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梦学刊》2024第5期摘要

学术   2024-10-08 12:28   湖南  

欢迎关注“云梦学刊”!








(2024年第5期摘要)









当代学术史研究

(中宣部重点建设专栏、教育部名栏建设栏目)







承变与开启:现代化语境下综合材料绘画的创新路径研究


作者:党朝阳、 卢泓亦(湖南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

摘要:在当今的中国绘画创作中,对待综合材料绘画这一艺术形式的态度是复杂且纠结的。而现在艺术家们所讨论的综合材料绘画,更多的是指从西方传入中国的、补充现当代中国绘画的一种绘画方式。这一认知上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以民族化为导向的中国综合材料绘画发展过程中的阻碍。中国综合材料绘画的发展要在保证其现代性与民族性的同时,避免语言符号的单纯堆砌和传统复古的简单重现,应从单纯以技法、媒介创新为主的观念导向中抽离,与时代新语境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循序渐进、承上启下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综合材料绘画;形式语言;现代性;创新路径






习近平法治思想整体性特质研究述评


作者杜艳艳、黄岳山(湖南理工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一个系统、连贯、统一的有机整体,整体性贯穿于习近平法治思想发展的始终,体现在该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2020年“习近平法治思想”被正式提出,掀起了关于习近平法治思想整体性特质的研究热潮,基本形成了从国家治理、理论构成、思维方法、重大关系、法知识学及全球治理等六个层面解析习近平法治思想整体性特质的总体样态。

关键词:习近平法治思想;整体性特质;研究述评











短视频时代的城市形象传播

——国内短视频与城市形象研究综述



作者:黄柏青、严 妍(长沙学院 马栏山新媒体学院)

摘要:随着短视频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与渗透,如何利用短视频进行城市形象传播成为近年来国内学者探讨的热点。相关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传播主体、传播内容、叙事方式、传播效果、传播问题以及传播策略六个方面,也有学者从媒介意象、媒介实践、第三空间等具体理论视角出发对短视频城市形象传播进行剖析,西安、重庆、淄博等城市是热门的研究对象。

关键词城市形象;短视频;传播









屈原研究







2021年屈原及楚辞研究综述


作者:方 铭、史凤云(北京语言大学 孔子与儒家文化研究所)

摘要屈原及楚辞的学术研究历史悠久,2021年继续呈现出持久生命力,各类专著、学术论文等成果迭出,涉及屈原精神与文化影响研究、楚辞文本研究、楚辞学史研究、宋玉研究、楚辞海外传播与翻译接受研究等诸多领域。

关键词:屈原;《楚辞》;楚辞学史;宋玉;楚辞传播;






琴曲《离骚》的历史传承


作者:朱益红(湖南理工学院 音乐学院)

摘要晚唐僖宗时期的陈康士根据屈原自传体长诗《离骚》创制的同名独奏琴曲《离骚》,是史书中明确记载屈原文学作品谱入音乐的最早记录。但唐、宋、元三代曲谱已遗佚。至明初朱权的《神奇秘谱》中始见《离骚》减字谱。此后五百年间,共有37个曲谱版本刊载流传。刊传者有皇室藩王、宦官、文人、商贾平民等。新中国成立后,古琴家管平湖等打谱翻译明、清遗谱,与当时弘扬屈原之爱国主义精神遥相呼应。琴曲《离骚》自诞生至新中国成立后打谱成乐,成为文人、士人家国担当精神的象征。

关键词:琴曲《离骚》;琴谱版本;传承脉络




哲学研究









数据要素市场化驱动新质生产力的逻辑、阻碍及建议


作者:张夏恒(浙江大学 中国数字贸易研究院)

摘要: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既是基础性战略资源又是关键性生产要素;形成与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数据要素的创新性配置。数据要素市场化能够促进生产过程高效智能、推动生产资源开放共享、加速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激发产品交易市场活力。然而,数据要素市场化在赋能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存在着数据处理核心技术有待提高、数据定价与权益分配机制不完善、城乡间数据资源分布不均衡、数据监管与法律保障不到位等问题。为此,应通过提升数据的核心处理技术、完善数据定价与权益分配机制、缩小城乡间数据资源差距、加强数据监管与法律保障等,有效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的进程,从而实现其对新质生产力的有效赋能。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数据要素市场化;生产要素








