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含视频+知识点+课件)

2024-11-08 08:01   河北  

点击

上方文字

关注我们

快乐语文天地初中语文资料表

(点击下面蓝字即可查看)


七上电子课本八上电子课本九上电子课本
七下电子课本八下电子课本九下电子课本
学生习作初中名著同步训练
单元作文辅导中考作文2023初中作文
七上教学视频八上教学视频九上教学视频
七下教学视频八下教学视频九下教学视频
2023中考中考古诗词初中文言文
七上朗读材料八上朗读材料九上朗读材料
七下朗读材料八下朗读材料九下朗读材料
七上图文解读
八上图文解读九上图文解读
七下图文解读八下图文解读九下图文解读


往期链接

最新2024部编版七、八、九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及教材变动情况说明
【教学视频】七八九年级语文上册合集(各64集)
七下语文预习知识合集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名著导读合集七年级上语文第1课《春》PPT
七年级上语文2课《济南的冬天》PPT
七年级上语文第3课《雨的四季》PPT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观沧海》ppt七年级上语文第4课古诗四首——《观沧海》PPT
七年级上语文第4课古诗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PPT
七年级上语文第4课古诗四首——《次北固山下》PPT
七年级上语文第4课古诗四首——《天净沙·秋思》PPT
抒写多彩四季: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ppt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素养检测卷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精编同步练习+答案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热爱写作,学会观察》课件
七年级上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PPT
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散步》ppt与教学设计
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散文诗二首》ppt
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ppt
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ppt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往事依依》ppt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再塑生命的人》
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论语>十二章》ppt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论语>十二章》ppt与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写作《如何突出中心》ppt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
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梅岭三章》ppt
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诫子书》ppt
成长之光,师恩难忘: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ppt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七上新增课文《往事依依》:原文+名师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清单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清单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清单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济南的春天》课件与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雨的四季》ppt与教学设计
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写作《热爱写作,学会观察》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名著阅读《朝花夕拾》PPT
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往事依依》预习导学案
香洲区2023年秋季学期七年级上册开学考试卷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春》课堂笔记+同步练习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冬天的济南》课堂笔记+同步练习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雨的四季》课堂笔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堂笔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堂笔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必考题型专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课件
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语文试卷
新版七年级语文(上)科阶段性练习题(一)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课《春》(含视频+教材+知识点+课件)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课《济南的冬天》(含视频+教材+知识点+课件)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3课《雨的四季》(含视频+知识点+课件)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3课《纪念白求恩》音频+视频+知识点+ppt课件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4课《回忆我的母亲》音频+视频+知识点+ppt课件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梅岭三章》音频+视频+知识点+ppt课件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诫子书》音频+视频+知识点+ppt课件
语文七年级上册《写作四:思路要清晰》视频+教材+知识点+课件+习题
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7课《猫》视频+教材+知识点+课件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我的白鸽》原文+教学设计+ppt课件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9课《大雁归来》原文+教学设计+ppt课件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0课《狼》视频+知识点+ppt课件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1课《小圣施威降大圣》原文注解+知识归纳+教案课件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皇帝的新装》原文注解+知识归纳+教案课件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3课《女娲造人》原文注解+知识归纳+教案课件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4课《寓言四则——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4课《寓言四则——蚊子和狮子》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4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4课《寓言四则——杞人忧天》语文七年级上册《写作五:发挥联想和想象》视频+知识点+ppt课件
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秋词(其一)》《夜雨寄北》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潼关》

七年级语文上册

微课讲解

课文原文


《观沧海》

临碣石,以观沧海

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

海日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课后习题
一、反复诵读《观沧海》,体会这首四言古诗质朴率真、音调 铿锵的特点,想象自己登山临海时产生的壮美感觉。
参考答案: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 为历代读者所激赏。如“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 涌起”。树木百草,生长十分繁茂,一阵萧瑟的秋风吹过,海面 上涌起滚滚的波涛。尽管萧瑟的秋风给人以悲凉萧杀之感,但是 疾风劲草,方显其英雄本色;洪波汹涌,愈见其生命不息!这是 对自然环境的真实描绘,也是诗人主观感受的具体写照。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展现的是多么辽 阔、多么壮观的景象!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 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 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涌动。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描写“杨花”“子规” 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
参考答案:写“杨花”“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 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 感。“子规”即杜鹃,喜欢悲哀凄惨地啼叫。这样的写景,不着 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渲染出一种寂寞萧条的气氛,也为 下文表现作者对故友被贬谪遭遇的同情、无奈,以及思念之情做 了铺垫。

