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北关关帝庙传奇小故事

民生   2025-01-16 09:12   山西  

北关关帝庙,原位于西头巷内拐角处,坐东朝西,临街庙殿一间,塑关公坐像。庙北侧的大门院内为关帝寝宫,前院为空场子,供请戏酬神时停放轿车等。

据《重建关帝庙记》载,此庙由州守伍绣创建于明成化七年(1471)。明崇祯十三年(1640)扩建关帝寝宫。碑石由汾阳的三位名进士朱之俊(大向善村人)、张第元(南马庄人)、胡遇春(城内西门街人)分别撰文、篆额、书丹,现碑石已佚失。其时,天下动乱,大明江山已岌岌可危,北关士民“募金百余,扩地庇宇,遂成伟观”。

这座临街的关帝庙殿虽小,但在北关村人的心目中地位很高,原因是1938年正月十八日,侵华日寇在堡城寺村架起多门大炮,轰击早已不设防的汾阳城北城垣。有一发炮弹落人关帝庙内,将庙门、檐廊,以及周仓、关平的塑像皆炸垮,唯神台上的关公岿然不动。


这一天,还有炮弹落入西头巷内,有一发炮弹从关帝寝宫圆大门顶的墙壁上穿过,落地后却未爆炸,这个二尺长的炮弹头,在开着大窟窿的大门之侧滞留了十几年,直到建国初才被清理。


日本人的炮弹炸不倒关老爷的奇事,给慌恐不安的汾阳人,增添了些许的心理慰藉,于是民间有传言北关人听到许多炮弹从空中呼啸划过,那是关老爷站在庙顶将一发发炮弹举手架走,不然北关里将被炸成一塌糊涂。事后村人集资重修了这座关帝庙。后小庙神像俱失,庙门用砖查封。直到2013年移址重建。

汾阳家
传播汾阳历史文化,讲述汾阳人身边的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