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孩子都是管出来的!记住这5点,孩子想不成才都难

教育   教育   2024-10-25 07:08   山东  
有内容、有深度、有温度,点击上方卡片关注
♬ 点击上方收听主播 婷婷 朗读音频
来源 | 每日蒙台梭利(ID:montessori-daily)

近日,杭州一个3岁男孩地铁上抢座,坐在女子腿上“撒泼”的短视频,引起了热议。


根据视频描述,一个女子乘坐地铁的时候,期间上来一个3岁的男孩,不管座位上是否有人,直接坐在女子的大腿上.


还不断扭动身体,用手碰到了女子的敏感部位。


女子忍无可忍,站起来后,小男童和家长一起坐了下去,没有一丝歉意。



该女子越想越委屈,训斥了男孩在公众场合行为要得体。


没想到家长非但没有管教孩子,还以“孩子还小不懂事,他也不是故意的”为由拒绝教育孩子。


这个小男孩一看有家长撑腰,更是随口说出一句“小孩子坐坐还不行了”。


此言一出,更是惹起了众人的议论。


熊孩子的背后,往往站着“熊家长”。


为什么现实生活中有如此多的熊孩子,这都是因为父母的偏袒和不恰当的保护造成的。


每一次孩子违反规则,家长的纵容,其实就是亲手把孩子推向无底的深渊。


美国作家珍妮·艾里姆说过:“孩子的身上存在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人生领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



“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这句话,深以为然。


为人父母是不用考试,谁都可以做父母,但你的低分,换来的却是孩子人生的差评。


如不及时管教,社会终有一天会用残酷的现实来教会孩子怎么做人。父母一定要谨记:优秀的孩子都是管出来的!


父母的有效期,只有短短10年


父母都是有有效期的。


龙应台说:“过期后的父母再怎么努力,也比不过10年前来得有效了。”


教育路上,最不该偷懒的是父母,最不该放养的是孩子。


无论父母在事业上多么成功,也低不了教育孩子的失败。

 


生活中有些家长嫌管孩子麻烦,尤其是老人带孩子的时候,就怕孩子哭闹,面对孩子的许多“无理”要求,都会轻易满足。


还有一些家长平时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出于补偿心理就对孩子无限宠溺;


认为孩子小时候的顽皮,不守规矩,长大了就自然好了。


其实,这些都是家长的“自以为是”!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教育孩子,一定要趁早。


0-6岁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错过了就很难纠正,孩子越大越难管原因就在于此。

 

“小时候不舍得管教,青春期不敢管,长大了管不了”,这是目前很多家庭面临的教育孩子难题,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现象。



一个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残忍事实:父母都是有有效期的,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


千万不要期望等着孩子长大了,再去管教、再去弥补,那个时候为时已晚。


教育孩子,要找准这5个时机


社会心理学上有一个“破窗效应”理论,说的是如果一座房子的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理,那么不久之后,其它的窗户也会被人打破。


这个心理学效应,引申到家庭教育中,就是孩子的一次坏习惯没有被及时制止,那么孩子就会变本加厉。


教育孩子,考验的是父母的育儿智慧。


我们怎样才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怎样才能把孩子教育好呢?


这五句话送给各位家长,找准教育的时机,育儿简单又有效。



1、1岁建立安全感


孩子虽然出生了,来到这个美丽的世界。然而,面对陌生的环境,往往缺乏一种安全感。


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将0-3岁的孩子看作是具有人类肉体的“精神胚胎”。


这个“胚胎”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因此他会“绑定”一个人,这个人通常是孩子的妈妈。


有些1岁内的孩子,几乎成天“挂在”妈妈身上,寸步不离,放不下来,一放就醒,其实就是孩子面对陌生的环境缺乏安全感。


抚养刚出生的孩子本身就是妈妈的神圣职责,谁都替代不了。


婴幼儿时期母亲被替代了,孩子长大以后就容易缺乏安全感。



不论因为什么因素,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里,第一照料人最好是妈妈。


因为这段时间,孩子和母亲彼此需要、相互依赖地一起生活;


让双方都顺利渡过这个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经历着巨大转变的时期,这个时期也被称为“共生期”。


