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放学就摆烂,父母千万别管啦!做好这“四件事”就好了

教育   2024-10-30 07:08   山东  
有内容、有深度、有温度,点击上方卡片关注
♬ 点击上方收听主播 炎夏 朗读音频
来源 |
 萨提亚育儿(ID:satiryuer)

知乎上有妈妈问:12岁孩子在家天天玩手机,让她交出手机她说想跳楼,怎么办?


这位妈妈说:孩子快六年级了,偷偷拿走了家里的备用机,经常呆在自己的房间里把门反锁玩手机。


家里怕影响她的学习,跟她商量每天玩一小时,她不干,在家又哭又闹,还说想跳楼……


一到放学,摆烂已经成为了很多孩子的常态,孩子沉迷于电子游戏,变得懒惰。



其实,此时孩子摆烂属于“退行状态”,只考虑自己,不在乎别人的感受。


如果此时父母强硬地管教孩子,很有可能让孩子变得极端、叛逆。


有人说过,教育最忌讳“硬碰硬”。


一旦孩子开始摆烂,父母千万别“管”,做好这4件事就好了。


不增加孩子的负能量


前两天看到一位妈妈在群里吐槽:


孩子一放学就知道打游戏,让他写个作业,催十遍都不动一下。


前两天把手机没收了,他居然顶嘴说“不让玩就不学习”。


当时她气得骂孩子“迟早被废”、“没出息”之类的话,结果孩子一气之下躲到奶奶家到现在都没有回来。


面对颓废的孩子,父母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批评、打击孩子。



从心理学上来说,当父母焦虑、抱怨的时候,会让亲子关系产生一种“情绪共生体”。


即:父母焦虑,孩子也焦虑;父母挖苦、讽刺、打击孩子,孩子的负能量也会越来越多。


一般“堕落”的孩子会有这几种心理:


我学不学都一样,反正在爸妈眼里,别人家的孩子总是更优秀;


爸妈总是批评我不够努力,却从不关心我心里的想法;


考完中考还有高考,拼完大学还要拼工作,生活别无其他,人生一点乐趣都没有。


焦虑的父母会让孩子在负能量中变得自卑、自负。


一位网友说:


以前,儿子一有什么小小的差错,她就会立刻发火大骂。


时间久了以后,儿子对她越来越抗拒,学习上也变得越来越懒惰。


有时候多说两句,他会直接顶嘴:“不用你管!我自己知道怎么做!”



后来,她看到一位心理专家说: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会更需要价值感和成就感,对于本来就压力大的孩子,不要给他负能量的教育,否则很容易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那一刻她忽然意识到,她的负能量太多了,让孩子失去了成就感。


后来她不再给孩子增加负能量,教育孩子尽量去选好的方面来说:


数学成绩考差了,就夸他语文有进步;体育不好,就表扬他的表达能力很不错;陪他做作业时给他支招……


当我不再给他制造压力,他开始主动跟我分享自己的烦恼,也愿意与我商量学习上的问题。


当孩子开始摆烂,父母一定不要再为孩子增加负能量了,少挖苦、少打击。


美国亲子教育专家丽贝卡·艾恩在《积极养育》一书中写道:


“你要记住,他是一个有积极动机的好孩子,只不过做了糟糕的选择。


这样一来,你在纠正他的行为时,就会带着同情心,在不损害孩子正在发展的自我概念的前提下,帮助孩子改正错误。”



尽量用正能量的词语去激励孩子,让他感受到父母是真正地关心、爱护他;


这会激发他心里的“愧疚感”,从而改变孩子的摆烂状态。


积极的养育方式才能让孩子真正地“动起来”。


离孩子“远”一点


抖音上,一位妈妈含泪讲起过孩子得抑郁症的过程。


从小她就为孩子操了不少的心。尽心尽力地为孩子规划学习、安排她的生活。


小时候孩子也争气,成绩好、懂事。


到了初中,孩子因为要学绘画、学口才、学奥数,压力大了以后,只要她一管,孩子就反抗。


惰性也越来越大,严重的时候甚至出现了厌学症状。



为什么父母用心培养孩子,孩子却越来越差?那是因为,你离孩子太“近”了。


许多父母总是喜欢去管住孩子。


极端的情况是:如果我们坚决认为孩子“不听话”,“不乖”,甚至认为孩子有问题,就去更强制和粗暴施压,好让孩子按照我们的要求做。


殊不知,近距离地盯着孩子学习、生活,消耗的不仅仅是孩子的健康,还有生命的活力。


心理学上有个理论:


当我们特别重视某个问题,越是过度去关注它,越是着急去解决,越会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好的教育,一定要分清楚“你”和“我”。



有一个妈妈,以前把女儿管得太严厉,一看见女儿闲下来,恨不得让她多做几张试卷。


有一天,女儿突然问她:“妈妈,是不是我死了,就不用做作业了?”