三、朗读《次北固山下》,边读边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 帆悬”所展现的情景,体会上下句对偶的精妙。
参考答案: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堤岸 相平。大江之上一叶孤舟,海风吹来,船帆满起,江水不停地拍 打船身,小舟奋力地向前驶去…… 上下句运用拟人形成对偶,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景美而富 有生机,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尤其 是“阔”字,既表“潮平”的结果,又抒发胸怀,展示诗人开阔 的胸襟;“悬”字说明风力强劲,把船帆吹得鼓涨,可以想到船 行速度飞快,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渴望回到故乡的急切心情。

四、《天净沙〃秋思》中,诗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合在一 起,营造出特别的氛围。假如你身处其中,面对此情此景,会有 怎样的感受?
参考答案:示例:夕阳西下,诗人骑着消瘦的老马走在曲折 的山路上,西风嗖嗖地迎面吹来。走过小桥,几户人家,一棵枯藤 缠绕的老树上停留着三两只乌鸦,一副凄凉的画面便映入眼帘了, 在夕阳映照下的古树、昏鸦、人家、瘦马让人觉得格外的忧伤。由此触景生情想到自己在外流浪已有多年了,尝尽了一个“断肠 人”在外羁旅生活的凄苦。又未曾回过久违的故乡看一看,思乡 之情油然而生。由此使我想到了自己有家的幸福。

知识点

《观沧海》

一、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 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著有《蒿里行》《短歌行》《龟虽寿》等诗篇。诗作以慷慨悲壮见称。


二、故事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率军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三、课文翻译

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注释:

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西北。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曾路经这里。

以观沧海:以,来。沧海,即大海,这里指渤海。

水何澹澹:何,起强调作用,可译为“多么”。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耸立。竦、峙:都是耸立的意思。

译文:向东伐乌桓时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原文: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注释:

丛生、丰茂:都是指树木、草木长势旺盛。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发出的声音。

洪波:巨大的波涛。

译文树木郁郁葱葱地生长,各种草长势也很旺盛。秋风飒飒吹来,树木簌簌作响,巨大的波涛不断涌起。


原文: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若:好像。

其:代词,代大海。星汉:银河。

幸甚至哉:幸运得很,好极了。幸,幸运。至,达到极点。

译文:日月运行,好像都出于大海的吞吐之中;银河辉煌灿烂,仿佛都闪耀于大海的胸怀之间。庆幸得很,用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向。


四、问题解疑

1.开头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和对 象。“观”字统领全篇。


2.品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句诗。

“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样子;“何”,是“多么”的意思,是赞美之词;“竦峙”,是高高屹立的样子。句意是:茫茫的大海上碧波动荡,一望无垠,只有山脚下的山岛突兀耸立在海心。它们点缀在辽阔的大海上,使大海显的神奇壮观。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两句诗在写法上有何突出的特色?试分析。

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这四句是虚景。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来充分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同时将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于诗中,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与远大的政治抱负。


五、课文主题

《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借大海雄浑壮阔的景象抒发了意气昂扬的豪迈感情和开阔胸襟,表现了他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一、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唐代著名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风格豪迈潇洒,达到了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有《李太白文集》。


二、故事背景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李白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深感不平和悲伤,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王昌龄的同情和关切。


三、课文翻译

原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注释

杨花:柳絮。

子规:即布谷鸟,又称“杜鹃”。

闻:听说。

五溪:今湖南西部、贵州东部五条溪流的合称。

译文:树上柳絮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道溪水。


原文: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注释

夜郎:唐代夜郎有三处,两个在今贵州桐梓,本诗所说的“夜郎”在今湖南怀化境内。

译文: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让它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你的身边。


四、问题解疑

1.“杨花”“子规”在诗中象征什么?诗人为什么要写“杨花落”“子规啼”?

 象征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点明特定时令,渲染暮春环境。


2.开头两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诗歌一开头便选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的气氛。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实际却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张本。“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听说友人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


3.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听说友人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


五、课文主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选取了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听说友人被贬时的惆怅和对友人的恋恋不舍之情。

知识点

《次北固山下》

一、作者简介
王湾, 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现存诗不多,有《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终南山》等。

二、故事背景
王湾的诗追求壮美的意境,具有北方诗派的风格。但由于他“尝往来吴楚间”,为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作于他游江南之时。

三、课文翻译
原文: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注释:
客路:旅人前行的路。
青山:指题目中的北固山,也可理解为长江岸边的山。
风正:即风顺江吹来。
译文: 羁旅天涯的漫漫征途远在青山之外,轻快的航船追逐着碧波。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相平,显得分开阔,顺风行船,船帆高挂。

