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7日下午,桂林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新闻发布会在市政府新闻发布厅召开。桂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协调机制组长莫一格出席发布会并通报了今年以来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成效;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协调机制副组长、机制办主任钟明介绍了我市电信网络诈骗的典型案例和作案手法;市公安局相关负责同志回答了记者提问。发布会由桂林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四级调研员廖严昌主持。
人民网、新华网、广西日报等10余家中央、自治区驻桂林媒体、市属媒体单位参加发布会。
通报指出,2024年来,桂林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在上级公安部门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严格按照“四专两合力”工作思路,一手抓防范,一手抓打击,从严从快从重打击涉诈违法犯罪。通过综合施策,靶向发力,今年1-10月,全市发案数和损失数分别同比下降43.9%、46%;破案率、挽损率分别同比上升18.8、5.9个百分点,打击数同比提升8.7%,取得了“两降三升”的阶段性成效。
每案必研必打。市公安局成立了情指行一体化合成作战框架下的反诈中心,全警种参与、全手段支撑,对每一起电诈案件从资金流、通讯流、网络流等各个环节分析研判,准确还原嫌疑人身份,在全国范围内落地打击,抓获现发案件各类嫌疑人和团伙窝点2680余人,高质量破获电诈案件1160余起,为群众挽回被骗损失3270余万元,以更大力度打击涉诈违法犯罪,以更快速度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每卡必打必挖。聚焦本地治理和源头治理,连续发动针对“两卡”和黑灰产的“净壤”“刨根”等集群打击专项行动,凡发现本地涉诈电话卡、银行卡线索,必快速落地打击并深挖严查,以“不刨根到底决不罢休”的决心持续掀起打击整治高潮。今年来,抓获涉诈“两卡”违法犯罪嫌疑人2089人,惩戒“两卡”失信人员718人,深挖打掉为诈骗集团提供收贩卡、洗钱跑分、提供作案工具的团伙133个,查扣涉案银行卡600余张,涉案电话卡2840余张。对诈骗引流人员做到“发现一起打掉一窝”,通过案件拓展、大数据研究、群众举报等多维度挖掘线索,抓获为实施诈骗吸粉引流、线上线下推广的黑灰产犯罪嫌疑人362人,从根本上铲除电诈滋生的土壤。
严打跨境犯罪不手软。落实“立足境内打境外”的部署要求,在实战中摸索总结,建立了一批实战性、实用性和精准性高的打击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技战法和数据模型,形成了打击境外电信网络诈骗的“杀手锏”。今年以来,全市成功侦办4个涉及境外电诈窝点的重大专案,抓获境外电诈窝点回流人员579人,还原境外电诈窝点27个,明确电诈窝点嫌疑人身份3790余人,其中金主/股东34人,实现了“打回流、斩链条”的工作目标,有力策应了全国打击跨境违法犯罪大局。
下一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下,桂林市将坚定不移地推进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开展重点人群、重点区域、重点地方精准宣传防范,为群众筑牢反诈防骗安全防线的基础上,持续磨刀亮剑,以“猛、狠、准”的姿态,穷尽一切手段全力全量全维度开展涉诈违法犯罪的打击,切实把针对我市的涉诈违法犯罪分子打痛、打怕、打趴,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高发态势,全力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发布会现场还播放了反诈视频片,介绍了近期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和作案手段,进一步加强反诈典型案例现场宣防。
人民网记者:
现在很多普通群众被诈骗集团利用,成为电诈工具人,除前面讲的两起典型案例外,还有哪些类型?参与涉诈违法犯罪会面临哪些后果?钟明:
