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年72岁的老张,自他二十出头起就养成了每日品茶的习惯,这一坚持便是数十年。某日,一位朋友到访老张家中,老张特意取出自己珍藏的茶叶,以飨好友。
然而,朋友却提醒道:“老张啊,你还是控制点茶量吧!你难道没听说喝茶有可能导致癌症吗?”老张闻听此言,只当是朋友的戏言,并未真正往心里去。不料数日之后,那位朋友竟将一篇关于喝茶可能致癌的文章转发给了老张。老张原本深信喝茶能预防癌症,此刻却惊觉自己钟爱的茶饮竟可能成为致癌的元凶,这不禁让他陷入了困惑:喝茶究竟是防癌的良方,还是潜藏的致癌隐患呢?
01
茶叶,这一自然的瑰宝,蕴含着超过450种有机化合物以及众多矿物质和维生素,例如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等,为其赋予了非凡的健康价值。自古以来,品茗不仅被视为一种生活的艺术,更被看作养生的良方。它有助于肠道内益生菌的繁衍,从而维护肠道的微生态平衡。
茶叶还能调节血脂,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起到积极作用,同时能延缓衰老,增强免疫,为人们的健康与长寿保驾护航。
一项刊登在《内科学年鉴》上的大型研究,涉及近50万名40至69岁的参与者,进一步印证了茶叶的益处。研究显示,与从不饮茶的人相比,每天饮用2-3杯茶的人死亡风险降低了13%。不仅如此,茶叶的消费还与心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的死亡率呈现出负相关。
然而,在茶叶备受赞誉的同时,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一项新研究却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该研究发表在《欧洲流行病学杂志》上,针对50多万名30-79岁的中国人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探讨了茶叶消费量与多种癌症风险的关系,包括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以及女性特有的乳腺癌和宫颈癌。
令人惊讶的是,研究结果显示,与每周饮茶少于1次的人相比,每天消费超过4克茶叶的人,其整体癌症风险上升了26%。特别是肺癌风险剧增62%,胃癌风险也增加了29%。这些发现无疑在公众中引发了关于茶叶安全性的广泛担忧。
但值得关注的是,在进一步的数据挖掘中,研究人员发现,这些高频饮茶的人群中,很多人同时也是重度吸烟和饮酒者。在剔除了这些烟酒因素后,茶叶的摄入量与任何类型的癌症均不再显示关联,这表明在之前的分析中,茶叶可能被“冤枉”了。
02
关于饮茶的研究,虽然已有一定成果,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其存在的局限性。例如,研究可能在人群选择上存在偏倚、对茶烟酒的统计数据可能存在误差,或者由于不恰当的饮茶方式可能增加了癌症风险,这些因素都可能对最终的研究结论产生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更深入地探究和理解茶叶的成分。
茶叶在我国广泛流行,饮茶已经融入我们的文化之中。茶叶内含多种成分,如咖啡因、茶多酚、茶氨酸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茶多酚中的儿茶素和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丰富。黄酮类化合物以其抗氧化特性而著称,而儿茶素中的EGCG不仅具有抗氧化和抗癌作用,还能调节糖脂质代谢。此外,咖啡因能提振精神,而茶氨酸则具有抗疲劳的功效。
综上所述,只有科学且适度的饮茶方式才有益于身体健康。至于饮茶能预防癌症的说法,目前尚缺乏确凿的证据支持。因此,我们不应过分依赖饮茶来抗癌,而忽视改善其他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03
1.爱喝“浓茶”,易患骨质疏松、贫血,诱发胃肠道癌症
经常饮用浓茶,其中富含的茶多酚和铁离子等成分会结合形成难以溶解的沉淀物,这使得人体难以迅速吸收到铁质,长此以往,可能会引发缺铁性贫血。
在浓茶中,还含有大量的草酸和儿茶素,这些成分易于与人体内的矿物质元素结合,生成不易被吸收的钙盐,进而阻碍钙的正常吸收,最终导致骨质疏松的问题。
除此之外,浓茶中的茶碱和茶多酚含量较高,这些物质对胃肠道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如果胃肠道长期受到这种反复的刺激,就可能会增加患上胃肠道癌症的风险。
2.爱喝“烫茶”,导致食管癌风险上升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65℃以上的热饮列为2A类致癌物质。由于食管黏膜相对脆弱,其可承受的温度范围通常在40℃至50℃之间。超出这一范围,食管黏膜容易受到损伤,若反复遭受高温刺激,会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风险。
因此,在品饮茶水时,应避免趁热饮用,而应待其冷却至40℃左右再行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