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彭博终端,终端用户可运行NSN SMG6NIDWLU68 <GO>阅读原文。非终端用户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预约演示。
全球市场版图日新月异,彭博行业研究(Bloomberg Intelligence)为您的企业战略助力。在制药与生物技术领域,无论是全球行业资讯与热点,还是制药管线里程碑及催化剂事件、财务预测…… BI涵盖广泛且深度的关键信息,旨在为您的决策提供可靠且具有竞争力的洞见支撑。
本期主题:罗氏自2019年以来位居药品许可交易榜首 中国药企占比升至9%
最活跃的交易方:罗氏、百时美施贵宝
根据彭博行业研究的专有数据库,自2019年以来,罗氏是药品许可交易领域最活跃的大型制药企业。在其重磅药物Avastin、Herceptin和Rituxan专利到期后,罗氏通过82项许可协议(不含临床合作)充实了产品管线。百时美施贵宝以71项许可交易紧随其后,旨在抵消其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药物Revlimid和心血管药物Eliquis失去独占权的影响(这两种药物占2023年销售的40%)。阿斯利康同样达成71项交易,强生以67项交易位居第四。
拜耳(31项)的交易活动最少,其次是葛兰素史克(40项)及诺和诺德(40项)。如果不包括涉及联合用药的交易,默沙东也是交易最少的公司之一(36项)。
许可交易量(按公司划分)
数据来源:彭博行业研究
肿瘤领域交易仍最具吸引力
尽管在癌症新药研发方面,通过免疫T细胞重定向来杀死肿瘤细胞的自身免疫疗法引发了极大关注,但过去五年肿瘤项目的实际许可交易量一直维持在总交易量的25%-30%左右。紧随其后的是传染病,该领域受益于2020年和2021年的一波密集交易活动,可能是由对新冠疫苗和相关疗法的关注所推动。神经系统相关交易排名第三。免疫学和炎症领域(包括自体免疫疾病)未出现明显增长。
许可交易是一种由来已久的商业模式。通过这种模式,一家公司可以获取另一家公司的新平台或有前景的药物,作为交换则需要支付预付款、未来的里程碑付款(这些付款总额被称为交易的“生物美元”价值)以及最终收入的特许权使用费。
按疗法领域划分的许可交易量(不含合作项目)
数据来源:彭博行业研究
涉及中国资产的交易量不断上升
过去几年最引人注目的其中一个发展是中国公司作为许可方的交易量稳步上升,从2013年的八项交易增至2023年的44项(不包括临床合作)。尽管许多交易涉及的是PD-1抗体等跟随型药物,但这仍然证明了过去20年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快速发展。未来可能影响这一趋势的是美国拟议的《生物安全法案》,或导致与中国公司开展业务变得非常困难,不过其主要针对工具和服务提供商。
癌症领域的许可交易最为普遍(2023年占67%),涉及传染病的交易在疫情后曾短暂增加。
涉及中国的许可交易量
数据来源:彭博行业研究
信达生物的交易量领跑中国市场 科伦创最大交易纪录
信达生物的交易量在中国制药公司中居首--自2013年以来达成14项,其中12项涉及癌症资产。该公司预付款金额最高的协议是2020年与礼来就PD-1抗体药物(信迪利单抗注射液)扩大合作,金额达2亿美元。百济神州以12项交易位居第二,2021年与诺华就PD-1抑制剂(替雷利珠单抗)达成交易,获得6.5亿美元的预付款,这是中国自主研发药物获得的最高预付款,尽管该药物在2023年第三季度被放弃。
就总潜在价值而言,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交易是默克与科伦药业签署的93亿美元协议。该协议涉及七种抗癌的抗体药物偶联物,不过预付款相对较低,仅为1.75亿美元。礼来是在华最活跃的非亚太区公司,共达成八项交易。
中国生物技术公司许可交易量
数据来源:彭博行业研究
第一三共与默克的交易规模创纪录 但日本仍落后于中国
中国在全球药品许可交易中的占比从2013年的仅1%升至2023年的约9%,而日本的占比则保持稳定(2023年为4%,2013年为3%)。第一三共签署的两项协议(先后与阿斯利康和默克达成)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交易。2019年与阿斯利康的交易包括13.5亿美元的预付款,以及55.5亿美元的潜在现金支付。2023年与默克的交易规模轻松超越了上述交易和所有其他交易--预付款40亿美元,未来潜在付款高达180亿美元。这两项交易均涉及抗体药物偶联物。
PeptiDream自2013年以来以37项协议成为最活跃的交易方,主要专注于发现和技术平台。武田制药在2019-2024年(年初至今)以17项交易领先,其中包括向诺华出售Xiidra药物的交易。该交易获得35亿美元预付款,创下这一时期预付款的最高纪录。
日本生物技术/制药领域交易量
数据来源:彭博行业研究
彭博行业研究(Bloomberg Intelligence)能够为企业客户提供与市场紧密相关的资讯与数据、分析与洞见,为您的企业策略提供可靠支撑,助您的团队保持领先地位。如需了解更多,欢迎点击“阅读原文”预约演示。
订阅生物制药研究周报
想要实时获取BI关于生物制药行业的最新研究成果?请扫描文末二维码>关注彭博专业服务号>根据提示注册成会员。我们将持续为您发送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本报告最初以英文发布,该翻译版本为彭博本地化团队和翻译服务公司的产品。如中、英文版本有任何出入或歧义,概以英文原版为准。
彭博Bloomberg享有对本文的独家版权,未经许可,请勿直接转载或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点击 “阅读原文” ,预约彭博终端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