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故里解谜之三:有谜终有解
张店扁圣堂中医诊所 吴鲁辉
扁鹊故里原无疑,后人误读起纷争,地上地下双重证,云开雾散是齐都。
文接上回。
有人准备说出第三种意见。是谁?
原来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医史教研室的何爱华先生。原来何爱华先生对扁鹊里籍的认定发生了戏剧性转变。何爱华先持任丘说,后转变为长清说,最终根据地上文献和出土文物认定扁鹊是郑阳(奠昜)人。
何爱华先生研究扁鹊里籍40年,不断关注,持续研究。他发现认为“郑”误刻为“鄚”的前提不存在。齐国有“鄭”,无需外寻。
何爱华先生根据1982年江苏盱眙出土之《陈璋圆壶》以及藏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陈璋方壶》之铭文“奠昜陈得”,以及古玺“奠昜陈得三”、齐陶文中的“陈得三奠昜”,认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家在于郑”中的“鄭”即是齐国之“奠昜”。“奠”字即古之“鄭”字。“昜”即为“阳”。何爱华先生认为“郑”,当指齐国“郑阳”。孙敬明先生认为齐陶文集中出土于临淄,并且带有文字的陶器产于临淄,何爱华先生利用这些陶文资料,而论证中国医学奠基者扁鹊为齐国人,可谓是信而有据。何爱华先生还指出“卢”应该在“郑”范围内寻找。
谁还有补充?“我有。”一个微弱的声音传来。
原来是淄博的吴鲁辉。吴鲁辉补充了啥内容?原来吴鲁辉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继续探寻找到了“卢”。下面请听吴鲁辉的陈述。
周晓陆、孙敬明、曲英杰等学者都认为郑阳应在临淄城附近。根据曲英杰先生的相关判断,郑阳应该就在临淄附近,为田齐贵族居所。齐陶文中除“奠昜陈得”外还有“平陵陈得”。《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载:“齐桓公微服以巡民家,人有年老而自养者。桓公问其故,对曰:‘臣有子三人,家贫,无以妻之,佣未及反。’……一曰:桓公微服而行于民间,有鹿门稷者,行年七十而无妻。”《说苑贵德》作:“桓公之平陵,见家人有年老而自养者。”故可知平陵当在临淄鹿门附近。有学者还指出齐陶文中的“陈”下有“土”字,此为田齐专用字,也是鉴定齐器的可靠标尺。“奠阳”当与“平陵”同为陈氏居所,故在临淄城附近基本可以确定。
曲英杰还指出据地质学研究,古时海岸线要较今日内缩,距今2万年前古临淄城北距海岸约10里,5000年前古临淄城北距海岸约50里。《说文解字注》引《齐都赋注》曰:“海旁曰勃”。扁鹊里籍定为临淄“郑阳”,正与“齐勃海秦越人也,家在于郑”吻合。即扁鹊是齐国海边郑阳人。郎需才先生认为扁鹊自称“海边人”或有自谦之意,犹如自谦称“山野人”。《史记苏秦列传》齐宣王对苏秦说:“寡人不敏,僻远守海,穷道东境之国也,未尝得闻余教。”也是自称在海边。这里确有自谦之意,也因为当时临淄确实就在海边。
“郑阳”何以在《史记》中变为“郑”,这有几种可能。一种是“郑阳”当时可能简称为“郑”;一种是传写过程中“昜”字脱落;另外还有一种吴鲁辉认为更有可能,即“奠昜”二字从篆书传写过程中,二字误为一字,即“奠昜”被看做“鄭”。篆书中“昜”字与“邑”字形接近。篆字的构件位置是可以互换的,而且齐系文字的“邑”部或在左,或在下,而出土的文字的“昜”或在奠左或在奠下,所以“奠昜”后世被传写成“鄭”是极有可能的。至于“奠”释为“郑”这是古文字学常规。清华简多处“奠”均释为“鄭”。
“卢”为虏城临淄。中国古代地理名著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淄水条云:“其外郭,即献公所徙临淄城也,世谓之虏城。言齐愍王伐燕,燕王哙死,虏其民实诸郭,因以名之。”清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被誉为“千古绝作”、“海内奇书”,其营丘条也有:“其外郭即献公所徙临淄城。世亦谓之虏城。齐湣王伐燕,虏其民实居郭中,因名也。”《战国策燕策》记为齐宣王伐燕,燕王哙死。虽然是齐宣王伐燕还是齐湣王伐燕有不同说法,但临淄城称为虏城当无疑义。陈璋壶的铭文说是伐燕所得,也说明了这点。虏、卢二字古音通假。虏城可为卢城。
古籍中还有其他“卢”、“虏”通用之例。《新唐书列传第六十一李光弼》:“乌承玼,字德润,张掖人。开元中,与族兄承恩皆为平卢先锋,沉勇而决,号辕门二龙。”明张岱《夜航船卷十兵刑部辕门二龙》:“唐乌承玭,开元中,与族兄承恩皆为平虏先锋,号辕门二龙。”辕门二龙,一写作平卢先锋,一写作平虏先锋。虏、卢通用。
“医多卢”即是说当时医生多出于临淄或者多号称出于临淄。正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扁鹊及临淄人淳于意均有众多从学弟子吻合,而且汉时扁鹊学派影响巨大,故曰“医多卢”。
“昔者姒氏治水土,而巫步多禹;扁鹊,卢人也,而医多卢。”“卢”与“禹”同韵,故《法言》用“卢”,而不用“郑”。
从“扁鹊为人舍长”看,扁鹊家在齐都临淄的可能性也远大于其他二地。
“舍长”一词《史记》中除《扁鹊仓公列传》外,还见于《孟尝君列传》。《孟尝君列传》中传舍、幸舍及代舍,为上、中、下三等之宾客住宿客馆之名,其管理人员为传舍长或称舍长。舍长一词,《史记索隐》引刘氏云:“守客馆之帅”,现代一般译为旅社负责人之类。但根据文义,扁鹊“为人舍长”应该是给某王孙贵族做私人客馆的舍长。战国时期,各国之国君或王孙贵族多有养士之风,如著名的战国四公子,均有很多门客,孟尝君即有“食客数千人”。只有这种地方才可能“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一般的旅社怎可能方便的出入十余年?只有类似的食客才方便的出入十余年,而舍长可以方便的“谨遇之”。而养士的国君或王孙贵族当居国都,而非他地。齐国的国都临淄当时即是大城市,即便是一般的旅社也是在大型城市的概率远高于小城市。故扁鹊当在齐国国都做某王孙贵族的舍长,作为临淄郑阳人,正适合从事此类事务。
最终有学者认为扁鹊是临淄人可以完美解释古代文献,扁鹊里籍或扁鹊故里之争可以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