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新发现魏晋时期砖墓!

民生   2025-02-08 08:40   山西  

NEWS

发现

图片 M2出土器物

2月6日,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了

汾阳上庙村魏晋墓M2、M5的发掘资料。

两座墓均为砖室墓,

时代为魏晋时期,

当属同一时期不同家族的墓葬。

魏晋时期的砖室墓,

在吕梁地区属首次发现,

填补了该地区丧葬史的空白,

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图片

墓葬位置示意图

2021年7-11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吕梁市文物考古调查勘探队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山西新晋商酒庄建设项目占地范围内的古墓葬进行了田野发掘。发掘区位于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杏花村镇上庙村北300米。


其中M2、M5为魏晋时期砖室墓,这在吕梁地区是首次发现。M2位于发掘区的北部,M5位于发掘区的中部。

图片

墓葬位置分布示意图(M2、M5)

M2、M5都为带长斜坡墓道的砖室墓,主室平面弧边方形,墓道有台阶状收缩,墓圹上圆下方,墓壁用条砖三顺一丁、四顺一丁砌筑,墓壁转角设灯台。M2坐西朝东,有侧室,M5坐北朝南,单室。两墓当属同一时期不同家族的墓葬。

图片

M2平、剖面图

图片

M2墓底平面图

1、2、7、8.陶罐  3.陶盆  4.陶樽  5.陶勺

6.陶耳杯  9.陶灶  10.陶盘  11.银手镯

12.石砚板  13.铜簪  14.银簪  15.铜镜

图片

M2全景

图片

M2墓道

据该考古项目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墓道两壁台阶状收缩的做法流行于西晋时期,洛阳及其周边地区多见。在山西墓道壁收缩的做法见于北朝时期的忻州九原岗壁画墓、朔州水泉梁北齐壁画墓,该墓无论从规模形制还是出土器物分析,与九原岗壁画墓、水泉梁壁画墓等都有区别,反而更接近于洛阳地区晋墓的规制。

图片

M5平、剖面图

图片

M5墓室

1.铜镜  2.铜簪  3.陶罐  4.帷帐座  5.铭砖

图片

M5全景

M2、M5墓圹的做法也较为特殊,上圆下方的墓圹为山西地区仅见,是偶为还是定制尚需更多的资料佐证,其蕴含之义尚待进一步研究考证。

图片

M2主室墓圹

图片

M5墓圹

M2主室和侧室内各有棺木1具,腐朽严重仅余棺痕。主室内无完整骨架,仅零星人骨散乱堆放。侧室内有骨架2副,1副散落于淤土中,另1副置于棺内,头南脚北,仰身直肢。


M5葬具为单棺,东西向,仅余棺痕,底部铺白灰,内有骨架2副,散乱于墓室淤土中。

图片

M2墓室

图片

M2主室南壁

图片

M5墓室底部

M2共清理各类器物15件。主室内出土陶器10件(套),有陶罐、陶盆、陶樽、陶勺、陶耳杯、陶灶、陶盘等。侧室内出土随葬品5件,包括银手镯、石砚板、铜簪、银簪、铜镜。

图片

M2出土器物

1.陶罐(M2:1)  2.陶罐(M2:8)  3.陶罐(M2:2)

4.陶罐(M2:7)  5.陶盆(M2:3)  6.陶樽(M2:4)

7.陶勺(M2:5)  8.陶耳杯(M2:6)


图片

M2出土器物

1.陶灶(M2:9)  2.陶甑(M2:9-3)

3.陶盘(M2:10)  4.银手镯(M2:11)

5.石砚板(M2:12)  6.铜簪(M2:13)

7.银簪(M2:14)  8.铜镜(M2:15)


M5出土铜镜、铜簪、陶罐、帷帐座等器物共5件。

图片

M5出土器物

1.铜镜(M5:1)  2.铜簪(M5:2)

3.帷帐座(M5:4)  4.陶罐(M5:3)

5.铭砖(M5:5)


其中,M2出土的陶灶为单眼灶,灶面设山形挡烟墙和方锥形烟囱的做法与洛南新区西晋墓、偃师大冢头西晋墓、荥阳苜蓿洼西晋墓一致。M5出土的帷帐座与洛阳市东郊西晋墓、洛阳关林路南西晋墓、洛阳瀍河区西晋墓、焦作山阳北路西晋墓类同。


两座墓中虽未出土有明确纪年的器物,但从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综合判定,M2、M5为魏晋时期墓葬。


魏晋时期的砖室墓在吕梁地区属首次发现,填补了该地区丧葬史的空白,对于研究吕梁地区墓葬形制演变、魏晋北朝墓葬地域特点等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

M2外层封门

图片

M2内层封门

图片

图片

左:M5内层封门   右:M5外层封门

来源:文博山西、考古汇、山西晚报

汾阳家
传播汾阳历史文化,讲述汾阳人身边的故事。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