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云梦学刊”!
作者简介:
吴先伍,安徽枞阳人,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江苏省儒学会副会长、中国伦理学学会理事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二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二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一项,省社科基金项目二项等;出版著作七部,其中有二部获省级奖励;发表论文近百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复印和转载。
摘要:
历史上人们将孔孟并称,忽视了二者思想之间的差异。孔孟思想之间的一个重要差异就体现在人己关系问题上,而这又可以通过“不安”与“不忍”两个概念反映出来。孔子认为正是“不安”使得我们能够仁义地对待他人。虽然“不安”与“不忍”都涉及自我与他人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但是二者之间存在差别:“不安”是以他者为中心的,正是他人的悲惨处境激发了我的不安,我为他人感到不安;“不忍”则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不忍是一种自我的内在能力,我们之所以不忍心看到他人受苦,之所以对他人作出仁义之举,是因为我们怀有不忍之心。因此,孟子把孔子的“不安”转换成“不忍”,实际上是强化了自我的道德主体地位,使得自我在道德上具有主体性。不过,这也容易使道德变成自我对他人的强加,这些都对中国伦理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不忍;不安;孔子;孟子;人己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