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复”当好东方枢纽建设主力军!

楼市   2025-02-09 17:25   上海  


新春走基层

东方枢纽上海东站项目

2月6日,农历正月初九,上海建工东方枢纽上海东站项目部在经历了短暂的节日休整后,恢复了往日热火朝天的工作场景。300多名管理人员和近百名施工人员已到岗,正全力投入紧张、有序的复工准备中;忙碌于项目部各处的人们也怀揣着对新一年的美好期待,开启了节后“奋斗”模式。

地点1:项目经理办公室

“所有的现场准备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项目经理张益民告诉记者,正月初八管理团队已基本全部到岗,根据计划,正月初十具备局部复工条件,到正月十六能全面复工,现场作业人数将达到千余人

东方枢纽上海东站项目位于上海浦东祝桥镇,总建筑面积138.7万平方米,其中主站房区域建筑面积约77万平方米,通过国铁、市域铁路、城市轨交等与浦东国际机场组成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目前,由上海建工牵头联合体中标的站场区正处于地下工程收尾和地上工程启动阶段。

张益民介绍,2025年是该项目建设的冲刺之年,为完成节后第一个重要节点——4月底地下结构全面冲出“正负零”的目标,已经到岗的项目团队迅速从“休假模式”转入“工作模式”。前一天,项目部已召开了大大小小各种复工前的准备会议,第一时间组织返岗人员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和技术交底,并对大型机械设备、临时用电、安全防护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集中检查,确保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采访当天,项目上还迎来了铁路东站项目管理部的复工安全检查。“顺利的话,最快今天下午或明天可进入复产状态,将先行开展深坑挖土和栈桥支撑拆除等工作。”张益民表示,不同于以往参建的房建工程,该项目与国铁、市域铁路线同步施工,因此施工精度控制要求更高、管理难度也更为复杂。

作为这一超级工程的项目经理,“压力山大”的张益民对于新一年的期待也极其谨慎,“希望2025年能保质保量安全平稳地完成全年工作任务,为2026年底项目全面竣工、2027年7月通车运营创造条件。”

地点2:项目展示大厅

在项目副经理徐健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位于项目办公楼四层的展示大厅,映入眼帘的是巨大的沙盘、逼真的建筑模型、详细的图解……东方枢纽上海东站繁华壮丽的未来图景都浓缩在这一展厅中。

据展示,上海东站围绕“一个新标杆、两个转型引领、三个一体化和四个新应用”的建设理念,目标直指中国的东方门户枢纽。设计将火车站、机场、城市融为一体,打造低碳、绿色生态的站场城一体国际会客厅。其中,由上海建工参建的主站房立意“潮起东方”,以上海市市花白玉兰为主题展现富有韵律的屋顶景观,自由张扬的波浪形立面造型象征着上海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

另一边的上海东站站场区分层模型则清晰地展示了上下共八层的结构立面,包括地下三层的地铁21号线,地下二层的捷运平台及物流通道,地下一层的航空模块、地铁站厅等,地下夹层的车库和空铁物流中心,地面层的出站厅、城市通道和停车场,站台层以及高架候车进站厅等。

“面对如此复杂的超级工程,我们在总承包中不仅推行‘MEES菱形管控’模式,还融入了铁路建设项目的穿透式管理要求。”徐健介绍,为又快又好地承建工程,上海建工总承包部以往都会在工程建设中推行“MEES菱形管控”模式,即以项目总经理(M)为核心,与项目总工程师(E)、项目总经济师(E)和项目安全督察员(S)三个关键岗位形成联动,提高项目总承包管理的效率和执行力。针对上海东站项目体量巨大、组织机构庞大、管理节点庞杂、管理末梢众多的特点,上海建工团队还建立起一套“横向联动,纵向延伸”的创新管理模式,即由总承包部的“大菱形”带动各参建分公司的“小菱形”,把标准化管理体系向各参建方、施工作业层延伸和渗透,实现穿透式管理。

谈及2025年的挑战,徐健认为,随着地上工程的展开,现场作业面及交通组织的难度将大幅增加,“希望新的一年以任务达成、创优争先和效益实现为目标,‘大菱形’继续带领‘小菱形’促进项目管控全面升级,彰显上海建工品牌形象。”

地点3:科研攻关工作室

每一个重大工程都是在攻坚克难中收获进展。围绕东方枢纽上海东站高质量建设需求,上海建工也专门成立了科研攻关团队,并针对项目难特点先后策划实施了一系列前沿性研究课题。

在会议间隙抽空回到工作室的项目总工俞荣仁告诉记者,新一年的科技创新工作将主要围绕解决施工现场碰到的实际问题,例如清水混凝土与艺术混凝土的结合、混凝土无人养护仓的应用,以及将机器人应用于上部结构施工中等。据介绍,机器人的应用将涉及混凝土整平、瓷砖铺贴、测量、幕墙单元板块拼装、粉刷抹灰等多个环节,预计2025年将运用4、5种不同类型机器人

“除机器人应用外,今年的主要创新工作还包括采用虚拟拼装与实际施工相结合的工艺,对大面积屋盖进行全国首例全专业整体提升,以降低施工风险、提高效率。”俞荣仁透露,计划利用上海建工全产业链优势,对屋顶中央大面积区域整体提升进行“五合一”统筹考虑,主体钢结构与屋面系统、采光顶系统、室内吊顶系统、水电风等系统,进行多专业联合施工。

地点4:建设者之家

采访当天,相比热闹的项目部办公楼,不远处的建设者集中生活区——“东方港湾”建设者之家则显得有些“冷清”。

项目行政总监高登告诉记者,该处占地面积为2.15万平米、由21栋三层式宿舍组成的生活区,总计有2351张床位,目前只入住了近百人,所以看上去有点空空荡荡。“不过项目部和专业物业管理团队都已准备就绪,将为建设者提供良好的居住体验。也期待在新一年全力打造与传统工地大临相区别,设施健全、服务完善、治理创新的工地建设者之家新标杆。”

据介绍,作为上海市住建委首批确定公布的建设者之家,“东方港湾”建设者之家内设立“办证大厅”,为建设者提供登记咨询等一站式服务;设立“党群服务站中心”,作为党建活动阵地;依靠低租金的优势,设立“食堂”和“平价超市”,解决建设者日常生活所需;“技能培训室”为建设者提供个人提升平台;“医疗咨询室”为建设者提供健康咨询和简易配药服务。

高登表示,新的一年上海建工也将继续采用“数字化、物业化”管理模式,严格实名制管理,配备专业物业管理团队,对食堂、公共区域、宿舍区等实施全覆盖,营造卫生舒适的生活环境,让建设者感受社区化居“家”体验。



编辑:盛媛

校对:孟竹


邮箱:jzsbs@jzsbs.com

电话:021-63212166

官方网站

电子报


扫描二维码 开启建筑视界

建筑时报
国内公开发行的中国建筑业产业报,为您提供行业的深度解读、权威的信息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