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1:猝灭剂剂量的影响
注意2:共存物的影响
请输入标题
注意3:自由基生成与转化
即便没有那么多共存物影响,其实自由基之间的互相转化也会有多种形态自由基的生成,从而对判定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下图,经过UV照射后,羟基自由基可能会变成双氧水,或者脱氢变成•O−,又或者夺氢变成H2O•−,或者再经转化变成O2•−。但这种情况通常是在某些pH条件下才发生特定转化。如图中多处都标了pKa,即当水环境pH大于pKa时通常物质发生脱质子化形式,pH小于pKa时通常物质为含质子化形式。
举例1:比如图b,当水环境pH处于7-8时,通常以H2O2形式存在,基本上不会有HO2•−存在。又比如在常规水环境中•OH不会变成•O−。再如水环境pH处于7-8时,pH大于pKa 4.8,即如果存在超氧自由基,则其形式应该为O2•−而不是H2O•−。
举例2:比如图e,水合电子eaq−与H•的关系,若水环境pH小于9.6,则主要存在形式应该是H•形式存在,大于9.6则是以eaq−形式存在。
注意4:忽略自由基转化会导致自由基误判(高估自由基作用)
注意5:忽略自由基转化会导致自由基误判(低估自由基作用)
这篇文献就是介绍这个过程
注意6:猝灭剂实验可能在臭氧氧化中存在的问题
1. 注意探针物的基本性质(酸碱性、摩尔吸光系数、挥发性、与药剂之间反应性)。
此外,陈老师还提到了了诸多比如探针实验的理论机制、EPR实验测定自由基判断不一致、不同文章给出来的结论不一致、有的文章会出现强氧化性自由基可以由强还原性自由基获得等矛盾现象。总之,这次讲座收益颇多,但限于会议室等原因,我前期没听全且主办方也暂未提供讲座回放,略感遗憾。
感兴趣同学可以蹲蹲这个链接——学术报告||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陈白扬教授:针对自由基检测方法和理论的几点反思,后期主办方会通过一定形式分享该讲座也不一定。
以上就是这期的主要内容,感谢观看!如果觉得有帮助,可以关注、点赞、转发。期待下期再见!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