目前常见的参与涉诈违法犯罪行为,除了前面通报的两起典型案例,还有以下四大类:第一类是出租、出借、出售自己的电话卡、苹果ID等具有通讯功能的工具和账号。第二类是下载境外通联软件,为赚取佣金,在上线的指挥下搭建GOIP/VOIP设备,或者直接使用手机拨打电话等。第三类是使用自己的银行卡、微信账户、支付宝账户等资金结算账户,帮助他人收取涉诈资金后再转存,或者取现后转存至指定的账户等资金结算服务。第四类是为兼职赚取佣金,在上家的指挥下,通过冒充“水军”,线上进行建群、线下粘贴小广告等方式进行吸粉、引流和推广活动。目前主要参与涉诈违法犯罪的人群包括:在校学生、未成年人、无业青年、前科劣迹人员、低收入群体、中老年人群等。参与涉诈违法犯罪,不仅会涉嫌帮信罪、掩隐罪和诈骗罪被严肃追究法律责任,根据2024年7月国家多部委联合颁布的《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违法犯罪联合惩戒办法》,还将面临限制新开银行账户、限制非柜面业务等金融惩戒,限制新开电话卡、电信线路,注册互联网账户等电信网络惩戒,还将被纳入电信网络诈骗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金融惩戒等严重后果。
广西云记者:
今年以来,电信网络诈骗有哪些显著特点,老百姓应当如何加强防范?赵宇宁
(市公安局新型网络犯罪侦查支队政委
)
:
今年以来的电诈案件,从发案类型来看,群众被骗类型主要集中在:刷单返利类,占比25.9%;虚假购物/服务类,占比14.8%;虚假投资理财类,占比12.6%,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占比8.9%。从引流过程来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群众浏览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公众平台广告或者一些交友平台信息后,主动添加或者被引导添加QQ/微信好友,再诱导下载一些小众的通联软件,最终通过话术剧本引向虚假的网址链接、平台、APP。一类是诈骗分子通过手机、固定电话等,冒充各类平台工作人员、客服人员,诱导群众下载会议软件、APP等,开启屏幕共享等操作,再诱导群众操作银行账户转账。根据我们对大量被骗群众的心理研究发现,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关键核心在于如何认识电信网络诈骗。当前,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花了大量的时间在手机上,手机给我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诈骗分子实施诈骗提供了空间,可以这样说,当我们拿起手机的时候,就会面临被电诈的风险,这是一个形势的变化。希望广大市民朋友一定要清醒认识电诈的严峻形势,电诈就在你我身边,千万不能抱有电诈离我很远,跟自己无关等想法,在转变认识的基础上,平时积极关注公安机关发布的反诈宣传文案和视频,积极带动身边的亲朋好友传播反诈知识,就不容易受到电诈的侵害。在这里也跟市民朋友们普及一个知识:现在APP、网站,仿造、伪造的很多,下载APP一定要从手机应用商店等正规渠道,千万不要通过陌生人使用微信/QQ等发送的链接来下载APP或者登录网页。
桂林日报记者:
能否帮我们梳理总结一下,不同类型的诈骗案件,受害人都有什么特点?赵宇宁:
我们对1-10月份的电诈案件进行了梳理分析,从受害人的特点来看,女性占比超过60%,年龄方面,18-49岁的中青年被骗最多,占比超过了66%(在大家印象中,老年人容易受骗,其实现在被骗最多的还是中青年人)。另外,我们发现被骗群众和被骗案件类型之间,主要有以下七种关联关系:一是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使用家长的手机容易被冒充公检法/律师诈骗;二是年轻的男性,在各类平台网络购物容易被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网上交友被诱导做任务的网络招嫖类诈骗;三是中青年女性网络兼职容易被诱导做任务的刷单返利类诈骗;四是有投资理财经历的人群,容易被导师/专家推荐股票后诱导到虚假平台、网站、APP投资的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五是中年未婚或者离异女性容易被建立网恋关系后诱导投资的网络婚恋交友类诈骗和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六是中老年女性容易被冒充微信、抖音等平台客服以取消“百万保障/保险”、抖音会员的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诈骗;七是购买机票出行的人员容易被冒充民航、票务公司工作人员以航班取消可以退理赔金为由的航班退改签类诈骗。内容来源:桂林警讯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