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养生重点还是除湿,3 种食物堪称湿气之王,越吃湿气越重

文化   2024-09-04 06:30   广东  

跟随我们学习五运六气的朋友应该都了解,今年的中运是土太过,土太过意味着整个一年的气候,都是以湿土为主。除湿气的养生主线是贯穿今年一整年的。

尤其是长夏季节,很多人已经感受到了,夏季末尾真的是湿气非常突出,很多人表示今年的汗流比往年要多很多,尽管已经立秋了,其实秋老虎带来的湿热感还是比较突出的。所以,这个时候还是建议大家多喝一些茯苓茶、陈皮水之类的,帮助运化脾胃,消消湿气。

经常看咱们文章的一位粉丝朋友——张女士因每日忙碌于工作,常常靠着外卖和各种便捷食品解决日常三餐。不久前,她对冷饮和油炸食品情有独钟。每当结束一天疲惫的工作,就会走进街边的小吃店,点上一份炸鸡和一杯加冰的可乐,享受那片刻的放松与满足。

然而,渐渐地张女士觉得身体有些不对劲,总是感到浑身沉重,仿佛四肢被绑着一块石头,抬举无力,起床也异常艰难,爱犯困、整天昏昏沉沉。而且,皮肤最近也变得暗淡无光,时不时冒痘痘。开始以为是工作太累了,便没太在意,只是简单地用化妆品掩盖住脸上的疲惫。

直到有一天,张女士上班时突然感到一阵头晕目眩,差点摔倒在地。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经常看咱们的文章,对我们调理还是很有信心,于是便来看诊,希望能找到解决身体问题的办法。

经过一番仔细的诊断,笔者告诉她,她体内湿气过重,而这与她平时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立秋之后,饮食也不可随意,不要盲目贴秋膘,而是要健康饮食,因为有3种食物堪称“湿气之王”,越吃湿气越重。

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冷饮。

在酷热难耐的天气里,冷饮确实能带来瞬间的清凉畅快,但过度食用会使体内寒气大量积聚。脾胃向来喜温恶寒,冷饮会严重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脾胃功能大幅下降,无法正常运化水湿,湿气也就随之不断加重。

如果某一天吃冰水比较多,其实会增加腹痛、腹泻等急症风险。这时建议吃饭时多加一些姜片,或者用一些白术、茯苓煮水喝;如果腹痛怕冷严重可以吃附子理中丸,如果腹痛严重可以用小建中汤来缓解。

其次是油炸食品

过多摄入油炸食品会极大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使得水湿停滞在体内,湿气难以顺利排出。市面上很多油炸食品,用油很可能是化学浸出油,长期吃就加大了健康风险。

而且,很多零食用的油,可能含富含反式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这些油除了导致肥胖,还可能会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再者是甜食。

吃甜品多了容易阻碍脾胃,而且现代市面上很多甜品都未必是正常的蔗糖,而是添加了果葡糖浆等甜味剂。实际上,果葡糖浆比蔗糖更难代谢,摄入过多果葡糖浆可能影响糖代谢,导致血糖波动性增高,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

中医认为,甜腻之品极易生湿,像蛋糕、糖果等甜食,过量食用会导致体内湿气大量积聚。

对于她的情况,笔者为了她开具以下健脾祛湿方:茯苓 20 克、白术 15 克、泽泻 12 克、桂枝 8 克、炙甘草 6 克、薏苡仁 25 克、赤小豆 15 克、厚朴 10 克、陈皮 10 克。

【根据张女士体质辨证而来,存在个体差异,请勿擅自使用】

此方剂以健脾祛湿、温阳化气、燥湿化痰为主要功效: 

茯苓、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

泽泻、薏苡仁、赤小豆利水渗湿;

桂枝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厚朴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炙甘草调和诸药。

全方共同作用,可有效排出体内湿气,恢复脾胃功能。

同时,笔者也提醒张女士,除了中药调理之外,还需要注意饮食。立秋后可以多吃以下食物:

第一,可以吃山药和南瓜。山药具有健脾益胃、滋肾益精的功效。南瓜富含果胶和维生素,能保护、修复胃黏膜,促进胃部消化吸收。

第二,常用茯苓粉+麦芽糖(或少许有机白糖)煮水喝,茯苓可以帮助渗湿利水,同时补脾气,帮助运化水湿,恢复脾胃正常功能。麦芽糖调味,同时缓脾止痛,这个饮料喝下去味道是很美味的,能够在快乐中吸收茯苓的功效。

第三,黑豆,黑豆具有补肾的效果,同时具有健脾利湿以及解毒的功效对于肾虚的消渴、肝虚的眩晕都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第四,也可以自制一些陈皮水,配合玫瑰花、菊花、乌梅,做成代茶饮,能够除痰湿,同时消除油腻感。 

希望张女士能尽快恢复健康,同样也希望大家在立秋后都能注意饮食,多锻炼身体,保持身体的良好状态。


//



马纯阳国医团队



近视防治/眼科疾病等健康咨询

请添加上方微信


庆余阁
古典中医和古典儒学传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