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翔讲史】桐梓军政集团老长官一一黄道彬

文摘   2024-09-11 06:00   四川  

申翔讲史

在桐梓东郊有着"一湖西子水,半壁桂林山"的小西湖,安葬着一位叫黄道彬的人。知道黄道彬名字的人现在已经不多了,但若时光流转回去八、九十年,黄道彬的名字在桐梓、在遵义乃至贵阳可是鼎鼎有名的哦。要讲桐梓军政文化,不讲黄道彬是饶不过去的。若各位要了解桐梓军政集团的历史,听我慢慢道来!

桐梓由于长期的地质变迁,东来的杨家河(因流经天门洞也称天门河)向一把利剑将大娄山支脉一一东山一分为二,南面东山如巨龙由北向南逶迤而来至魁岩嘎然而止成为千仞绝壁,而南端小孤山马鞍山似龙头隔河与东山遥遥相望。这一奇观让桐梓自古流传有民谣:

飞剑斩龙头,河水向西流。

文官不开府,武官不封候。

公元1911年,一个十八岁的叫周西成的桐梓青年与一帮乡党、亲友、同学投身辛亥革命大潮,从大头兵开始并逐渐形成以周西成为核心的"桐梓军政集团",取代兴义系军阀并逐走滇军,控制贵州军政近十年。周西成等用自己的智慧和手中的枪杆子打破了长期以来罩在桐梓人头上的"恶咒",成为分疆裂土的一方"诸侯"。

该图为周西成戎装像

民国时期军阀很多是有作为的,周西成无疑是非常杰出的一位。周西成是把贵州带入现代社会的第一人, 因为他的眼光和作为,让贵州有了第一条公路、第一辆汽车、第一艘机动船、第一座大学、第一次现代运动会、第一个发电厂⋯直至今天,很多老人讲到周西成及其事迹时仍滔滔不绝,他们也是听着他们的老人们所讲述的周西成的故事长大的、变老的。

该图为周西成西装像

周西成在众多的民国军政人物中独树一帜,可谓"文事武备、握要兼筹、治军抚民、博施济众、肃官场以清吏治,扫灭贼匪而求民稳、治地霸而得民生、防兵灾而安民心、培实力而裕财源、铸银币以摆脱困境、强管理以壮实力、广教育以储贤才、辟交通而疏税滞、抓邮电以改善环境"使贵州在动乱时代获得了民国政府"南黔北晋,隆治并称"的赞誉,也为民国时期的贵州历史写下了闪亮的一笔。

该图为桐梓军政集团桐梓藉核心成员,見申翔也就是娄山飞哥所著《桐梓风云人物谱》

桐梓系虽由周西成一手创建,但桐梓这群以乡党、同学、亲友为主形成的军政团体,其形成初期得益于两个早期加入清时贵州新军的人。一个是早期毕业于保定军校,就职于贵州新军任管带的桐梓夜郎人赵文彬。赵文彬与遵义新舟人胡忠相奉命到石阡、铜仁两府招募新兵,尚差百人之数。为了完成招募任务,赵文彬转道家乡桐梓一来省亲,二来继续完成招兵任务。

该图就是黄道彬黄丕谟哟!

赵文彬到桐梓,与在新军中任哨官正回家养病的黄道彬以及有桐梓系智襄之称的熊兆(逸滨)等人商议带点家乡子弟出去闯一闯见见世面,将来能有几个有点出息的也算给家乡长脸了。现在这样可不行哦,但那时流行"好男不当兵"之说,捆都捆不去。这俩人也是仗着乡里乡亲的好办事,除了带几个乡人出去磨炼一下试试外,还有就是完成任务啰!

这是黄道彬在贵北路(贵阳到赤水、重庆公路)通到桐梓时专门题写的娄山关碑。椐说长征时毛泽东主席经过娄山关看到此碑时曾说道:这是真正的书法。

黄道彬,名绍显(字道彬、号丕漠)1884年2月10日出生于桐梓东郊小西湖(那时还不叫小西湖)松树坪,祖辈务农,家境清寒。

黄道彬幼时赴遵义考童生因"官风"一题要求列举本县时㢢而遭人嫉恨暗中报复。一日黄父子背炭进城变卖以换学资而遭拦路毒打。

此事给黄道彬刺激极大,发誓当兵雪恨,遂于1907年到贵阳报考贵州新军。行前黄道彬专门在城南官渡河桥头发誓:"大丈夫不以高车驷马不复此桥"。有点豪迈哈!

这是遵义县乌江区民众为黄道彬立的德政碑。注意:播字没有顶上一撇。那可是无边无际的意思哦!

看:厅长黄公丕漠大人 德政

说明这块碑是桐梓系第二位贵州王毛光翔(1929年10月一1932年初)和最后一位贵州王王家烈(1932年初一1935年初)时的事。那时黄道彬也脱离军界专事贵州民政厅长。不是现在的民政部门哦,那时民政厅权力大得多哦!那时的厅长还是省府委员,全省没几个,比现在的副省长还少。

在黄道彬、赵文彬等人怱悠下,刚从桐梓民德两等学堂和西门向家义学等毕业的闲来无事的几乎都是1893年出生的一帮18岁左右的"知识分子"周增吕(系周西成族哥,1916年参与孙中山发动的护国战争中以团附职牺牲)周西成、毛光翔、周超群、候之珪等应征入伍,到遵义集中后开赴贵阳编入贵州新军。

