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如何治疗心力衰竭?这些方法学一学~

文摘   2024-11-14 16:56   北京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多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和(或)功能的异常改变,使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引起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症,以呼吸困难、运动耐量下降和体液潴留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病死亡率高、诊疗费用昂贵、患病后生活质量低的特点,严重危害人类生存。当前西医常用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利尿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沙库巴曲缬沙坦(ARNI)、维利西呱等药物。这些药物通过联合用药达到扩张血管、增加心肌收缩力、减轻心脏前负荷、抑制心室重构的作用,以达到改善病人预后、降低心血管病死率的目的,但因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及局限性,并不能完全满足治疗需求。根据临床观察,中医药治疗在防止病情进展的同时缓解症状及减轻药物毒副作用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为心力衰竭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和可能性。

中医对心衰病机的认识

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理论基础深厚,心力衰竭在中医多归属于“心悸”“怔忡”“水肿”“喘证”等范畴。“心水”一词的论述首见于《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后在《脉经·脾胃论》:“心衰则伏,肝微则沉,故令脉伏而沉”中见“心衰”一 词。


中医强调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心水病病位在心,涉及他脏。心水病多由久病体虚、外感六邪、劳倦失常、情志失调导致心气阳虚、瘀血内阻,津液输布失衡。简言之,其病机复杂,主要涉及气血阴阳失调。心气不足、心阳亏虚是其最根本的病机。心肺同居上焦,心气不足连及肺气亏虚,气血运行无力,气滞血瘀,四肢乏力;肺主治节、脾主运化、肾主水,三者虚则水液代谢失调,发则水肿、憋闷;肾主纳气,肾虚则纳摄无力,可见气短气促。

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

现代研究证实,中医药在心衰的治疗中,具有改善气短乏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增加活动耐量、改善心功能等作用,如益气活血类中药可改善心功能分级、减少炎症因子释放和胶原沉积,抑制心肌损伤和心肌纤维化,在气虚血瘀型胸痹治疗中有良好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升 LVEF、改善左室舒张功能、调节心肌能量代谢、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流动力学、调控细胞自噬、抑制炎性细胞因子、降低氧化应激损伤、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改善心肌纤维化水平、抑制心室重构,抑制甚至逆转心肌肥厚等相关。


中医对心力衰竭的治疗

心力衰竭的中医治疗多元化,包括:①中药汤剂:根据疾病发生发展情况,将心水病分为气虚血瘀、气阴两虚、阳虚水泛、喘脱危证四型,分别选用保元汤合血府逐瘀汤、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参附龙骨牡蛎汤治疗;②中成药:将中药汤剂中的药物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工成丸、散等剂,便于患者患者携带和服用。如芪参益气滴丸、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等。多项临床研究证实,芪参益气滴丸能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气短乏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③针灸疗法:针灸疗法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可以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达到治疗的目的。在心力衰竭治疗中可以通过针刺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改善症状。

当前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现状

相关临床研究证明芪参益气滴丸、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等在心力衰竭治疗中有显著效果。但是当前临床上心水病单一病机较为罕见,大部分可表现为虚实夹杂、寒热互见。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运用,根据有无瘀血、纳水潴留情况,对心力衰竭做了新的分型,《金匮要略》中的防己黄芪汤、李可老先生的破格救心汤等越来越多的方用于心水病治疗。此外,中医药治疗配合心脏康复是中医治疗心衰的特色之一。中医药和心脏康复相结合,产生协同效应,充分发挥彼此优势,有利于心患者的康健。

心脏康复在心力衰竭中的运用

心力衰竭康复的主要目标包括改善病人的运动能力和与健康有关的生活质量,以及补充药物和器械的影响,以减少住院和死亡的风险。有研究表明,慢性心衰运动康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降低慢性心衰患者的病死率和再住院率,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功能能力、运动表现和与心力衰竭相关的住院治疗,合理控制医疗成本。


目前心力衰竭心脏康复采取“5+1处方”,包括:①药物处方:在医师的指导下规律应用药物治疗;②运动处方:出院后心脏康复医师根据心肺运动报告/6分钟步行试验报告制定个体化心脏康复处方(包括运动类型、运动强度、运动时间等);③营养处方:合理膳食,根据病情进行饮食结构调整,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热量等饮食,三餐定时定量,定期监测体重、体重指数、腰围、心率等;④戒烟处方:建议戒烟,避免暴露在工作、家庭及公共场合环境烟雾中;⑤心理处方:完善心理评估、保持情绪稳定,正确认知疾病;⑥中医药处方:特色中医治疗,同时配合八段锦、太极拳等操课改善协调性、柔韧性等。

随着时代发展,中医药在心力衰竭的救治作用得到广泛认可,尤其是注射液、中成药品的使用。但是由于循证医学的不足、药材产地质量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中医药在心力衰竭治疗中仍面临一些质疑,这需要在科研及临床上进行的深度挖掘以促进中医药在心力衰竭救治中的使用。




(点击图片,订阅报纸)









(进入微店,购买文创产品)



欢迎关注!!

“中国中医药报”抖音号:36254766218



文|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许滔 吴萍
编辑|徐婧

审核|王淑军 李娜




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医药报》社有限公司主办,记录中医药历史,引导中医药舆论,推动中医药发展,弘扬中医药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