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往往离不开招聘信息的获取。广大应届法科毕业生往往选择在网络平台广泛投递简历或参加校园招聘会,已经参加工作的法务人员会通过校友推荐、猎头推荐等方式换工作。信息对称且丰富,对于高效获取招聘信息显得十分重要。现在信息十分发达,我们如何获取更多、更高质量、更加精准、更高录用率的招聘信息呢?
一
招聘信息的主要途径
(一)网络平台
网络平台招聘是最为普遍的一个招聘信息获取渠道。可以随时在线搜索各类法务招聘信息,还提供了筛选功能,方便大家更高效率地查找想要的招聘信息。求职者可以通过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猎聘网、BOSS直聘等网站或对应的手机软件查询招聘信息。可以结合自身条件,筛选工作年限、职位、薪酬、地域、行业等信息,从而精准找到符合自己条件的满意的招聘信息。网络招聘平台上的招聘信息,查询、投递都十分方便,除了花一点时间,几乎没有其他成本。但网络招聘平台正因为投递方便,所以投递简历数量可能较多,有的人力专员还不一定特别上心,获取笔试面试的概率会相对小一些。
(二)猎头推荐
猎头推荐的方式,成功率比网络招聘平台直接投递简历要高一些,因为猎头会充分消化公司的法务岗位需求,还会对应聘者进行筛查和基础的辅导。猎头推荐,主要是在一些相对高端的法务岗位,职位高、待遇好。当然,公司也会对应聘者要求更高。猎头推荐,经常是一些公司急聘的岗位,会要求法务人员短时间内迅速准备好简历和参加面试等工作。法务人员可以充分利用猎头的优势,进一步了解公司的真实岗位需求,打听公司企业文化和笔试面试风格。当然,也要客观听取猎头表述的信息。客观、冷静地分析猎头所说的待遇区间、职位职级、发展空间、领导重视程度等,适当挤压其中的水分。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只有你应聘成功了,猎头才有业绩。
(三)内部推荐
内推方式,相信受到了广大法务人员的喜爱。很多法务人员都希望能有内推的机会。熟人内推,成功的概率会大很多。这与推荐人有直接的关系,公司会看重推荐人的情况。面试官往往认识推荐人,推荐人也是以个人信用为应聘者作了信用背书。推荐人能够第一时间知道公司的招聘信息,能够为被推荐的人占得先机。另外,推荐人往往对公司十分了解,清楚岗位招聘的真实目的和对应聘者的实际需求。这其中的很多信息,是不会直接写在招聘信息里的,有的也不方便直白地写上去。推荐人能够结合公司岗位需求,合理地建议应聘者突出简历重点,有针对性地准备笔试面试工作。法务岗位的推荐人,包括公司员工、法务同行、律师朋友、大学导师、大学校友等。法务人员可以扩大个人的朋友圈,多参加一些行业法律活动,多结交法律前辈、资深专家。当然,此处说的内推,是在阳光下进行的。很多公司都建立了完备的内推机制,也会以应聘者的能力资历为重点判断标准。
二
具体招聘信息渠道
(一)内部推荐
内推是高质量、高效率的招聘信息获取渠道。内推不是走后门,重点还是看个人能力资历与岗位匹配程度。法务人员应当合法合规地通过内部推荐获取招聘信息。内部推荐的具体途径,大体上包括:
1.导师介绍。一些师兄师姐工作后会经常联系导师,导师也有自己的朋友圈,能够知晓一些法务岗位招聘信息。有的公司还会主动联系一些知名大学教授,希望能够推荐导师的弟子前去应聘。身为法务人员,不要离开了校门就忘了导师,还是要经常和导师多来往交流。
2.校友介绍。很多大学会建立校友会,把在当地的校友会聚起来,经常开展一些兴趣活动或专业活动。法务人员可以多参加学校在当地的校友会,结识一些师兄师姐,方便遇到问题时向他们请教,也能少走一些弯路。特别是遇到职业发展的困惑时,可以多听听校友的意见建议。当然,校友之间交流,不要有太强的目的性。
3.朋友介绍。一些初高中同学及朋友们经常看到你发的与法律相关的朋友圈,也知道你在从事法务工作。同学、朋友甚至他们的朋友们有相关法务岗位需求时,或许就能够想到你这个老同学。平时若遇到老同学、朋友们咨询法律问题,也可以适当展现友情,叙叙旧、唠唠嗑,加强交流互动。
4.律师介绍。律师接触、服务的公司多。一些公司会希望律师留下来担任法务人员,或希望律师能够推荐其他法务人员。若你之前和律师有过往来,律师还能够记得你、欣赏你,或许就会帮你推荐。
5.法务介绍。一些法务人员专业能力强、个人形象好,经常会收到一些推荐机会。这些法务人员没有求职意愿或认为自己不适合时,往往会乐意推荐其他法务人员去试试。平时,法务同行之间的互相往来、资料共享、答疑解惑,或许就能够迎来一个招聘信息。