周西成等一帮桐梓青年加入贵州新军后,参与到辛亥革命大潮中,后来在孙中山旗帜下参与了援鄂、援川及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护国战争中。护国战争时黄道彬任以黔军为主的滇黔联军六团三营营长,周西成任其属下连长,毛光翔、刘楷升、候之硅、江国璠、等都在该营,该营桐梓娃儿多,因而该营别称"桐梓营"。黄道彬自然成为这这帮桐梓兵的老长官。

1917年下半年,黄道彬调任黔军司令部参谋,周西成继任营长,后来在孙中山发动的讨贼战争中迹渐壮大,王家烈、犹国才(黔军旅长何应钦警卫连长)、蒋在珍(滇军任命的营长罗成三部军事教官)、何之重(兴义系军阀彭汉章司令部副官处长)、候之担等桐梓人先后投入周西成麾下并成为骨干,在四川内战中逐渐形成桐梓系军政集团,于1926年逐出滇军,主政贵州军政近十年。周西成、毛光翔、王家烈先后出任贵州省主席、国民革命军二十五军军长,桐梓人黄道彬、犹国才均先后短暂代理贵州省主席,至于师长、厅长、团长、县长更是数不胜数。当时流传的一句话"内政、有官皆桐梓,外交、无酒不茅台"。虽然夸张了点,但也不无道理,毕竟大家都是过命的兄弟。

该图为黄德政碑侧面

黄道彬调任黔军司令部任职后,周西成由于不为黔军司令袁祖铭(兴义系)所容,在黄的劝说下周西成率部进入四川石青阳部任旅长并在四川内战中壮大。而黄道彬则随袁祖铬进入四川与周西成代表不同阵营卷入四川内战(讨贼之战),四川讨贼之战最终以孙中山旗下的石青阳、周西成、贺龙等失败而告终。袁祖铭趁周西成护送石青阳等人离川时派黄道彬去收编周部但遭到毛光翔、黄家烈、犹国才等人反对,周西成回部队,至此周黄结下心结。后黄道彬回袁祖铭处任中将参议,最终离职回桐梓赋闲。

该图为桐梓系第二位省主席毛光翔(字群麟)逝后黄为其题写的像赞!

1926年4月,周西成由赤水起程经桐梓赴贵阳出任贵州省长,在桐梓不计前嫌派人看望黄道彬,并于6月就任省主席后委其为开河总办没河工局于桐梓戴家沟,负责治理桐梓县城及葫芦垻一带水患。黄道彬上任后即制定章程,很快投入到工作中。

1927年11月袁祖铭被在湖南被枪杀,其部有的逐渐回到贵州,周西成任命黄道彬为黔军第五师中将师长接收袁部溃兵。

该图为桐梓系要员,曾任贵州省政府驻京联络主任及25军党代表的熊兆(逸滨)逝后黄为其题写的像赞。

1929年春末,由于蒋介石暗中支持滇李(㕖)联军向主张联桂抗蒋的周西成军进攻,周西成令驻军盘县的黄道彬师尽量阻滞滇军并逐步转到花江河东岸依山凭水据守,同时令驻毕节的毛光翔部和驻兴义的犹国才部侧击滇军,但由于毛、犹两师被滇军牵制行动迟缓而不能协同作战,最终致黄道彬中路被滇李联军突破,盘县、普安相继失守,黄道彬进而放弃花江退至霸陵河。最终周西成亲自上阵督战,不幸阵亡致全军溃败。

该图为位于镇宁霸陵河边的周西成衣冠墓

周西成战死后,随着贵阳失守,黄道彬逃至遵义凭乌江天险据守黔北。随后毛光翔、王家烈、犹国才等各部汇聚遵义以毛光翔为军长、王家烈为副军长组织反攻于李㕖宣布为省主席十八天后夺回省政,进而由毛光翔出任省主席。这一年为民国十八年,有民谣唱到:

民国十八年

汉版十八圈(军政府发行的铜板边上有十八个圈)

来了十八子(指李㕖)

坐了十八天(指李当了十八天省主席)

该图为位于小西湖泮的黄道彬墓

毛光翔正式担任省主席后,黄道彬脱离军队出任民政厅长。王家烈于1932年4月就任省主席后黄道彬仍任民政厅长。1934年11月王家烈奉蒋介石命令赴黔湘边围剿红军,黄道彬奉命代理省主席。

1935年蒋介石控制贵州,王家烈政府倒台,黔军瓦解。蒋介石改组贵州省政府后黄道彬被迫去职。

黄道彬于1929年任遵义城防司令时与时任遵义县长金章(桐梓人)商议决定在遵义五属县发行地方公益奖(开彩票)筹款刋印《续遵义府志》修建了郑莫祠,在郑莫祠内收藏郑、莫、黎三氏著作并配备专职人员管理,为纪念郑莫黎、宣传沙滩文化、保存遵义文化作出了一定贡献。

该图为位于遵义十一中校园内的郑莫祠

黄道彬去职后于贵阳、桐梓两地居住。在贵阳期间创办了贵阳道文中学并出任董事长。回桐梓期间出任佛教会理事长,并在家乡举办一些慈善活动,创办了九垻沟吉安小学。

黄道彬国学功底深厚,书法极佳,现娄山关界碑及红花园摩崖石刻"春色满园"等均为其手迹。

该图为遵义十一中内的郑莫祠



作者简介:

申翔:副教授,曾任遵义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长期从事遵义地域文化、民族文化、长征文化研究,著有以上领域专著17部共五百余万字,发表了相关论文四十余篇。


新文化视界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