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一个家,伴一个人,暖一颗心

健康   2024-11-19 06:06   浙江  

编者按:

各位家人,作为安基金一年中各项工作的总结展示,2024《安》刊(总第七期)已在10月与大家见面。由于印量有限,还有相当多的家人尚未阅读到该刊,为此,我们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在安基金公众号上转载2024《安》刊上的优秀内容,敬请关注。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一篇由安基金“为您安个家”项目组撰写,记录安基金义工实地慰问山区孤寡老人的文章纪实文章,希望大家能够由此关注这些老人们的境况,发动更多社会力量为他们提供帮助。


导语:2023年4月28日,天空披上了一袭温柔的灰蓝,微风轻拂,带着初夏的凉爽与清新。晨光熹微中,“为您安个家”项目组和一群满怀爱心的当地志愿者,踏上了前往永嘉县金溪镇与桥下镇蜿蜒山区的公益之旅。深入那些被群山环抱的村落,为那里的孤寡老人实现一个个简单却真挚的心愿,为他们送去温暖与关怀,让爱如春风般拂过每一个需要慰藉的心灵。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蛰居于山村一隅,无儿无女,无人陪伴,他们就是山区农村的独居困难老人。普通人视作寻常的天伦之乐,于他们而言,却是一种遥不可及的生活。


还有另外一群人,他们风雨无阻,穿越茫茫大山,怀揣爱心与善意,为老人的家中增添了笑声,让老屋不仅充满了烟火气,更迎来了一位位素未谋面的“家人”。


朱硐坑村究竟有多远呢?数字太枯燥,我却有几段鲜活的故事想要讲给您听。



在天色尚暗,大地灰蒙蒙一片时,我们便已启程。虽早已知晓山路崎岖艰险,但数小时的车程中,那蜿蜒曲折、起伏不定的山路,还是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此行的艰难。由此可以想见,那些一辈子未曾踏出村子的老人,他们的世界也许只有眼前这座大山。


黄爷爷居住在桥下镇朱硐坑村,今年七十五岁,未曾结婚,亦无子女,患有高血压,需常年服药。黄爷爷平日没有经济来源,唯一的财产便是屋后饲养的几只鸡。老人多年一个人生活,家里也没有一个像样的厨房,日常的吃食就是一些速食食品,日子就这样对付着往下过。


黄爷爷住在大山边极为简陋的一间土房之中,老屋陈旧不堪,甚至有摇摇欲坠的倾斜之感。屋内陈设杂乱无章,这边一堆袋子,那边几件衣物,连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卧室里各种线路混乱且外露,隐患重重,着实令人揪心。



2024年2月,安基金“为您安个家”项目志愿者初次走访,我们与黄爷爷交流后得知,他其实最渴望拥有的,是一台能与外界“连通”的电视机,这样,老人家里就有了热闹的声响,也能看到大山外的世界,似乎孤独的时光也显得不那么漫长了。



而在居住环境改造方面,最为紧迫的是房间里裸露的各种电线。黄爷爷眼睛花了,行动也迟缓,首要解决的是其存在的安全隐患,于是志愿者们决定此次统一予以整理。


志愿者们抵达黄爷爷家后,便忙碌起来,整理电线、拉设有线、安装电机。其他志愿者则包起饺子,黄爷爷家里一下子有了过年般的气氛。老人满心欢喜,还请来自己的老友一同分享这难得的团聚时刻。然而,当我们端出热气腾腾的饺子,请黄爷爷一同品尝时,他却只是微笑着说:“大家吃,我看着你们吃就好。”



这时,黄爷爷的状态让我们想起了前些天他突然的需求改变,那天与黄爷爷电话联系时,他说电视机不需要了。我们追问原因,黄爷爷支支吾吾半天,才吐露实情,说自己生病了,打了好几天针,倘若病好不了,送来电视机岂不是浪费,岂不是辜负了好心人的一番心意……


听到这个回答,让大家不禁心生酸楚。对于黄爷爷这样一位孤寡老人,虽说有侄子侄女偶尔前来探望,但毕竟山高路远,大部分时光仍是他一个人孤单度过的。大山里日复一日的生活,单调且孤寂,除了喂喂鸡,就是坐在老屋前看那些已经看了一辈子的大山。如果黄爷爷有了一台电视机,就能看到天安门广场的升旗,看到大山外人们的故事,看到大山外的鲜活世界,老人的生活也能增添几分色彩与热闹。


黄爷爷坐在那里,看着我们吃饭,自己却打开了一罐八宝粥。我们询问是否需要加热,黄爷爷连连摆手说:“平时习惯这样吃了,没事。”我们知道,黄爷爷的身体尚未完全康复,这样的“习惯”真的没事吗?可他就是这样“习惯”了多年。