原文: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
残夜:指夜将尽未尽之时。
江春入旧年: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乡书:家书。
译文: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家书什么时间才能送到啊,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四、问题解疑
1.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展现的画面。
春潮涌涨,大江奔流,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

2. “潮平两岸阔”中“阔”是否可以改用“失”?为什么?
不能。因为“阔”字不仅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给人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与“悬”字对应,读起来也更为响亮,所以不能更换。

3.颈联蕴涵着怎样的哲理?
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涵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
的力量。

4.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放舟于江水之上,看到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诗人想起“雁足传书”的故事,心中涌起对故乡洛阳的思念,使全诗在清新明快中又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五、课文主题
写舟行江中的所见所感。诗人借助对长江雄奇壮阔的风景描写,流露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


《天净沙 秋思》

一、作者简介
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著作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岳阳楼》等。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其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

二、故事背景
马致远仕途不顺,长期漂泊,《天净沙·秋思》就是马致远旅途漂泊时的作品之一,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这首小令的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三、课文翻译
原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注释:
枯藤:干枯的藤蔓。
昏鸦:黄昏时要回巢的乌鸦。
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
西风:秋风。
断肠:形容极度思念或悲痛。
天涯:犹天边,指极远的地方。
译文:枯藤(缠绕的)老树上落满了黄昏归巢的乌鸦,萧瑟的)秋风里走着一匹瘦马。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四;问题解疑
1.前三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对全曲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古诗文描绘画面技巧法。作者极其出色地运用了白描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苍茫悲凉的深秋晚景图,寓情于景,为最后的抒情作铺垫。

2.请说说“断肠人在天涯”中“断肠”的表达效果。
“断肠”一词为全篇的主旨所在,形象地突出了漂泊他乡的游子身处萧瑟、凄凉之地,由于思念亲人而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的情感。

3.《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哪九种景物?你认为这样写有何好处?
这首小令前三句共写了藤、树、鸦、小桥、流水、人家、道、风、马九种景物,藤、道、马等景物名称之前冠以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景物带上了鲜明的个性。一系列名词组合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 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这些景物,极力渲染悲凉气氛,烘托出一个长期漂泊异乡之人的 惆怅之情和内心的悲戚之感。

五、课文主题
通过描绘一幅绝妙的深秋风景图,真切地表现了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

图文讲解


课后练习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

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水何澹澹                    
(2)秋风萧瑟                    
(3)次北固山下                  
(4)客路青山外                  
(5)风正一帆悬                  
(6)乡书何处达                  
参考答案:(1)多么  (2)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3)停留  (4)旅途   (5)风顺而和  (6)家信
2.《观沧海》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诗歌,开头以“       ”字统领以下的十句写景句,其中前六句写      ,后四句写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
参考答案: 实景 虚景
3.《天净沙 秋思》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        ”,与“天涯”相呼应的是“         ”,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         ”,体现“思”字的一句是“                               ”。
参考答案:枯藤  老树  西风  昏鸦  古道  人家  断肠人在天涯
4.对《观沧海》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先写山岛风光,再描绘海绵景色,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B.诗人立足于山岛,先远观,再近观,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C.诗人先写实景,再写虚景,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D.诗人先全景式地展开大海景象,在描绘山岛风光,最后在描绘大海波涛汹涌的基础上,借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怀。
参考答案:D
5.对《次北固山下》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留”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的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即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参考答案:D
6.下面对《天净沙 秋思》理解欠妥的一项是(    )
A.前三句都由名词性短语构成,一共列出九种事物,堆砌的意象太多,让人主次莫辩。
B.前三句的句法尤为别致,使整个画面颇像一幅笔法潇洒的水墨画,十分耐人寻味。
C.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流落异乡的游子,他独自牵着一匹因长途跋涉而黑瘦的马,步履艰难地行走在西风劲吹的古道上。
D.这首诗寓情于景,具体而生动地表现了一个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哀。
参考答案:A
7.《次北固山下》中,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的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
参考答案:是顺利地。从“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可看出。
8.意象,是被作者赋予了一定意义的形象。马致远选用了“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等意象来表现秋天的凄凉肃杀。请你为春天选取意象。
参考答案:东风、麦苗、杨花、柳絮、小草、嫩芽等。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诗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

2.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3.“杨花”“子规”在诗中象征什么?诗人为什么要写“杨花落”“子规啼”?

4.诗歌后两句语言凝练,内涵丰富,从中可读出了哪三层意思(选答两层)

5、这首诗开头一句写景除了点明时令外还有什么作用?
 
