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放劳务报酬478亿元!以工代赈吸纳带动超300万名群众务工就业!

楼市   2025-01-27 17:17   上海  


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通过实施以工代赈政策,2024年全年累计吸纳带动332万名低收入群众务工就业,同比增长31%;发放劳务报酬478亿元,同比增长32%。

“以工代赈”是指在政府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中,有针对性地安排群众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发放赈济款的一项政策。



以工代赈专项投资项目吸纳36万名农村低收入群众就近就业

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财政部下达2024年度以工代赈中央专项投资115亿元,较2023年度增加6亿元,支持有关省份共实施2726个以工代赈专项投资项目,全年累计吸纳36万名农村脱贫人口、防返贫监测对象、受灾群众和其他低收入群体务工,发放劳务报酬41亿元,占中央投资的比例达到30%以上。各地还依托项目建设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开发建后管护等公益性岗位,全年累计培训以工代赈务工群众20余万人。

在重点工程项目中实施以工代赈带动246万名群众就近就业

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导各地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在重点工程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的工作方案》要求,充分挖掘重点工程项目主体工程、附属临建和工地服务保障、建后管护等环节用工潜力,规模性提供就近务工岗位。2024年,各地在国、省、市、县四级共1.2万个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项目中实施以工代赈,累计带动246万名低收入群众就近就业,发放劳务报酬394亿元。

如,河北、黑龙江、甘肃、青海等省在以京津冀为重点的华北、东北地区和积石山地区的1149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全年吸纳16.5万名受灾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内蒙古、新疆等有“三北”工程建设任务的12个省(区),通过以工代赈共吸纳7.4万名农牧民参与防沙治沙等林草生态工程建设。湖南省犬木塘水库工程深入挖掘土方工程、砌筑工程等建设环节实施以工代赈吸纳就业潜力,累计吸纳7018名当地群众务工。四川省蜀道集团在31个在建高速公路项目中实施以工代赈,向沿线群众提供就近就业岗位超2.6万个。


在中小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中实施以工代赈吸纳50万名群众就近就业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农业农村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国家林草局等部门,指导各地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石漠化综合治理、“四好农村路”建设等中小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领域广泛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实施,进一步扩大“赈”的效果。2024年,30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1.2万个中小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中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共吸纳50万名农村低收入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发放劳务报酬43亿元。其中,24个省(区、市)在457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实施以工代赈,累计吸纳4.6万名农村低收入群众就近就业。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持之以恒抓好以工代赈各项工作,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以工代赈专项投资项目实施,在各类重点工程项目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领域继续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方式,持续扩大就业吸纳容量和劳务报酬发放规模,进一步发挥以工代赈稳就业、增收入、促消费的重要作用。



编辑:盛媛

校对:孟竹


邮箱:jzsbs@jzsbs.com

电话:021-63212166

官方网站

电子报


扫描二维码 开启建筑视界

建筑时报
国内公开发行的中国建筑业产业报,为您提供行业的深度解读、权威的信息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