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问》连载39 | 怎样理解完善金融机构定位和治理,健全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

企业   2024-11-06 19:01   陕西  


39

怎样理解完善金融机构定位和治理,健全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


  《决定》提出:“完善金融机构定位和治理,健全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这是加快健全金融机构体系,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我国金融业快速发展,已形成覆盖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期货等各个领域,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金融机构体系。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金融业机构总资产超过476万亿元,其中银行业机构数量超过4000家、资产规模居全球第一,保险、股票和债券市场规模居全球第二。近年来,金融系统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金融机构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融资总量合理增长、结构持续优化、成本稳中有降。脱贫攻坚期间,共发放精准扶贫贷款9.2万亿元。2019年以来,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长近3倍,绿色贷款余额居全球首位。2021年以来,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平均增速分别达到25%、30%以上。

  同时要看到,当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有待进一步提升,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尚不平衡不协调,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绿色转型、中小微企业不够充分有力;一些地区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偏离定位、治理失效,大股东操纵、内部人控制问题突出,内外部激励约束机制尚不健全。

  完善金融机构定位和治理,健全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的需要。我国金融机构已经门类齐全,要通过完善定位和治理、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实现定位准确、分工协作、功能协调,为经济社会提供相适应的高质量金融服务。二是服务实体经济的需要。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和立业之本,在服务实体经济中金融机构才能充分实现自身价值、获得合理回报。三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需要。经济风险和金融风险互为因果、相互交织,很多情况下金融是经济的镜像。各类金融机构聚焦主责主业,树立正确的经营、业绩和风险理念,防止盲目发展和无序扩张,既能强化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也能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完善金融机构定位和治理,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需着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准确定位,坚守主责主业。立足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金融系统要着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5篇大文章。国有大型金融机构要做优做强,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中小金融机构要减量提质、优化布局,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政策性金融机构要强化职能定位,聚焦服务国家战略,主要做商业性金融机构干不了、干不好的业务。保险、信托、理财、证券等金融机构要专注主业,规范发展。二是健全公司治理,加强内部管理。深化党建与公司治理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加强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履职行为监督。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健全服务实体经济的经营要求,健全服务实体经济的尽职免责规定,建立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不搞偏离实体经济、自我循环、自我膨胀的“伪创新”。三是完善监管和考核,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发挥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加强宏观审慎评估,强化对服务实体经济的引导和激励。完善金融监管规则标准,对服务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实施差别化监管政策。加强监督检查,及时纠正金融机构偏离定位和盲目扩张行为。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优化股东利润考核和评价机制,支持金融机构实现适当利润。健全资本补充机制,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来源:理论热点面对面官微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东方
发布公司最新资讯,展示东方文化风采。走近东方,了解航空~ 航空工业东方始建于1970年,致力于发展成为“机载设备的优秀供应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扭矩设备提供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