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3日,“胃爱同行-多学科视角下的胃癌治疗”线上会议成功举办。在此次会议中,来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彭智教授、吴舟桥教授和耿建昊教授分别代表内科、外科和放疗科,就胃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展开了深入探讨。讨论内容涉及胃癌的诊断、治疗决策、放疗应用及临床试验等多个层面。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内容吧!
01
诊断阶段
影像诊断:通过CT等影像学检查评估肿瘤分期。 分子病理:进行必要的分子病理检测,指导后续治疗。
02
初始治疗决策
选择合适的医院和医生:建议患者前往肿瘤专科医院就诊,选择有丰富手术经验的外科医生。 综合评估:在开始治疗前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影像学检查、分子病理等,避免因焦虑而匆忙决策。 多学科会诊(MDT):对于复杂病例,例如新辅助治疗、转化治疗后要不要手术,建议申请多学科会诊,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03
局部进展期胃癌
新辅助治疗:对于局部进展期胃癌,可能需要先进行新辅助化疗或放化疗。 手术时机: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手术的最佳时机。 术后治疗:讨论了术后放疗的作用和争议。
04
放疗的角色
对于胃食管结合部癌: 术前放疗:对于特定患者,术前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可以提高PCR率。
术后放疗:对于某些患者,如R1切除的患者,术后放疗可能有益于提高生存率。
根治性放疗:对于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可考虑根治性放疗。 胃体癌基本不做放疗,胃窦癌,极少数会做。
05
晚期胃癌
转化治疗:对于晚期胃癌患者,如果治疗效果显著,可考虑手术切除。 维持治疗:对于腹膜转移的患者,全身化疗有效时,腹腔灌注化疗可作为维持治疗。
06
临床研究
一线治疗临床研究:鼓励患者参与经过深思熟虑设计的一线治疗临床研究。 后线治疗临床研究:后线治疗的临床研究需更加谨慎,但当常规治疗无效时,可考虑加入。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立即加入患者交流群
往期回顾
END
关注胃爱同行
了解胃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