2、2岁建立规则和秩序意识


2岁开始,孩子的自我意识敏感期来临。


这个时期的孩子慢慢走向独立,有了自己的“想法”,这个时候父母一定不要以父母的权威“压迫”孩子。


孩子敢于说“不”,敢于尝试,探索身边的事物,父母应该感到高兴才对。


该放手的时候放手,让孩子去尝试,这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



这个阶段的孩子也会对身边发生的事物以及顺序,都会有一定的追求和要求。


如果父母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环境,并且采用不同的方式去让孩子产生规矩意识,孩子能养成良好的秩序感和规则意识。


3、3岁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1岁大时,孩子开始有意识地说话了。他仍然没有完全脱离咿呀学语的状态,但他现在说的东西已经有一定的目的性了。


蒙台梭利博士认为2岁左右是孩子词汇的“爆发期”。


2-3岁的孩子已经能够使用复杂的句子,能够使用不同时态和语态的动词,包括连词。


出人意料的是,他们也已经能够使用长句和分句了。


这个时候,完全具有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儿童,现在已经开始不停地说话了。



到了3岁左右,孩子有时候会面对一个布娃娃,或者拿着一个玩具电话,自言自语进行对话。


父母要为孩子创设好的语言环境,在跟孩子讲话的时候,不能使用叠词;


语言表达要简明、准确,鼓励孩子进行语言表达、故事描述。


4、4岁过家家要尽兴


4岁左右的孩子,非常喜欢玩角色扮演的游戏,而且每次扮演的对象也在变化,这意味着孩子新的体验重新开始。


过家家的游戏绝非是简单儿戏,它是孩子认识成人世界的一面镜子。


孩子在感受各种角色的过程中,不仅会感受各种体验对象的特性,更会把自己的性格与之配对,逐渐形成自己的性格。



对于家长,不要过多的进行干预,这是孩子身份确认敏感期来临的表现。


大人除了不要干预、阻止他们,同时一定要给予时间与空间,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扮演力和模仿力。


通过“过家家游戏”,孩子会了解和重复成人世界学习到的规则,并在游戏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5、5岁专注力养成关键期


孩子到了5岁,家长们要多注重孩子专注力的培养,这个年龄段是奠定孩子专注力的黄金时期。


然而,孩子专注力的养成,非常困难,而且很脆弱。


父母经常在无意之间,亲手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


这3种行为正在毁掉孩子的专注力,也许你正在这样做。



第一件事:打断、干扰。


家长经常在不经意间,以爱之名,去打扰孩子。


比如当孩子正在玩积木的时候、涂鸦画画的时候、玩乐高之类拼插玩具的时候…


你是否会时不时的给孩子喝口水、吃口水果,或者看着孩子认真的样子,忍不住对孩子夸赞两句?


你以为的“关心”,其实正在打扰孩子。


第二件事:包办、限制。


过度包办,处处让孩子受限制,孩子就会对很多事情丧失兴趣,没有了兴趣,自然就谈不上集中注意力。


父母做得太多,反而阻碍孩子的成长。聪明的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使用”孩子。



第三件事:发脾气、打击。


坏脾气是会传染的,孩子在经受了你的批评、责备之后,心思全用在应付你的情绪上;


根本就无法把精力放在作业上,注意力自然就很难集中。


训练孩子的专注力,方法有很多,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家长带着孩子一起玩游戏。


6岁前的孩子都喜欢游戏,孩子能够参与到喜欢的游戏中,自然会用心去感受、去体验。


比如一起玩拼图、玩成语接龙游戏等,当孩子进入到“游戏”当中,就让他尽情地玩够。



6、6岁注重性格养成


意大利幼儿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曾说过:“每一种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


孩子出生后的几年,是性格形成非常关键的时期。


父母的思维方式和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性格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如果你总是用严厉、质疑、否定的语气跟孩子说话,他会因此变得恐惧、压抑、自卑,从而不愿意跟你说话。


如果你能放低音量、语调和缓、温声细语的跟孩子讲话,他会因此而变得阳光、乐观、积极,愿意跟你交换真心。


父母对孩子说话的语气,对孩子性格的影响是深远的。


对孩子来说,出生后的两三年所经历的事情,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



对于教育孩子,除了言传身教和陪伴,没有任何捷径可循。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教育之路不能等。


孩子的成长一旦错过了,就会成为父母终生的遗憾。


在有效期内,你才是父母,千万不要在孩子成长最关键的那几年偷懒。

*每日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成长交流平台,一个有内容、有深度、有温度的公众号
*本文图片由:春天树儿童之家(化州园) 友情提供

  

传播蒙台梭利教育
育儿路上,我们一起成长。

每日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成长交流平台,一个有内容、有深度、有温度的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