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东方枢纽上海东站站前区项目
1月22日,北方小年的上午10点整,华建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10楼的小会议室里,一场紧张而有序的线上汇报会准时开始。这是一场聚焦东方枢纽上海东站站前区项目的会议,也是为第二天的业主决策会做最后的准备。
一张白色长方形的会议桌占据了会议室的中心位置,桌面铺满了图纸和文件,堆叠着一摞摞方案、导则等资料。三面围坐着上海院总建筑师李定和他的设计团队,前方的投影幕布上,业主、华东院、日本设计等单位的相关负责人正通过视频会议界面等待会议的开始。李定作为东方枢纽上海东站站前区项目设计总控总负责人,第一个汇报。
项目效果图
上海东站站前区项目是上海东站站城一体开发的核心区域,地表总用地面积约2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03.8万平方米,涵盖商业、酒店、办公、会展等多种复合业态,共包含5个地块。去年,上海院以设计联合体的模式中标了其中的3个地块。随着各地块设计工作的逐步开展,大家发现没有总体协调也不行。于是,在建设单位的总牵头下,华建集团联合日本设计、市政总院共同成立了联合总控团队,上海院作为主要统筹执行单位,主要实现“三控”目标:控效果、控系统、控进度。
项目效果图
“今年9月底主体结构要动工……2027年7月要投入运营。”李定在汇报中强调了总体工作计划及“三控”目标的实现路径。上海院为此制定了设计联合总控团队管理办法,核心是通过编制总体设计方案(导则)和整合制定统一技术措施,整体把控各区块的设计方案和施工图,并通过“三图一表”开展日常管理,即建筑总图、机电总图、景观总图,以及问题清单及重点关注事项清单表。李定告诉记者,办法虽然“轻量”,但以做好项目为目标,非常具有操作性。
项目效果图
会议的“重头戏”是各地块当前方案以及待决策事项的汇报。上海院、华东院、日本设计依次作汇报。李定向记者透露,目前,项目主体A3-01地块已经在桩基施工中,按照计划,其他几个地块今年年中也需获得方案批复, “今天的会议,就是要明确列出方案需要业主决策的关键事项。”
会议原定时长只有2小时,但时间不知不觉延长。李定向记者解释,从初步方案设计到具体报批方案,仍有许多细节需要打磨调整。对于这样一个规模和意义重大的项目,许多决策并非一蹴而就,细枝末节问题的讨论可能会降低决策效率。因此,在非特殊情况下,设计应尽可能地包络各种可能性,以便集中决策最关键的问题。
开会期间,李定还不忘提点身边的“小”设总们。说他们“小”,是相对李定这样资深的60后而言,他们的主力集中在80和90后。年龄小,能力可不小。各个都是从大项目摸爬滚打过来的精兵强将。
项目效果图
江晓辰负责南侧酒店办公综合体的建筑设计。她介绍,项目通过地上天街和地下空间的联系,服务站前开发综合体;并通过核心IP的打造、双首层的设计、一体化的光伏屋面以及层层退台绿化等设计手法,结合未来的文化会展中心,打造“创享荟览港”。
朱俊杰和李昂负责北侧商业综合体的具体设计工作。他们希望通过自然与城市融合的空间递进、地景折叠的商业退台界面,更好地展现绿色、活力、开放的主题,以及其给长三角地区以及来自全球各地的访客留下深刻的上海第一印象。
石圣松主要负责地下空间的建筑设计。他告诉记者,按照该项目“地下一座城、地上一座城”的设计理念,不同地块的地下部分实际上构成了一个整体,统一开发。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道路下穿、市政能源管道以及地铁线路穿越等情况。
设计团队
目前,上海院的设计团队包括建筑、结构、机电专业的人员有100多人。在李定的手机里,关于这个项目大概有几十个群。他说,上海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决心要把这个项目做成上海市的精品工程。
临别前,下半场会议即将开始。记者问:“你们什么时候放假?”他们答:“1月28号。”手机上的日历显示,那天正好是除夕。
记者离开之前又去其他楼层转了一圈,这不是记者第一次来上海院,那天与往常没什么特别的不同。设计师们在工位上、在走廊里、在会议室,电梯厅墙上“原创”二字十分醒目,新年的红色元素零星点缀,仿佛在诉说着这个“大工程”背后的故事。
(记者 陈雯 摄像 徐世荫)
编辑:葛沁宁
校对: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