(二)法律社群
当前,法律群体越来越庞大,日常的群体交流也越来越频繁。一些总法律顾问、法务部总经理也会通过微信群发布招聘信息。通过社群发布招聘信息的方式,比网络招聘平台会更加精准聚焦合适的应聘人员,招聘效率也会更高。
1.校友群。一些大学,会建立各种校友群,比如羽毛球群、篮球群、跑步群等兴趣爱好群,有的还会建立一些专业类的群。有精力的法务人员,可以积极担任当地校友会理事等职务,深度参与校友社群活动,让更多校友知道你的存在。
2.法务群。一些有精力、热心的法务人员会号召建立一些法务群。平时大家在群里吐槽一下法务工作,分享一些学习资料。经常也会有法务人员主动分享一些招聘信息,还能够私聊岗位真实需求、薪酬待遇、加班情况等。要是看到法务大佬亲自发招聘信息,若人岗比较匹配,不妨主动添加好友,主动自我推荐。
3.法律文章群。一些法务人员喜欢写文章,经常投稿分享。一些微信公众号、杂志、出版社还会建立作者群、读者群。大家经常交流写作体会,分享经典文章。这些群体往往都很爱学习,专业能力强、形象塑造好。不论是他们自己直接招人,还是其他人找他们推荐,都是很有话语权的。
4.法律培训群。一些法律培训机构会建一些群,方便发布学习培训信息,通知学员、会员参加培训。愿意学习培训的法律人,往往都是很上进的。这些人更容易收到一些招聘信息,不合适自己的也愿意分享。
另外,还有一些法律科技机构、专业法学会、法律协会、仲裁委员会等,都会建立一些社群加强联络。可以有选择性地加入,扩大自己的朋友圈。
(三)微信公众号
当前,很多年轻人对微信的使用频率很高。一些微信公众号也会通过发布招聘信息的方式进行招聘。还有一些微信公众号出于吸粉等目的,愿意帮各个公司发布招聘信息。公众号发布招聘实习律师的信息众多,法务岗位的招聘信息相对精贵。结合诸多法务人员推荐,以下列举了一些发布法务招聘信息的微信公众号。
比如律职:
还有其他:
1.法伯乐;
2.law招聘;
3.法律圈就业;
4.法律就业;
5.律菁英;
6.青法在线;
7.法律求职;
8.法职网;
9.法律小伙伴;
10.d调魔法学园;
11.法律offer;
12.艾利斯顿school;
13.legalpursuit;
14.pkulawjob;
15.法律火锅;
16.律盐;
17.风跃法学留学与求职;
18.宜律无忧;
19.法大就业;
20.各地区法学校友会公众号,比如:中南法言;
21.各地国资委公众号,比如:国资小新。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也不排除后期相关微信公众号运营者不再发布招聘信息或修改公众号名称,仅供参考。
(四)招聘网站
招聘网站大体上分为综合类、垂直类、社交类三类。各家招聘网站都有自己的定位。法务人员可以结合各家招聘网站的定位,投入不同的精力关注想要的招聘信息。
1.综合类
综合类招聘网站涵盖了各行各业的招聘信息,法务岗位信息只是其中占比较小的一类。在查阅法务岗位信息时,需要进行信息检索,比如智联招聘、应届生求职网、前程无忧、看准网。
2.垂直类
垂直类招聘网站会相对聚焦一些特定的群体。比如,猎聘网主要聚焦有一定工作经验,谋求更好发展的法务人员。拉勾招聘、Boss直聘提供了很多互联网行业的就业机会,其中也包括法务岗位。
3.社交类
有的招聘网站具有社交属性,会公开展示大学经历、工作经历,方便大家互相交流、交友,比如脉脉、领英。
(五)公司官网
一些公司会显得高冷,本来岗位应聘者就众多,人力部门还担心简历的筛选工作量,不一定会去主动把招聘信息发布到网络招聘平台。大家可以多主动关注自己心仪的公司,经常到公司网站看看“加入我们”栏目是否有法务岗位信息更新。也可以主动出击,在公司网站找到人力部、法务部电话,主动咨询和推荐自己。
(六)高校网站
很多大学的就业指导中心都会提供大量的招聘信息,还会有就业信息网等专栏。特别是五院四系的高校网站,相关招聘栏目信息量大、招聘活动多。一些大学的论坛也会发布很多招聘信息,不乏一些师兄师姐提供的招聘信息。
(七)招聘会
一些地方政府会定期组织开展一些春季招聘行动、科技园区人才招聘活动等。往往都会组织大量的企业现场设展,提供大量招聘岗位信息。还有很多大学会邀请知名企业在校园举办规模不同的校园招聘会。
三
正确使用招聘信息
(一)内推机会作为首选
