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蛋疗法
滚蛋疗法起源于苗族的巫术“鸡卜”,鸡卜是古代占卜法之一,以鸡骨或鸡卵占卜吉凶祸福。《汉书·郊祁志》记载:汉代苗巫师用敲蛋占卜、望鬼叭来加强其巫术的神秘性,将煮熟的鸡蛋于人的全身滚动,通过蛋黄的颜色变化来判断疾病的凶险,这是最早期蛋诊法的萌芽。
滚蛋疗法经过不断的探索、总结,在壮族、瑶族、彝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地区被广泛运用,成为一种诊断和治疗相兼的民间特色疗法。故在民族医药理论的指导下,用鸡蛋在人体特定穴位或经络上进行点、按、熨、推等手法,以起到扶正祛邪的功效。
鸡蛋大用处
【鸡蛋的性味与功效】
《本草纲目》记载:卵白(蛋清)象天,气清,性微寒。秉天之清气,有金象焉,善消肿痛而利咽喉,清肺金而发声音,其诸主治,涂鼻疮,治发黄,敷肿痛,洗烧灼。卵黄(蛋黄)象地,气浑,性温。鸡子黄,温润纯浓,休备土德,滋脾胃之精液,泽中脘之枯槁,降浊阴而止呕吐,升清阳而断泻利,补中之良药也。卵(鸡蛋)则兼黄白而用之,性平,归肺、脾、胃经。
《易·说卦》记载:巽(xun),为木、为风、为鸡。鸡蛋与风同性,与五行之木相匹配,根据同类相聚,同气相求的原理,滚蛋可把风引入蛋里,通过热力的传导和渗透作用,将体内风邪引起体表,故滚蛋疗法有祛风祛邪之功效。
中医治疗基本原则:扶正祛邪。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
民间理论:民间认为“无毒不生病,无乱不成疾”,毒存在于体内而必发于体外,因而各种体内的毒素都会在体表上表现出来。滚蛋疗法是民间“收阴术”的一种,是以人体生命真元气为基础,以中医理论基础的发汗法为依据,讲究扶正祛邪,温养正阳气。鸡蛋是新生命的原体,贮存着育化新生命的先天真元气,它在热力的催动下被源源不断的释放出来,发挥着补充人体真元气亏虚的作用,由内向外驱散消除侵入人体内脉络和血液中的风、寒、阴、湿等邪气,达到调整人体自身的阴阳平衡,恢复健康。鸡蛋也是最为理想的探测物,滚蛋治疗后,通过观察蛋体改变进行辨病辨证(蛋诊法的由来)。
【适应证】
冷滚法
热证实证,如无名肿毒;眼睛、皮肤突发红肿;热毒所致的感冒发热等。
热滚法
风寒湿证,如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感冒、小儿高热、原发性痛经、皮肤湿疹、腹痛腹泻、关节疼痛等。
冷滚法:
新鲜的生鸡蛋,洗净外壳,直接在需要部位滚动即可。
热滚法:
新鲜的生鸡蛋,带壳煮熟,去壳后用棉柔巾包裹、温度适宜在需要的部位滚动即可。(注意温度,避免烫伤。)
操作方法
居家可以这样做!
①感冒:打喷嚏、流涕、微微咳嗽等,用温热鸡蛋在大椎穴处、印堂穴处滚动;如果头痛难受,可以在风池和风府两个穴位滚动。每个穴位一般3-5分钟即可。如果孩子不配合,那就用鸡蛋滚后背的督脉和膀胱经,当做玩游戏一样滚一滚,发点汗就舒服了。
②腹痛:比如吃了西瓜、冰淇淋、吹空调后腹痛难受。用温热鸡蛋在肚脐周围的腹部滚动,大致10-15分钟。
③腹泻:大便稀、有气泡、水样、不臭的受寒腹泻。用温热鸡蛋肚脐周围的腹部滚动,大致10-15分钟。
④眼疲劳:用眼过度等,用温热鸡蛋在印堂穴和眼眶来回滚动,也是预防近视好方法,眼珠子部分记得不要滚到。
⑤鼻炎:鼻塞难受、一直打喷嚏等。用温热鸡蛋在前额、印堂、迎香穴、膀胱经等处来回滚动。
⑥受惊:宝宝晚上一直哭闹(非积食哭闹)。温热鸡蛋,滚蛋时先从头面部开始,接着是正面沿着皮肤从上身滚至下身,然后是背部身体从上身滚至下身,最后从脚心收出去。
⑦美容:温热滚蛋在颜面部来回滚动,可以去除化妆及护肤品的金属残留,改善肤质,预防皮肤老化。
【注意事项】
1、鸡蛋单独使用,不可供用鸡蛋,用后丢弃,不可食用。
2、热滚时两个鸡蛋交替使用,直至皮肤红晕,微微汗出为度。
3、注意鸡蛋的温度,防止烫伤,力度均匀适中,避免压碎鸡蛋。
4、注意保暖,不能吹风,一般4小时后方可洗澡。
5、一般每日1-2次,连续3天。
撰稿:杨雨
编辑:欧 美
初审:金阳春
复审:黄铁慧
终审:张 琳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