宋元明清时期湖南西部地区儒学教育的发展及影响——以湘黔滇古驿道湖南段碑记为考察中心


作者:谭德兴(贵州大学 文学院)

摘要:湘黔滇古驿道湖南段的碑记数量众多,其中儒学类碑记资料十分丰富。这些儒学碑记详实记录了湘黔滇古驿道湖南段各政区儒学教育的发生与发展历程,揭示了以驿道为中心的文化输入对驿道沿途政治文化发展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尤其是儒学传播对边徼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深刻影响,对丰富与拓展驿道文化、儒学南传以及边疆治理研究等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古驿道;碑记;儒学教育;少数民族文化;边疆治理








自然法危机及其解决之道——基于洛克教育思想的审视


作者:陈 坎、冯昊青(浙江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

摘要:现代自然法理论作为现代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是现代政治哲学建立的基础性原则,为现代政治社会构建提供了基本框架。但是这一理论本身带有缺陷,在没有一个超越性存在作为参考点的情况下,自然法无法综合理性的指示性维度和意志的规范性维度,使其无法拥有现实的约束力,从而造成了现代自然法理论的危机。洛克将解决这一危机的希望寄托于教育,强调通过绅士教育将自然状态下的人转变为政治社会的人,将理智推导出的规范内化为个人意志层面的法则,从而使人成为真正的自然权利的拥有者。这个意义上的教育,是为政治奠基的教育,显然体现了教育的政治性维度。

关键词:自然法危机;洛克;绅士教育;教育的政治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逻辑、特质内涵与时代价值


作者:吴 宁、付成宇(上海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经验的智慧结晶,有其深刻的生成逻辑。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为其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其厚植了文化根脉,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经验为其提供了实践基础。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真理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历史性与时代性相融通、民族化与世界化相契合等特质。新时代新征程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坚持服务人民群众的文化发展理念,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华现代文明,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于捍卫党的文化领导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现中华文明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深化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习近平文化思想;社会主义文化;生成逻辑;文化自信









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提升的逻辑理路、演进脉络与价值意蕴


作者曹胜亮、曹小曼(武汉工程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乡村治理法治化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党建引领是提升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的关键抓手。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法治化建设是指在国家社会关系论、无产阶级政党理论和国家治理理论的指引下,将党建元素嵌入乡村治理法治化建设中,以党建为引领,凝聚各方法治建设主体力量,充分发挥“一核多元”法治体系作用,从而形成高质量党建与乡村治理法治化建设的良性互动,达到推动乡村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的最终目的。以百年党史为依托,以不同时期法治化探索的核心内容为划分依据,对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法治化建设演进脉络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其大致经历了“革命根据地建设—建设基层政权—改善民生—提升法治地位”四个阶段。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提升具有其独特的价值意蕴,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战略任务的决胜之策,是夯实党组织基层执政根基的现实之需,是推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乡村的关键之举,是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法治化;依法治国







李白研究

(特约主持人:钱志熙)








【主持人语】

 李白在少年时代,就对司马相如赋写过的云梦泽充满向往与想象,因此他出蜀后的首游之地就是云梦泽,也因此而与荆楚之地结下不解之缘。历代吟咏洞庭、巴陵的诗篇无数,李白的仍为其冠冕。也正是在云梦与洞庭,李白进入了屈原、司马相如的徜佯之地,与其呼吸沆瀣,更深地进入楚辞、汉赋的文学场景。2023年12月初中旬之际,中国李白研究会第二十一届年会在南湖之滨的湖南理工学院召开,与会学者近百人,就李白研究的各种主题展开深入的讨论。本次选录三篇:第一篇专就李白歌行“叙情长篇”在抒情艺术上发展,第二篇研究李白“洞庭情结”与其诗歌创作,第三篇据祝尧《古赋辨体》以论李白与汉赋的离合的关系。此三篇各自在李白研究的具体问题上作出新的探索,各具胜意。