内部推荐,无疑是最有价值的招聘信息。身为法务人员,平时可以积极扩大法务朋友圈,加强与导师、校友、律师和其他法务人员的交流。可以探讨一些法务问题、分享一些学习资料、解答一些力所能及的法律咨询。若这些熟人面对招聘信息时能够想起你,一定要心怀感激。即使自己不想去应聘,也要客气地表示感谢。若有意向应聘的,最好高度重视,毕竟成功率很高。可以向推荐人打听该公司当前面临哪些法律方面的问题,招聘法务岗位希望解决什么问题,要求法务人员具备什么能力、经历。可以把写好的简历请推荐人把关一下,积极按推荐人的修改意见进行完善。若能把推荐人约着当面聊一下,很多细节可以谈得更透,效果要远好于电话、打字方式的聊天。
(二)展示专业积极形象
很多人都希望有内推机会,但机会从何而来呢?千万不要想着通过一些上不了台面的方式获取这样的机会,相信这样的方式也是很多推荐人所鄙夷的。法务工作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推荐人大多也是业内人士。推荐人能获取这些高质量的招聘信息,也反映了他们本来就很优秀,专业能力强,个人形象好。想要获取内推机会的法务人员,应通过个人的专业形象,让推荐人从内心认同、欣赏你,这样他们才会愿意推荐你。而不是在校友群一个个添加大佬,套近乎、博同情。这样的方式,即使在校友群看到了心仪的招聘信息,恐怕也很难转化为内推机会。你若盛开,蝴蝶自来。法务人员可以通过分享自己写的专业文章,解答一些群友提出的法律疑问,参加一些行业活动,担任一些法学会理事、仲裁员、校外导师、人民监督员等社会兼职,积极塑造上进、专业的个人IP形象,从而获取更多录用率更高的招聘信息。
(三)重点关注喜好渠道
前面列举了大量的招聘信息的渠道,如果都关注,恐怕会信息“爆炸”,千万不要被巨量招聘信息吞噬。参加工作的法务人员,估计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建议结合招聘平台的自身定位,以及平时发布的招聘信息类型,有所选择地进行重点关注。比如,已经工作数年,想在职务职级上有所进步的,可以重点关注猎聘网。想去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工作的,可以重点关注“国资小新”微信公众号。想去互联网行业从事法务工作的,可以重点关注拉勾网等。应届毕业生还可以重点关注本校或五院四系的就业信息网站。
(四)思考求职的行业和地域
求职的行业和地域,是很多法务人员应聘时会慎重考虑的重大事项。关于求职行业,法务人员应考虑是在原行业,还是跳槽到新行业?具体想换到什么行业呢?新的行业、新公司是否愿意录用,自己如何做好应聘准备工作?对于应届生,行业的考虑更加自由,但对今后的发展影响又很大。关于求职地域,法务人员对于地域的选择,一般比公务员、法官、律师要自由,不一定需要通过考试,也不用太在意之前积累的资源。正因为地域约束性小,就更需要考虑自己想去哪里发展。一线城市发展空间大,二、三线城市压力相对小。或是说因为爱情需要到对方所在的城市。行业、地域,两个重要因素,能够排除大量不合适的招聘信息,从而更加聚焦自己所需。
(五)筛选招聘硬性条件
每名法务人员心里其实都有一杆秤,会根据自己的学历、经历、能力等,判断自己大概值个啥价。因此,在获取法务岗位招聘信息时,尽量结合自身条件,以及自己内心想要的,高效率地检索、发现招聘信息。比如,很多招聘网站都可以筛选学历、工作年限、薪酬等,法务人员可以结合自己的条件精准地进行筛选,而不是像逛淘宝店那样,到处逛逛看看。对于薪酬待遇不及预期的,要不是为了换行业或其他特殊原因,就没必要抱着好奇心去查看相关招聘信息。对于待遇比目前要高出一倍以上的,对标要求自己提升能力是可以,但应聘成功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六)不要影响正常工作
一些法务人员经常会吐槽、抱怨业务人员甩锅给自己,抱怨领导没发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反正内心各种委屈。有的还开玩笑说,锅太大背不动,胃不好吃不了饼。一些法务人员在抱怨的同时,就把注意力转向招聘网站上。希望在那里找到存在感,描画未来美好的前途。但作为在职的法务人员,当下还是需要工作的,公司也会要求你有工作成果。若每天上班花一两个小时看招聘信息不现实,也会影响当前的正常工作。另外,一般跳槽也要有个时间段,两三年一次比较符合规律。十来次的笔试面试,往往才会换来一次跳槽成功。因此,不要花太多时间、精力在招聘信息上,也不要把招聘网站当作一个逃避工作的空间。
编辑 | 律小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