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情的世界里,初恋总是那么深刻,仿佛每一个美好的瞬间都可以被定格成记忆中的永恒画面。而在职场竞争中,面试官似乎对第一个走进会议室的应聘者更加青睐,又或者,在各类才艺展示或竞技比赛中,最早出场的选手往往能够给评委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着一种心理学原理——“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Primacy Effect)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在一系列信息或事件中,人们倾向于记住和重视最先接收到的信息。换句话说,初次接触某人或某事时所形成的印象,往往比后续接触的人或事物具有更为深刻和持久的记忆优势、评价优势以及更强的情感联结。
然而,“首因效应”的影响是否仅限于此?来自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杂志上发表了题为“Differentiation in social perception: Why later-encountered individuals are described more negatively”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他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一系列连续的社会感知过程中,人们对后来遇到的个体的描述往往会变得更加负面。这一发现不仅挑战了我们对“首因效应”的传统理解,还揭示了认知生态模型在社会感知中的重要作用。
研究目的以及六项实验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连续的社会感知过程中,人们对不同顺序出现的个体的描述是否存在系统性的偏见。具体来说,研究团队希望通过一系列实验验证一个假设:当人们在短时间内连续接触到多个个体时,他们对后来遇到的个体的描述会逐渐变得更加负面。
为了验证上述假设,研究团队设计并实施了六项实验,涵盖了不同的实验对象和场景。
其中,第一项实验使用了代表性的样本,参与者需要描述一系列人物照片。研究团队记录了每个目标人物的描述内容,并分析了描述的独特性和情感倾向。结果显示,随着目标人物出现顺序的增加,描述的独特性逐渐提高,同时情感倾向也逐渐变得更加负面。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你参加了一个聚会,依次遇到了四个人:小明、小红、小华和小刚。你对每个人个性化的描述可能是:
小明:友好、聪明
小红:漂亮、活泼
小华:沉默、内向
小刚:固执、古怪
在这种情况下,你会尽量找出每个人的不同之处,因此后来遇到的小华和小刚可能会被描述得更负面。
第二项实验进一步排除了描述偏见的可能性。研究团队要求参与者在描述一系列目标人物时尽量保持同质化,而不是强调个体的差异。结果发现,当参与者被指示这样做时,他们对后来遇到的目标人物的描述不再变得越来越负面。换句话说,当大家被要求不要特别强调每个人的差异时,后来遇到的人也不会被描述得更差。
在这种情况下,上述的四个人描述就可能变成:小明、小红、小华、小刚都挺友好的。即当你被要求尽量保持描述的一致性时,你不再特意寻找每个人的不同之处,因此后来遇到的小华和小刚也不会被描述得更负面。
接着,第三项实验将研究范围扩展到视频描述。参与者需要观看一系列来自热门真人秀节目,并对每个目标人物进行描述。实验结果显示(图1),随着目标人物出现顺序的增加,描述的独特性再次提高,情感倾向也变得更加负面。
图1:第三项实验结果
第四至第五项实验进一步探讨了目标人物属性的相似性对描述偏见的影响。简单来说,他们想看看当目标人物具有相似或独特的属性时,人们对后来遇到的人的描述会有什么变化。结果发现:
1. 相似的正面属性:当目标人物具有相似的正面属性时,描述偏见最为显著。也就是说,如果前面遇到的人都是友好、聪明的,后来遇到的友好、聪明的人会被描述得越来越负面。
2. 独特的正面或负面属性:当目标人物具有独特的正面或负面属性时,描述偏见几乎消失。也就是说,如果前面遇到的人各有特点,比如一个友好、一个聪明、一个内向,后来遇到的人不会被描述得更负面。
3. 相似的负面属性:当目标人物具有相似的负面属性时,描述偏见反而减弱。也就是说,如果前面遇到的人都是固执、古怪的,后来遇到的固执、古怪的人不会被描述得更负面,甚至可能会被描述得稍微好一些。
图2:第四项实验结果
最后,在第六项实验中,研究团队回到了一个更具代表性的样本,要求参与者不仅要描述一系列目标人物,还要对这些人进行整体评价。结果发现,随着目标人物出现顺序的增加,参与者对后来遇到的人的整体评价也逐渐变得更加负面。这意味着,描述偏见不仅影响了具体的描述内容,还影响了人们对这些人的整体印象和评价。
出场顺序很关键
综合六项实验的结果,研究团队得出以下结论:在连续的社会感知过程中,人们对后来遇到的个体的描述确实会变得更加负面。这一现象并非偶然,而是认知生态模型的必然结果。当人们在短时间内连续接触到多个个体时,为了避免重复使用相同的描述属性,他们会倾向于使用那些能够区分后来遇到的个体的独特属性。由于独特属性往往带有负面色彩,因此后来遇到的个体的描述会逐渐变得更加负面。
小结
Koch等人的研究不仅揭示了社会感知中的一个新现象,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首因效应”。本研究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后来遇到的个体的描述会逐渐变得更加负面。那么,这一发现对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有何实际意义呢?
其实,理解并巧妙地应用“首因效应”,可以让我们在很多情境中更好地管理和优化自己的表现。例如,在招聘面试时,尽可能选在早的时间,成为当天的第一个应聘者,可以大大增加给面试官留下深刻印象的几率。在需要才艺展示或竞技的比赛类项目中,早出场可能更倾向于被给予较高的评价。再例如,在向上级汇报工作时,可以先介绍最重要的内容,确保关键信息首先被注意到,无形中增强汇报的效果。
总之,Koch等人的研究不仅丰富了我们对社会感知机制的理解,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建议。还不快学以致用一下!
参考文献:
Koch A, Bromley A, Woitzel J, Alves H. Differentiation in social perception: Why later-encountered individuals are described more negatively. J Pers Soc Psychol. 2024;126(6):978-997. doi:10.1037/pspa0000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