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孩子:你可以做生气的小孩、真实的小孩、走自己路的小孩,唯独不要做...

教育   教育   2024-11-04 07:11   山东  
有内容、有深度、有温度,点击上方卡片关注

♬ 点击上方收听主播 王颖 朗读音频
来源 |
 每日蒙台梭利(ID:montessori-daily)


生活中,很多家长会有意无意的用“乖”来衡量一个孩子是否懂事。


“你家孩子真乖呀!”

“你要做一个乖宝宝!”


“乖”和“懂事”是家长对孩子最高的赞誉,很多父母,都想要一个乖孩子。



然而,好的教育,绝不是养出一个“乖”孩子,越乖的孩子,长大后越痛苦。


心理咨询师告诉我,很多小时候很乖的孩子,长大了心理问题较多。


原因就是,他们以满足他人意愿、获得他人首肯为生活主导,失去表达自我的声音,忽略自己的真实需求,内心压抑十分痛苦。


越乖、越懂事的孩子,

越让人心疼


一个早早就懂得乖巧、懂事的孩子,总会有着超越他们年龄的“善解人意”。


明明想要的玩具,却说不喜欢;明明想玩的游戏,却说不想玩…


情愿压抑自己真实的天性,只为博得成人的赞许,这种伪装起来的“乖”孩子,着实让人心疼。

 

记得一年的暑假,6岁的侄女住在我家。她和我3岁大的女儿天天“腻”在一起,一会玩过家家,一会画画,俩姐妹经常玩的废寝忘食。


某天的下午,我带着姐妹俩去游乐场玩耍,见到一位老奶奶在场地边售卖卡通气球,俩姐妹看见气球那个兴奋劲,别提有多么的夸张。



我告诉她们,等会玩完的时候,若老奶奶没走,就给你俩一人买一个。


半个小时候后,闺女跑到我身边说想回家,我一猜这小机灵鬼,肯定是想要起球了,见到她俩渴望的眼神,我默许的点头了。


俩人在得到我的默许之后,高兴地跑去选自己喜欢的气球。姐姐选了一个Kitty猫气球,妹妹选了一个恐龙气球。


正当两人高兴的走着的时候,姐姐手中的气球不小心飞走了。


我跟侄女说,要不要再买一个,她连忙摆摆手说不用了,反正我也不喜欢那个气球。


看到侄女这样淡定的看待这件事情,我当时也没在意,带着姐妹俩去逛超市了。



晚上睡觉的时候,待她俩闹腾完了,我进屋打算给她俩盖上被子,却发现侄女在床头正伤心地落泪。


那一刻她虽然没说什么,但我懂她伤心的原因。因为我从小也是一个试图以懂事来讨好成人世界的孩子,我明白她的委屈和伤心。


乖孩子比一般同龄孩子更加敏感、脆弱,她们更懂得观察别人的情绪。


面对这样的乖孩子,父母要多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和情感上的回应。


别让孩子为了成人眼中的“懂事”,而隐藏自己的真实需求,懂事的孩子,总是乖的让人心疼。


最珍贵的教育,

是让孩子可以做自己


生活中,越是懂事的孩子,家长越应该多加注意。


要多份细心,观察孩子内心的真实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不要等到孩子大了,心理出现问题了,那时悔之晚矣。


为了避免养出被迫“懂事”、“乖巧”的孩子,这几点家长要注意:

 

1、不过度控制,给孩子独立成长的空间

 

蒙台梭利博士指出:“谁若不能独立,就谈不上自由。”


孩子一出生,生理的各项功能尚未健全,心智也还没有成长,当然无法独立生存,他必得靠着成人的照料,提供给他生存的必需品,才能一天天长大。



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一步步地会爬、会走、会跳,渴望脱离大人的摆布,使用自己的双手去触摸这世界,以自己的双脚走向自己想要去的地方。


这不仅是孩子天天心里想把自己“变成”大人的一种向往,而是所有生物自然发展的内具力量。


而我们成人,却总觉得孩子还小,事事都为之操心,怕他磕着、伤着,生活中很多父母都喜欢替孩子做主、事事包办。


这个不行、那个禁止,这样很容易破坏孩子身心发展规律。


多鼓励孩子尝试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像蒙台梭利博士所说的那样,永远别去帮一个孩子做他自己觉得能搞定的事情。

 


成人帮助孩子独立地原则是什么呢?

 

  • 耐心等待生命之初的身心发展到协调的缓慢过程。

  • 充分了解婴幼儿发展的特征与法则。

  • 努力不懈的以“为婴幼儿准备丰富与多元的环境”为己任和乐趣。

  • 接纳孩子本来的生命特质,不强求、不比较。

  • 信任孩子的能力,尊重其发展的个别速度,不嫌弃、不拔苗助长。

 

作为成人,我们要时刻记住孩子们心底地呐喊:


我听了,就忘了;我看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


 

2、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和关注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爱。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肯定和关注。


有时候孩子得不到父母的情感支持和回应,就换了一种方式去“索取”,他们压制自己的真实需求,变得乖巧、讨好成人,以此来寻求父母的关注和重视。


这两天被一个新闻感动到流泪了。


一个六年级的小女孩,因为被班主任叫了一声“宝宝”,突然忍不住哭了起来。


原来是因为,爸爸妈妈离婚了,而且经常在外地工作,从小到大爸爸妈妈从来没有叫过她“宝宝”。


老师是第一个叫她“宝宝”的人,这一句“宝宝”就像及时雨,滋润了孩子心中渴望被爱的那片心田。


哪个孩子不希望得到父母的爱呢?缺爱的孩子,即使再优秀,内心之花也无法快乐绽放。


唯有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和关注,孩子的内心才会充满安全感,他的人生才会活出真我。


 

3、鼓励孩子表达真实情绪

 

6岁前的孩子特别爱哭鼻子,而孩子的哭往往是父母最为头疼的问题,没有之一。


生活中,绝大多数家长,都见不得孩子哭。有的家长为了制止孩子哭,就会一个劲的呵斥着:不许哭,憋回去,再哭就不理你了,让你哭个够


孩子能够在你面前哭,说明他对你有足够的安全感,知道你会对他的情绪照单全收,全盘接纳。


客观来讲,哭和笑都是正常的情绪流露。孩子的哭,只是TA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


一般孩子到了3-6岁的时候,会开始有自己的独特想法和见解,这时候对待很多的事情都是带着自己的感情色彩的。


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情绪,主要表现为易冲动、易感染,他们对情绪的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中我们常见孩子一会哭一会笑,原因皆是如此。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对情绪的控制能力也会逐渐增强。



孩子5岁之后,学会了调节自己的情绪,有的孩子会用一定的“小心思”来掩饰自己的真实情绪。


这个时候,作为父母,一定要细微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鼓励孩子说出自己心里真正的想法,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并告诉告诉孩子怎样去正确的应对自己的情绪。

 

孩子的童年本应是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一个孩子最好的状态应该是想哭就哭,想跟父母撒娇就撒娇。


告诉孩子:你可以做生气的小孩、真实的小孩、走自己路的小孩,唯独,不要做一个太“乖巧”的孩子!


*每日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成长交流平台,一个有内容、有深度、有温度的公众号
*本文图片由:惠州愉悦儿童之家 友情提供

  

传播蒙台梭利教育
育儿路上,我们一起成长。

每日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成长交流平台,一个有内容、有深度、有温度的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