志愿者事后了解到,在桥下镇,像这样的独居老人还有三四十位。由于种种缘由,他们都未结过婚,也没儿女,孤寂生活早已经成了他们的“习惯”。


大山里这些老人的生活,忽然间让我忆起沈复在《浮生六记》里的一句话,“闲时与你立黄昏,灶前笑问粥可温。”生活可以粗糙、可以简单,但能有人陪伴,也能在平淡的烟火气中过出生活的滋味。


相聚终有别离时,整理好电线,帮忙收拾完房子,也到了我们离去的时刻。与老人们离别之际,我频频回首,似乎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将我紧紧包裹,这样的活动,或许正是人和人之间最为温情的纽带,是陌生人之间凭借爱的双向奔赴。


另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吴爷爷,他住在一个名为“吴宅”的地方,这里距离黄爷爷的家约有四十分钟的车程。吴爷爷一样未曾结过婚,没有儿女,两个兄弟也已离世,侄子偶尔会来探望他。




尽管我们事先做过调研,也走访过众多特困户的家,但吴爷爷的家仍旧令我们大为震惊。地面是泥土的,窗户还是用纸糊的,灶台破旧得不成样子,房顶的瓦破损未修,露出大洞,四面漏风、昏暗潮湿的老屋哪里有家的样子。


吴爷爷看到志愿者们进来,一时间手脚不知该如何摆放,略显局促地搓了搓手。老人身材高瘦,穿着拖鞋,手指甲和脚趾甲明显受到真菌感染,裸露在外的皮肤显得黝黑。



看着吴爷爷的生活环境,我们先问吴爷爷是否需要电饭煲、烧水壶,意外的是老人均表示不需要。可没有这些,老人日常喝水用什么烧呢?老人回答,不烧,直接喝生水。我们这才发现,门口露天的小院子里放置着三缸水,老人口渴了就舀一勺饮用。目睹此景,我们都陷入了沉默。


吴爷爷说自己不会使用家电,村里曾发生高压锅爆炸的事儿,他很害怕因不会用而出问题,故而坚持什么都不需要。什么都没有,却什么都不要,吴爷爷的反应是我们始料未及的。


后来,经过多次走访,吴爷爷终于向我们敞开了心扉。吴爷爷十分羞涩地对我们说,他只想要一张吃饭用的桌子和凳子就好,一直以来,连吃饭的地方都没有,但又怕给我们添麻烦。



说起吴爷爷,安基金永嘉志愿者郑丽丽总会有些难过,每次探望,都感觉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我们去得多了,吴爷爷也就把我们当成了很亲近的人,他会拉着我们的手回忆自己年轻时的故事,偶尔也会说说家里最近的情况。


从最初老人对我们心存防备、沉默不语,到如今逐渐拉近彼此距离,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这令我感慨万千,利他之举,并非一厢情愿,并非将我们自认为好的一股脑塞给他们,而是建立在一次又一次真诚的互动之中。



踏上返程之路,我坐在车内,思绪如潮水般汹涌澎湃。自2019年起,我就紧跟安基金“为您安个家”项目投身走访慰问活动,至今已然过去近五个春秋。起初,我满心以为自己是在付出,是在向他人伸出援助之手,是以一个满怀爱心的施助者姿态,去帮扶那些身处困境的弱者。然而,当我真正深入其中,我才慢慢领悟到,每一次向他人伸出的温暖援手,都是在让自己的生命踏上成长的阶梯,都是在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充盈,都是在滋养自己那原本或许贫瘠的灵魂,都是在赋予自己更多的包容与坚韧。



车窗外,暮色如同一张巨大的黑幕缓缓降下,仿佛那些老人的暮年,沉闷且沉重。但我始终坚信,我们的每一次走访,都宛如一盏熠熠生辉的明灯,在被点亮的那一刻,既为他人驱散了黑暗,也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升华。


提升自己,利益他人,我们满心欢喜,携手走在公益慈善的路上!




“安福月捐”项目简介:

An Foundation 


“安福月捐”项目旨在通过月捐形式帮助更多困难家庭的老人和孩子,通过安仁坊或社会组织,帮扶经济、教育资源相对落后地区或家庭陷入困境的老人、孩子,改造家居环境、补充生活物资、缓解家庭困境,同时为老人提供倾听陪伴服务,为青少年儿童提供更丰富的教育资源(包括助学、提供优质的课程和图书资源等)。怀老慈幼,崇孝敦仁。



👇了解点赞  让爱流动👇

观看安基金视频号


安基金
浙江安福利生慈善基金会是5A级公募基金会,核心理念是:提升自己,利益他人,致力于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和扶持,致力于传统文化的实践和推广,积极响应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社会关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