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7日,中国南极秦岭站迎来开站一周年纪念日。作为中国第三座南极越冬站、第五座南极考察站,秦岭站的开站运行是中国极地考察事业的又一里程碑。
2024年11月1日,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破浪出征,开启为期近7个月的科考征程。一起出征的,还有中建港航局南极秦岭站配套项目建设团队。
秦岭站具有高寒、强风的气候特点,中建港航局项目团队在抵达秦岭站后,围绕冰川下取水系统建设和正常使用等方面进行尝试研究,攻克系列难题,为完善极地考察支撑保障体系贡献力量。目前,发电系统和海水淡化设备正在紧锣密鼓安装。
在地球最南端,建设者们步履不停,用忠诚担当诠释初心使命。今天,让我们走近这支项目团队,聆听他们的建设故事。
建设者们做过最“冻人”的项目
建设者们来到南极,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风大,5、6级风对于秦岭站的建设者们来说已经是难得的好天气,同时还要直面强紫外线辐射,就算严密防护,依然难以避免被晒黑甚至晒伤。先遣队员们表示,刚来时建筑都被冰雪覆盖,首要工作就是将发电机房从冰雪覆盖层中开挖出来,以确保临时用电供应,前几天连热水都喝不上,更别说热乎可口的饭菜了。
上站后,项目团队参与了码头的卸货工作。在站区的统一指挥下,抢抓风小浪低的窗口期,与严酷的自然环境抢时间,安全顺利完成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秦岭站卸货任务。
“南极的海水没有舟山的咸”
南极秦岭站配套项目最关键的一步就是钻孔,尤其是如何利用有限的机械设备与基础资料,准确无误将取水孔凿至海面不冻层以下。经过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工程部以及站区、设计、监理等相关方就施工方案进行多次沟通研讨,结合现场勘察,项目团队果断放弃原定海湾取水口位置,在保证取水泵吸程与扬程的前提下,重新开挖场地,准确测量崖壁长度、海面与泵站基准面高差,确定钻孔位置与角度,最终顺利成孔。
孔洞开凿过程中,空压机将孔洞中破碎的岩石和岩隙海水吹出,经常会打到作业人员身上。中建港航局专业工程师谭雄凭借扎实机械操作技术,最终完成所有孔洞开凿任务。完工以后,谭雄那一句“南极的海水没有舟山的咸”,令在场所有建设者印象深刻。
团结一致 全力以赴
在南极秦岭站,设置机械班组、用电保障班组、用水保障班组和施工班组等,分工明确。但是,不论是谁的活遇到了困难,总有一群人积极主动伸出援手:集装箱倒货,大家排成一排,手手相传,省时省力完成;驳船靠岸风浪大,一堆人冲上去拉缆绳,堪称“现代版纤夫”。
最让人感动的是,取水口临时电缆远距离敷设时,因防寒服太厚导致敷设作业困难,大家纷纷伸出援手,自动排成一排帮忙把电缆敷设好。在这里,没有身份地位的差距,是兄弟、是战友。大家拧成一股绳,定能如期把任务完成。
风雨兼程、破冰筑梦。中建港航局项目团队以匠心致初心,用平凡创造不凡,以“中国建造”助力南极考察。
(通讯员:王鑫鑫)
编辑:胡婧琛
校对:盛媛
邮箱:jzsbs@jzsbs.com
电话:021-63212166
官方网站
电子报
扫描二维码 开启建筑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