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五筒。
最近偶然听朋友提起河北省武安市,优质钢材出口非洲和中东地区,供不应求。
这个地处偏僻的小县城(县级市):
拥有11家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1500亿精钢产业集群。
之所以提这件事,是因为我想起了2011年的一段旧事,大家估计也都有印象,当年被央视采访时:
丑态百出的武安市发改局马科长。
我来重新介绍一下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2005年,国家开始钢铁去落后产能。从2006年开始,各地新上钢铁产能需要报到国家发改委批准才行。
但是武安市的主导产业恰恰是钢铁产业。
从2006年到央视采访时的2011年:
不但没有去产能,反而在偷着加产能。
简单点说,这就是在和国家政策对着干。
于是央视记者到武安市兴师问罪,市领导和委领导都躲了,把人微言轻的马科长推到前台,直接面对央视记者的问责。
大家一起来重温下这段采访。
【第一天】
记者找马科长,
马科长说要准备一下。
一准备就把一整天给拖过去了。马科长采取的是拖字诀,拖到央视记者放弃。
【第二天】
记者又来找马科长。
见拖没用了,于是把锅推给组织纪律:
“没有接到领导授权,不方便接受采访。”
【第三天-前半段】
记者是个狠人,找领导给马科长打了电话,马科长这下子找不到逃避的理由了。
记者心里很清楚,武安市顶风增加产能的事情,不是一个科长能决定的。
但科长级别低,见识少,
很容易就被语言陷阱攻破。
只要马科长招了:
那么主管马科长的发改局局长,分管发改局的副市长,乃至武安市的班子成员,谁也跑不了干系。
马科长很清楚这一点,所以:
①不能把锅甩给委领导和市领导。
如果甩给领导,央视记者就顺藤爬。
牵出萝卜带出泥,说不定人头滚滚。
②不能承认武安市违背了中央政策。
如果承认,武安会迎来中央雷霆手段。
地方经济和7万职工就业会受致命影响。
③通过央视把武安市的难处和盘托出。
既要表达出去产能的困难,
又要表达去产能的坚定决心,
还要争取到更多转型的时间。
去产能不是关停了之,而要产能升级。
这个逻辑,到2024年才被广泛接受。
耶伦来,反复说中国新能源车产能过剩。
国内给的答复非常到位:
过剩是产能升级的一个阶段性过程。
在过剩后,企业会主动提高生产质量和技术创新,最终实现优胜劣汰,产能升级。
但这个逻辑,马科长都懂,但央视记者却不懂,还认为不果断的去产能就是不讲政治,不服从中央政策安排。
面对这种现实约束和认知差异,
马科长能做出的选择其实很有限:
只能恶心自己,成全武安市的大局。
在接受采访前,马科长先做了铺垫:
“宣传部老搞宣传的,都掌握大方向,知道怎么说,我这个弄不了。”
这句铺垫的意思很简单:
我个人水平不行,比不了宣传部。我如果说错了话,请多多包涵,手下留情。
【第三天-后半段】
记者提问:
到目前为止,我们钢铁产能情况怎么样?
注:这是下套,诱导马科长暴露问题。
马科长回答:
钢铁,我们历史的发展比较长,产业工人比较丰富。
注:表达难处,产业支柱,就业问题。
记者追问:
到目前为止,我们钢铁产能的情况怎么样?
注:还是之前的问题,又问一遍。
马科长回答:
我们实施精钢战略是想在调整布局的过程中提高装备水平,做好节能减排,搞好循环经济发展。
注:我们已经按照中央精神在努力了。
记者再次追问:
能问一下,到目前为止,钢铁产能的情况怎么样?
注:不问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绝不罢休。
马科长尴尬的回复:
别讲了,别讲了。
注:我不会说的。问几次都不会说。
记者继续穷追猛打:
从06年到现在,钢铁产能增加了多少?
注:记者没听懂马科长的潜台词。
马科长只能尴尬的再重复一遍:
别讲了,别讲了。
注:这次记者听懂了。
记者换了下一个问题:
武安市有一些企业上的一些项目,也不是国家发改委批的。作为发改局来说,对这样一个产能是怎样一个看法?
马科长的回答就像吃了苍蝇:
说不出来。
注:我能说什么?我就是个小科长,代表不了发改局。你何苦难为我呢?
今天圈内疯传某头部券商员工跳楼了。
金融去产能是合理的,能不能也参考下钢铁去产能和武安市的故事呢?
金融是份职业,金融从业者也不是天生的坏人,也希望能给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能不能给我们一些转型的支持政策,再给一些转型的过渡期时间呢?
而不是业务上一刀切掉,薪酬上一刀砍掉,管理水平难道还不如马科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