《云梦学刊》本次揭载三文,以飨学者,也是对与湖湘文化有深厚关系的李白的致敬!期待该刊能以如是因缘之故,成为李白研究之重要园地。


         钱志熙(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








李白歌行“叙情长篇”对七言歌行抒情艺术的发



作者:王 景(北京大学 哲学系)

摘要:清代王闿运谓“李白始为叙情长篇”,比较准确地概括了李白七言歌行的艺术成就。“叙情长篇”指向一批具体的歌行作品,以叙述诗人经历、抒发主体情志为特征,显示出自觉的主体抒情意识。李白七言歌行突破齐梁以来的赋题之法,充分吸收楚骚精神与汉魏古辞的叙述艺术,并与南朝文人诗歌的情思流转相结合,将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这是对七言歌行抒情艺术的重要发展。李白以“叙情长篇”创作赠答歌行,突破了盛唐酬赠歌行以一事一物为兴、篇末致意的模式,从抒情强度和内容深度上,呈现出诗歌史上歌行赠答风气的新变。

关键词:李白;七言歌行;叙情长篇;抒情艺术








论李白“洞庭湖”情结的形成及影响


作者:谷文彬(湘潭大学 文学与新闻学院)

摘要李白数次亲临洞庭湖,对其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既是生性使然,也是其志趣表达和精神追求的必然结果。洞庭湖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厚的人文积淀给李白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对唐诗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李白对洞庭湖的书写也塑造了意蕴丰厚的文学形象,赋予它独特的人文精神内涵,为洞庭湖景观的保存和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体现了地理描摹和人文书写的双重价值。自此,洞庭湖在后人的接受、认知和阐释中,拥有着更为宽广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李白;“洞庭湖”情结;岳阳楼;洞庭秋月








出《庄》 近《骚》 效汉——祝尧《古赋辨体》对李白赋的解读


作者:黄冰清(贵州师范大学 文学院)

摘要祝尧《古赋辨体》将赋分为“楚辞体”“两汉体”“三国六朝体”“唐体”“宋体”五体,提出“祖骚宗汉”“赋兼六义”等赋学理论,成为继刘勰《文心雕龙》之后的又一赋学研究理论巨著。《古赋辨体》对李白赋极为关注,谓李白赋有三个鲜明特色,即出于《庄》,近于《骚》,仿于汉,终为“六朝赋尔”。细究李白诸赋,其篇章句法、语词、名物等方面确有上述三者之迹,亦有六朝赋骈对之风,但李白更多地是对《庄》《骚》和汉赋三者的破创而自得一体,具体而言,其赋作融《庄》《骚》之哲韵,效汉魏之体式,既非骚体,亦非汉赋,更不在唐代律赋或六朝骈文之列。总而言之,祝尧《古赋辨体》对李白赋的解读,中肯处颇多,不足处亦不少,然无论是得是失,对于后世之人欣赏和研究李白赋作,其参考和借鉴意义无疑是十分巨大的。

关键词:《古赋辨体》;李白;庄子;楚辞;汉赋









青年博士论坛








论清华简《子产》篇的法政思想及其学派归属


作者:张振华(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学习论坛》编辑部)

摘要:清华简《子产》篇是一篇抄录于战国中期的古文献,主要记载郑国执政子产的道德修养、施政业绩及法政思想。简文围绕“得民”这一核心观点展开论说,内容涉及“修身”“为政”“任贤”“制法”等多个层面;其法政思想的基本理念可以概括为“政在得民”“得民以信”“取处于身”“固身谨信”“求贤用法”。通览全文,《子产》篇整体上表现出明显的传统儒家“效法先王”“为政在人”“以身治国”的政治治理模式,与黄老之学所主张的“效法天地”“政在道法”“以法治国”的政治治理模式明显不同。因此,虽不能确证其为传统儒家的早期文献,但其思想倾向应是以传统儒家思想为主。

关键词:清华简;《子产》篇;法政思想;学派归属



















云梦学刊
关注当代学术,推介优秀成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