6、最后两句运用了_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__。
 
7、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王昌龄被贬之地偏远?

8、赏析: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参考答案
1.杨花、子规、明月、风
2.示例①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示例②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示例③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3.象征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点明特定时令,渲染(或“烘托”)暮春环境。
4.诗人只能把自己的愁思托付给明月;诗人和朋友可以同时看到高照的明月;希望明月尽快带去诗人对朋友的问候。
5、渲染凄清的气氛,衬托离情别绪。
6;想象(拟人);同情关怀(思念关怀)。 
7、闻道龙标过五溪;随风直到夜郎西。
8、(1)起句用笔奇巧,写景中暗愚节令,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杨花飘落,子规啼叫,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2)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直到夜郎西,想象惊人,气概超逸,气势灵动,充分显示出诗人的艺术个性。(以拟人化的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特征,李白内心的悲愁无可排遣,无人理解,似乎只有月亮才是真正的知音,诗人只好把满腔悲愁和深深的思念托付给明月,带给远隔千里的天涯沦落人,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

同步练习

第4课《次北固山下》

一、基础训练
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以“                                ”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壮观景象传神地表现出来。
2.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雁儿送信抒发对家乡的思念的句子是:                                
3.王湾《次北固山下》中,“                                ”一句,写出了春天潮水涨满后,江水浩渺,江面似乎与岸齐平的开阔景象。
4.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抒发了对亲人的深切眷恋的句子是: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交替,暗示时光流逝的句子是                                
5.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以小景与大景相互映衬,写出江面开阔景象)的句子是:                                
6. 《次北固山下》中可以用来形容现在客观形势大好,事业发展势头正旺的诗句是:                                
7.《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                ?
8.《次北固山下》蕴含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未来必定更加美好的哲理句(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昼夜更替、新春早到的喜悦)是:                                
9.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                                
10.《次北固山下》中既是写景,又是诗眼的句子是:                
11.《次北固山下》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富有哲理,“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见于言外”,留传千古的名句是:                                
12.我们要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早日把我市建设成如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所描绘的                                ”一样的生态家园。
13.王湾在《次北固山下》有一联诗,可用来表示现在的客观形势大好,事业发展石头正旺的诗句是:                                
二、阅读理解
次北固山下(王湾)
【原文】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
弯曲的小路伸展到青山外,小船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走。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寄出去的家信不知该怎样寄回家乡,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赏析】
这是一首五律诗,最早见于唐人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文:“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颈联被明代胡应麟赞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时序匆匆交替,这怎不让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
诗中“生”“入”用了拟人手法。是人物一说理。却在描写景物中蕴含理趣。海日生于残夜驱尽黑暗,江上景物呈现“春意”闯入旧年,赶走严冬,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这首诗抒写诗人泛舟东行,停船北固山下,见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而引发的怀乡情思,熔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全诗和谐优美,妙趣横生。堪称千古名篇。
该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小景是难得出现的。
这首五律虽然以第三联驰誉当时,传诵后世,但并不是只有两个佳句而已;从整体看,也是相当和谐优美的。
1.“次北固山下”的“次”意思是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答:                                                                                          
3首联中的              两个词已暗含身在异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4.诗的前二联中,描写远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展现的画面。
答:                                                                                          
6首联中总写北固山秀丽景色的两个词语是                  
7.颈联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任意选择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                                                                                          
8.“潮平两岸阔”的“阔”字,用得极妙,请简析。
答:                                                                                          
9.对这首诗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对偶句发端,写了诗人回乡看到的家乡美景。
B.诗的颔联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
C.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
D.全诗写景逼真,虚实结合,抒情真挚,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10.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B.诗的颈联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
C.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写了思乡之情。
D.在唐朝的诗人里,王湾并不算一位有名的人物,但他的这首五言绝句却使他留名青史。
11.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参考答案
一、基础训练
1.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2.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4.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5.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6.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7.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8.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9.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10.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11.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12.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13.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二、阅读理解
1.停泊,停留
2.思念故乡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客路 行舟
4.潮平两岸阔
5.春潮涌涨,大江奔流,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
6.青山、绿水。
7.示例一: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更蕴含自然理趣:新生的美好事物往往产生于旧事物中。
示例二: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示例三: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示例四:将“生”和“入”拟人化,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景中寓情,思乡而不低沉,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哲理,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引发人们对未来美的遐想,是千古传诵的佳句。
8.①“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视野也因之开阔。②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冰雪消融,大地回春,春意已浓的景象。③“阔”字,又抒发胸怀,展示诗人开阔的胸襟。
9.D
10.D
11D


第4课《天净沙 秋思》

1.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凄美的夕阳背景点缀,完美地表现漂泊天涯的旅人愁思的句子是“                                  。”
2.《天净沙·秋思》中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其中是哪两句“                                。”
3.《天净沙·秋思》中主旨句是“                         。” 
4、.《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发游子思念家乡的悲苦之情的句子是     
5、《天净沙 秋思》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        、        、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        ”,与“天涯”相呼应的是“         ”,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         ”,体现“思”字的一句是“                               ”。
6、《天净沙·秋思》中,诗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合在一起,营造出特别的氛围。假如你身处其中,面对此情此景,会有怎样的感受?


