济好,房地产行情不错,地方有钱,补贴没问题,但现在经济下行,房地产一潭死水,都没钱了,补贴不起了,该怎么办?

2022年长沙“429事件”,居民自建房坍塌,直接造成经济损失9077万元,死了54个人,其中44个都是大学生。

2023年,中国存量住房面积335.5亿平方米,高层住宅数量居世界之首,这几年又建设了一大批工业垃圾。

现在,居民自建房安全暴雷,未来,刚需高层住宅安全暴雷,背后需要修缮的资金,呈几何倍增长。

如果不管,都会沦为贫民窟。那时候钱筹不起来,物业不作为,城市安全根本无法解决。所以现在建立公修的长效机制,已经算是比较合理的时间点了。

那么问题来了,建立公户的钱到底从哪来?

我翻阅了所有官方文件和已经在探索建立的民间案例,可以总结为:

1、地方财政补贴
2、土地出让金归集
3、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分配
4、原公房出售资金等多渠道

按照目前的情况,北上广深以及一些发达的二线城市,根本不用愁公户资金,经济强产业足,这四点基本都能做到。

最重要的是,一些经济比较差,地也没人买的低能级城市,1和2收不上来,3和4又不够,怎么办?

只能跟上面要。

理论上,房屋公共账户有转移调剂属性。也就是说,经济发达的地区会重点帮扶经济落后的地区。

就像养老金一样,东三省养老金早就出现了缺口,怎么办呢?由经济较为发达的广东、北京、江苏,三省市托底。

谁发达,谁就承担更多。所以我们经常调侃,广东年轻人养了北方一大半的老人。

而对于房屋养老金来说,小地方筹集不上来,理论上也会由比较富足的地区调剂。

但大城市也会优先考虑自我修缮更新,而对于需要帮扶的地方,会重点做出评估,比如说鹤岗这种地方,房子再修也不会产生经济效益,只能保持最低基础的危房修缮。

所以整体来看,房屋养老金,就是防止“贫民窟化”做的房屋生命系统“长效保障机制”。提前探索,建立公共资金池,来应对未来20年的潜在安全风险

至于资金筹措,更多在于宏观方面的归集和调剂,公共账户的设定,有了对各方机构和集团,“出师有名”的由头。

但对于老百姓来讲,并不需要再出钱,产生新的负担。换个角度讲,老百姓也实在没啥钱了,如果继续苛杂,会产生非常严重的社会情绪爆破,所以在周末会议上,住建部一再强调多次:

不用老百姓掏钱,不用老百姓掏钱!

可能是之前一系列问题“珠玉在前”,导致人们宁可愿意相信不好的方向,这是管理者需要反思的地方。

还有市场传言房屋养老金是另一种房地产税,也纯属是混淆视听,刻意引导。这完全是两套系统,原因不同,目的也不同,能说出这种话的,对房地产逻辑欠缺底层认知。

无奈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谈及房地产专业问题,激化矛盾,收割流量成为常态,这是房地产市场另一种悲哀。

面对房地产问题,我们还是需要就事论事,尊重客观事实,追求真理和真相,正所谓,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独立清醒,不被舆论玩弄和收割,才能做好正确的决策,人生才能坦然和松弛。

你觉得呢?评论区聊聊吧。

记得点个在看哦。

深悦会
11年财经老号。专注资产升值,智能商业财富、新兴流量经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