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自亮的诗:为什么上帝孤寂?因为他没有朋友,一个也没有

文化   2024-05-30 22:50   浙江  

WORD TO WORLD / 这就是你抵达世界的方式




 ◾米筛浪


雪不择地。这次六月雪决意

留在括苍山,没有回家的意思。

细雪转为阳光,不停地下,

也没有回家的意思。

气象台与雷达站只做一件事:

观光。记录雪霁与日出。

观光客琢磨气象台、雷达站,

像站在三星堆前的考古家。

一丛丛映山红,让整个括苍山脉

变得绿如蓝,气韵生动。

山,晕眩成一幅乡愁的卷轴,

眼前的原野镇定自若。


站在括苍山顶,人会获得

双重身份:农夫与山民,

海在远处,又在脚下。

诗歌是现实之续貂。你断文识字,

建立纸上世界,抽象山海。

原住民把诗歌写在大地上,

写在巉岩与斜坡,署名芒种。

诗人,你的想象力附丽于天空,

整天描述山啊人的,而人家

既是山又是人,披星戴月。

雪,执意留山顶,阳光钟情峰峦,

米筛浪,决非浪得“米筛”。

                2024年5月4日,杭州



 第一缕曙光,一种摹写

                 ——赠汪曦光先生


站在括苍山顶,我在想:

第一缕曙光表情该是怎样的?

这世界的变化令人疑虑,

而曙光的本质是快乐,

何况是第一缕,是起始。

群山的蒙昧,刹那间

被揭开,大地轮廓如同天启。

欢笑与啼哭就从这一刻

联袂登场,灶神惊醒。

第一缕曙光让造物主有了

一整天的成就感。欣然。

水流依旧,风掠过树梢,叶片摇动。

一只寒鸦被镀金。它歌唱。

光所改变的,不是茶几的盆景,

而是内心之景深。


曙光为世界澡身沐德,不同于

昨日,不同于签署之前。

阳光是单薄的,只是敷一层霜,

一次粉刷,一个无名恩惠。

又厚重得无法承受,岩石

被山花点燃。沥青所铺就的

路,一直延伸到海之门,

噢!太阳搅拌机撼动了世界。

黑暗还会重临,那又怎样?

光是一种存在,一个“亲在”,

脸上灼烧感显示内心暖意。

黑白临界点,为时间所立,

又被时间所亲手摧毁。

有了光,才能括天下之苍,

第一缕曙光建立了自身纪念碑,

上面写着一个词:抵达。

                2024年5月5日,杭州



短诗如匕首

      ——写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激情》汉译本扉页上


1

安详,沉静,清澈。

丢掉知识,握住古老的罗盘,

凭借火焰的推动,就在

未知的海上,静静地航行。

尽管谈不上什么幸福,

只要,指针不那么偏激,

雾钟不再被敲响,就好。

谁稀罕永生?


2

为什么上帝孤寂?

因为祂没有朋友,一个也没有。

只有创造物与大洪水,

天空,运河,屋顶的反光,

伊甸园空空荡荡。

人怎么可能成为朋友?

青铜器,在亚洲北部草原上哭泣,

汗血宝马低头,嗅雏菊。


3

博尔赫斯写诗,如同

探囊取物。这位国家图书馆馆长,

玩历史于股掌之中,捏造

事实,不经意间写作。

他面对语言如同另一个上帝,

用手指将阳光捏成齑粉,

故事总发生在街角,庭院。

作为一个瞽者,博尔赫斯

如何能做到恰到好处

不差分毫地面对镜头?

看上去,他像一只备受折磨的老虎,

又随时搏击的金黄之虎。

他的词汇不多。无非是——

密谋、天数,深沉的玫瑰,

六弦琴、影子,命运纸牌。

             2024年5月6日,杭州



乌鸫

 

当它在草地上随意跳跃时,

友人告诉我,这是乌鸫

“你应该熟悉的”“我还真不认识它”。

我,只觉得诗篇中的鸟儿

——飞出了书页。

乌鸫这一刻出现在眼前,

填充了我内心的匮乏。

试问那些遥远而亲切的事物,

也会这样突然光临吗?

值得念想的人,迥异的时刻,

是否像乌鸫一样出现?

噢,在我所在的街道或草地上

有一只乌鸫,真的不知道!

也许它属于陀思妥耶夫斯基,

或别雷,甚至鲁迅、萧红……

一种冷峻的,内藏温情的意绪,

不属于我的事物,一只灰黑色鸟儿

突然映入眼帘,让我难以形容,

无法理解。但它一直存在。

            2024年3月25日,凌晨

 


◼厌倦是如此甜蜜

 

当我说出“厌倦”一词,

口中之涩,有了回甘。

记忆在增长中,回望难堪的

腰椎,它正在抵制舒适。

只要下起雨,胳膊就想起烈日,

忆及:草垛、道路与背影。

没有太多人厌倦劳作,只是

对日复一日的单一,道路尽头的

积水与荒草,与生活并存的

精神窘困,厌倦到甜蜜为止。

还厌倦于乱象,沮丧,大面积谎言,

空白镜框,岁月遗照,抄袭之作,

天真的社会学教授,撒娇老人……

而地铁,却给人生机勃勃的错觉,

手臂刺青,红色吉他,盯着手机傻笑——

一点不好笑的段子,“酒后真言”,

这,就更令人生厌。

事实上,厌倦是一种强烈的耳鸣,

停止这令人狂躁的声音,

除非回到蒸汽时代。

             2024年3月26日,杭州

 


◼“意识流”根号

 

如果一直想下去直至发疯,那就糟了。

这样的事经常会发生,唯一的解救

就是意识转换,就像那牧民

驱赶羊群,在草场间转悠。

而,意识转换源于场景变化与人的作息,

从雨季到旱季,从白昼到夜晚,

之间的灰色地带,关键所在。

众多诗人漫游于此,但丁定居,

《神曲》是灰色意识之产物,

但丁将光明引入幽暗,或相反——

所有快乐、沉痛,拯救与迫害,

都被照亮,进入澄澈状态。

歌德,也在意识的交界处游逛,

一路风光一路故事,情与仇,

海涂、书房和宫殿,动与静。

在他顶级头脑的迷宫里,光影飘忽,

浮士德与玛格雷特,梅菲斯特,

或被赋能,或遭清算,

逃不过歌德式同情或诅咒。

他那自我意识的左右摆动,

也让《浮士德》人物,徘徊于——

罪责与恩宠之间。

              2024年3月26日,杭州

 





注:图文转自公众号“当代先锋诗人北回归线”。



读诗·读人·读城 

万物如诗皆可读

 

出品人:徐荣培 

总编辑:张海龙

执行主编:陈智博 艺术总监:赵艳华

品牌支持:TOMIC特美刻

法律顾问:观韬中茂(杭州)律师事务所麻侃 

知识产权:杭州市版权保护管理中心

合作微信:babaluosa6666



我们读诗
WORD TO WORLD:语词即世界,诗歌即远行。每晚九点,让一首诗照亮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