参考答案
1.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2.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 
3.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4.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5、枯藤  老树  西风  昏鸦  古道  人家  断肠人在天涯
6、
【示例】夕阳西下,诗人骑着瘦削的老马走在曲折的山路上,西风嗖嗖地迎面吹来。走过小桥,几户人家,一棵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停留着三两只乌鸦,一幅凄凉的画面便映入眼帘。在夕阳映照下的“枯藤、老树、昏鸦、人家、瘦马”让人觉得格外的忧伤,由此触景生情想到自己在外流浪已有多年,尝尽了一个“断肠人”在外羁旅生活的凄苦,又想到未曾回过久违的故乡看一看,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由此使我想到了自己有家的幸福。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本公众号只作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回顾

1.快乐语文天地2020知识汇总

2.快乐语文天地2020中考语文复习知汇总

3.快乐语文天地2020年中考名著阅读知识汇总

4.部编版初中语文各年级上册教学资料汇总

5.部编版语文七至九年级下册 教学视频+图文讲解+知识点汇总15.写作手法39讲汇总

6.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每日一练中考真题及参考答案解析合集一(共二十六)

7.部编初中语文七至九年级单元写作指导与优秀习作汇总

8.中考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梳理汇总+思维导图(66例)

9.作文指导合集(共十七篇)

10.【课课练】部编版语文七——九年级上下册汇总

11.2021年部分省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汇总

12.2021年七——九年级名著导读+知识点大集合汇总

13.古诗文阅读训练1——200篇汇总

14.现代文阅读训练1——200篇汇总

15.作文素材汇总(快乐语文天地2021年11月)

16.快乐语文天地【学生习作】100期 汇总

17.2021-2022|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八九年级上下册电子课本(最新版汇总)

18.2022部编语文七至九年级课文朗读汇总

19.部编本语文七——九年级课外名著读书笔记汇总


20.2021中考作文真题及范文汇编(一)


21.统编版语文七八九年级上下册 微课视频(合集)(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22.2021-2022部编版七八九年级上下册语文知识点+图文解读 汇总

23.部编版七八九年级上下册+中考古诗文知识 汇总

24.部编版七八九年级课外名著原文阅读汇总

25.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题及解析二十篇汇总

26.2022年部分省市中考作文真题解析及范文汇总

27.统编七八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汇总

28.七—九年级名著导读汇总(共36篇)

29.七—九年级名著篇目+读书笔记汇总(共36篇)

30.初中语文各文体知识点答题技巧汇总

31.2021中考语文试题题型分类汇编合集

32.2022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汇总

33.2022年七八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汇总

34.2022年部编本语文七八九年级上下册电子课本汇总

35.部编版语文七八九年级上册同步学习笔记汇总

36.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前复习专项训练专题(解析版)汇总(1-24)

37.八上期中考前复习专项训练专题专题(解析版)汇总(1-24)

38.初中语文十四部课本名著章节内容梳理汇总

39.2022——2023年度部编版七八九年级上下册语文知识点+图文解读预习汇总

40.七、八、九年级上册单元作文辅导汇总

41.八年级下册名著阅读《经典常谈》十三章习题及答案合集

42.部编版语文七八九年级上下册同步训练合集

43.2023中考考前辅导合集

44.2023中考考前作文指导合集

45.暑期预习2023丨统编初中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全集

46.七八九年级上册语文单元范文(各六单元)

47.课内重点文言文29篇合集(解析版)

48.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解析版)合集

49.初中语文40首古诗词曲知识梳理合集

50.【教学视频】七八九年级语文上册合集(各64集)

51.2023年七八九上语文知识点、图文解读合集

52.2023-2024七八九上下册语文预习知识全集

53.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知识汇总

54.最新2024部编版七、八、九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及教材变动情况说明







欢迎扫码关注快乐语文天地


读书三境界:

书到用时方恨少

书山有路勤为径

腹有诗书气自华







快乐语文天地
介绍相关的语文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