那位妈妈当时很吃惊。


当她发现自己对孩子的关注太多了让女儿反感之后,她开始“躺平”了。


她不再过多介入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开启了吃吃躺躺看看书的自由生活。


她每天回来不再盯女儿的成绩,周末的时候和朋友约着逛街吃火锅,只是对女儿说“没事,好好活着就行”。


当妈妈不再逼迫女儿,女儿的成绩却直线上升。



有时候,父母不需要“自作多情”,可能我们以为孩子离不开我们,实际上是孩子在反感我们。


孩子就像风筝,只有牵着手中的线,他才能高飞;如果你总是攥着他,他就无法飞翔。


教育孩子,别去太在意,“任其生长”也许他会走得更远。


为孩子重塑自主权


一位心理咨询师讲了一个案例。


一个男孩从15岁后就一直在家游手好闲,整天什么都不想做,就待在家里玩游戏。


让他去找工作,他就说自己能力不行,非常自卑。


他的妈妈希望能充分利用好时间,自考一个大学文凭,所以每天都督促男孩,一看到他摆烂。


妈妈就说:“你怎么又看手机啊,有这个时间看会书不行吗?”


妈妈给他报辅导班,男孩也拒绝:“别浪费钱了,你报了我也不上!”


妈妈很生气,指责儿子“不懂珍惜,烂泥扶不上墙”。


男孩激动地怒吼着他的妈妈:“你以为我想这么活着?天天被你数落,我还不如去死!”


从那以后,男孩非常排斥妈妈,一交流就像吃了炸药一样脾气很爆。



心理咨询师说:


这位妈妈太强势,所以把家庭变成了战场,男孩摆烂的最根本原因是“丧失自主权”,什么都由妈妈来催促,导致孩子的主动性下降。


想让孩子有内在动力,家长必须放手,让掌控感回归孩子自身。


之前看过一个有趣的实验。


心理学家召集了一群小学生,让他们玩一个科幻主题的电脑游戏。


实验者将学生分为两组:


一组学生能自由命名自己的飞船,并能选择代表自己的头像。


另一组学生则没有选择权,游戏中的角色和飞船名字都是预先设定好的。


结果显示,有选择权的学生对游戏更加投入,玩得也更开心。


这个实验也充分说明:当孩子有了选择权,他就会拥有更多的乐趣。


教育的对立面是操纵,被“第三只手”束缚的孩子没有自由,没有动力,也难以靠自己站立。



在《男孩的自驱型成长》中,亚当·普莱斯博士给父母提供了2个养孩子的方法:


1. 养育孩子要遵循的原则: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把“我能为孩子做什么”变成“他自己可以做什么”,在保证孩子安全情况下,让他大胆尝试。


2. 给孩子自主权。


小事情让孩子自己选择,父母尽量去做一个旁观者,孩子有自己的意见时,尊重他的独立思考。


父母要做脚手架,不做高楼,给孩子提供恰到好处的支持,孩子的路才会更稳固。


做正能量父母


在抖音上看到一个视频,一个5岁的小男孩哭着吐槽自己的爸爸:


“天天你就知道让我学习,可全家就你不学习,还在那里玩手机。


你自己有学过吗?加减乘法口诀表你都不会,你还让我读这么难的。


就你会在家里那么早睡觉,还晚起,你还老玩你手机上的游戏,你的手机没收,不许再玩了。”


孩子哭诉的模样真的很让人心疼。


有许多的父母,都在过着“双标”的生活。


允许自己玩手机,不要孩子打游戏;允许自己下班躺平,孩子一回家就催他学习……



教育上有一个词叫“影响”,讲的是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力。


每个孩子都会情不自禁地模仿父母,拷贝父母的处事方式,将它视为人生的标准和榜样。


如果家里有孩子摆烂,抛开一切的心理因素以外,摆烂的父母是让孩子颓废的关键。


蒙台梭利教育的吸收性心智理论告诉我们,孩子最好的榜样其实就在身边 —— 那就是我们自己。


心理研究表明:


父母的双标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孩子容易产生委屈心理,不信任父母,久而久之就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以激烈而极端的行为来对抗父母。


孩子摆烂,这是对父母双标最大的“警告”。


一个积极、努力的父母才会让孩子充满动力。


每一种成功的教育方式,就是从“影响”开始。


你要求孩子读书,父母即使是生病了,也要为孩子做好榜样。



曾经有一项研究发现:7岁以前的孩子是一个全然的“感官器官”。


他们能通过眼睛看到父母的全世界,并学习他们的一言一行。


所以,父母要学会在自己身上使劲。


与其每天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孩子身上,试图掌控孩子成长的每一秒,做父母的不如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父母塑造正能量的言行,会让孩子永远崇拜我们。


正如蒙台梭利博士所说的,我听了就忘记了,我看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


没有孩子天生就勤奋,任何事情都是父母教育的结果。


孩子不是机器人,难免也有“罢工”的时候,如果父母方法错误,那会摧毁孩子的一生。


倘若父母有智慧,造就孩子的一生。



如果你的孩子摆烂了,父母记住:


不要以暴制暴,减少“自作多情”,让他学会自食其力;


减少唠叨,让他学会自己承担责任;减少批评,多一些正面影响。


点击“在看”,让我们一起把爱传递给孩子,才是最美的教育。

*本文首发萨提亚育儿(ID:satiryuer),传播萨提亚、NLP、家排、NLP教练技术、亲密关系等实用心理学

*本文图片由:惠州愉悦儿童之家 友情提供

  

传播蒙台梭利教育
育儿路上,我们一起成长。

每日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成长交流平台,一个有内容、有深度、有温度的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