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浏览点个赞吧#
作者莫开伟系中国知名财经作家
“坚持原创的公众号不到7%,你真有眼光”
这是「开伟财经」第2719篇原创文章 全文阅读约需5分钟
步入2025年,全国生猪市场预计将持续低迷,零售价格区间落至斤14至16元。按常理,猪肉价格的下滑应为香肠制作迎来黄金期,然而实际情况却大相径庭。今年香肠的制作量显著下滑,猪肉销售商纷纷反映,以往热闹非凡的香肠加工场景已不再重现。
与过往几年相比,今年的冬季显得格外温暖。随着气温的升高,香肠、腊肉等腌制食品面临更大的腐败风险,且风味易受影响。此外,现代人对新鲜食材的偏好日益增强,特别是在温暖的冬季,新鲜猪肉易于获取,满足了人们对食材新鲜度的追求。在过去,制作香肠往往是出于食物储存的需要,以备不时之需,但在现代社会,这一需求已大幅缩减。
更为重要的是,传统的社交习俗在新世纪遭遇了现代传媒的冲击。以往,亲朋好友间通过互赠自制的香肠来传递节日的祝福,而如今,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体成为了新的交流方式,实体礼物的需求大大降低。尤其对于年轻一代而言,他们对春节的传统习俗兴趣逐渐减弱,带香肠进城等习惯也逐渐被摒弃。因此,许多家庭开始减少香肠的制作量,以适应年轻一代的生活方式变化。
探究此现象的深层次原因,以下几点尤为关键:
一是气候条件不利。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冬季气温偏高,形成了暖冬现象。这种气候条件对腊肠的制作和保存都不利。一方面,高温环境容易促进细菌的滋生,增加腊肠在制作过程中的变质风险;另一方面,暖冬的湿度也可能偏高,不利于腊肠水分的蒸发,使得腊肠难以达到理想的干燥程度,从而影响口感和风味。
二是饮食习惯变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观念的转变,现代人越来越倾向于选择新鲜、天然、低加工的食物。腊肠作为传统腌制食品,其高油、高脂、高盐的特点已经不符合现代人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因此,即使猪肉价格下降,人们也更愿意购买新鲜猪肉而非制作腊肠。
三是传统习俗淡化。春节等传统节日的意义在年轻一代眼中发生了变化,他们对传统习俗的兴趣日益减弱。过去,制作腊肠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之一,也是亲友间互相赠送礼物的一种方式。但现在,随着社交工具的现代化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更倾向于通过微信等社交媒体互相拜年,减少了实物礼品的需求。因此,制作腊肠的传统习俗也逐渐淡化。
四是口感和新鲜感缺失。腊肠的口味多年来基本没有太大变化,主要是麻辣、酒香、甜味等几种固定搭配。长期食用难免会让人感到乏味。同时,现代人对食物的新鲜感要求更高,面对市场上层出不穷的新奇美食,腊肠的传统口味显得有些过时,无法吸引新一代消费者的青睐。
五是制作成本和风险较高。制作腊肠需要投入较高的成本和时间。除了猪肉价格外,还需要购买肠衣、调料等原材料,并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挑选、切割、调配调料、灌肠和晾晒等步骤。此外,制作腊肠还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如天气变化导致的变质问题等。这些成本和风险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放弃自己制作腊肠,转而选择购买成品。
六是居住条件限制。在城市里,很多人住在公寓或小区中,没有合适的地方晾晒腊肠。晾晒空间不足会导致腊肠容易变质或产生异味,从而影响食用安全和口感。这也是制约城市居民制作腊肠的一个重要因素。
莫开伟已入驻:
搜狐丨网易丨今日头条|
天天快报丨一点资讯丨UC头条丨
腾讯微博|新浪微博|和讯博客丨
新浪财经|慧眼财经|云掌财经丨嗨牛财经丨
趣头条丨虎嗅网丨搜狐焦点丨
脉脉丨雪球丨同花顺丨
商务合作,24小时内回复
合作邮箱mokaiwei9@sina.com
作者微信号:M19630205
回复不及时请加助手微信:moxiangyu002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kaiweicaijing
与您一起探讨有深度的财经趋势
原创不易,关注一个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