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高20°斜坡体位对全身麻醉诱导期胃进气及恢复期呼吸功能的影响

健康   2024-10-11 06:32   上海  


梁柏勇1程丽萍 2杨小舟1曾英1刘淑平1陈明富1

1. 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麻醉科,广东深圳518104;2. 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超声诊断科


摘要

目的:探讨头高20°斜坡体位对全身麻醉诱导期胃进气及恢复期呼吸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择期行全身麻醉手术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予头高20°斜坡体位,对照组予平卧位,两组麻醉诱导期面罩通气前后均行胃窦超声检查,选取胃窦部舒张期图像,测量纵轴直径和前后径,计算胃窦横截面积(CSA),记录适宜面罩通气情况。记录两组麻醉诱导时间、拔管时间和出室时间。监测两组麻醉诱导即刻及麻醉诱导30、60、120 s血流动力学[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监测两组入室时,拔管后1、5、30 min及术后2 h呼吸功能[血氧饱和度(SpO2)]和血流动力学(MAP、HR)。统计两组术中是否发生误吸、呕吐、心肺功能异常情况。

结果:观察组面罩通气2 min CSA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面罩通气前CSA和适宜面罩通气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麻醉诱导时间、拔管时间和出室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麻醉诱导即刻及麻醉诱导30、60、120 s同期血流动力学(HR、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入室时,拔管后1、5、30 min及术后2 h同期呼吸功能(SpO2)和血流动力学(MAP和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头高20°斜坡体位能够减少全身麻醉诱导期面罩通气时胃进气,而对全身麻醉恢复期呼吸功能和血液动力学并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全身麻醉;头高20°斜坡体位;胃进气;呼吸功能近年来,全身麻醉诱导期胃进气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问题之一1。全身麻醉诱导期正压通气很容易将气体经食管压入胃内,特别是给予肌松药后,胃进气率高达55%2-3。胃进气可引起胃胀气、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因此,全身麻醉诱导期减少胃进气对降低反流误吸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已有研究对全身麻醉诱导期高质量通气下减少胃进气进行了探索,但效果不一4-5。“中国胸外科围手术期气道管理指南(2020版)”指出,头高20°斜坡体位能够改善气道开放和呼吸动力,促进呼吸暂停时的被动氧合6。头高20°斜坡体位能够使气道阻力降低,但是否会影响全身麻醉恢复期呼吸功能尚无定论。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了头高20°斜坡体位对全身麻醉诱导期胃进气及恢复期呼吸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21年9月—2023年9月于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择期行全身麻醉手术患者84例。纳入标准:①接受全身麻醉手术;②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③年龄18~70岁;④BMI<30 kg/m2;⑤精神正常,意识清晰。排除标准:①面罩通气困难者;②留置胃管或胃胀气者;③有颜面部疾病者;④有误吸风险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其中,观察组男20例、女22例,年龄22~68(47.92 ± 12.59)岁,BMI 18.06~29.33(23.04 ± 3.67)kg/m2,ASA分级Ⅰ级25例、Ⅱ级17例;对照组男17例、女25例,年龄28~69(43.88 ± 6.19)岁,BMI 19.20~28.74(21.83 ± 2.02)kg/m2,ASA分级Ⅰ级30例、Ⅱ级12例。两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编号:伦审办2021第(028)号]。所有研究对象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术前常规禁食、禁水8 h。观察组选择头高20°斜坡体位,对照组选择平卧位。常规连接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开放外周静脉通道。经面罩吸氧6 L/min预给氧5 min后全身麻醉诱导,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舒芬太尼0.4 μg/kg、异丙酚2 mg/kg、顺阿曲库铵0.2 mg/kg,待睫毛反射消失后,双手C-E手法面罩通气,压力控制通气模式(P=15 cmH2O),2 min后在平卧位下完成气管插管。所有研究对象使用同一型号麻醉机和监护仪。

1.3 观察指标

1.3.1 麻醉诱导期胃进气

面罩通气前和面罩通气2 min,由超声科医生行胃窦超声检查,探头频率2.0~5.5 MHz。选取胃窦部舒张期图像,测量纵轴直径(D)、前后径(d),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通过公式计算胃窦横截面积(CSA),CSA=π××/4。同时,记录两组适宜面罩通气情况。适宜面罩通气标准:通气2 min后CSA<340 mm2,潮气量≥6 mL/kg。

1.3.2 麻醉诱导时间、拔管时间和出室时间

记录两组麻醉诱导时间、拔管时间和出室时间。麻醉诱导时间是指从麻醉诱导开始至患者睫毛反应消失的时间,拔管时间和出室时间从患者手术结束开始计算。

1.3.3 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

监测麻醉诱导即刻和麻醉诱导30、60、120 s时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

1.3.4 围手术期呼吸功能和血流动力学

监测入室时,拔管后1、5、30 min和术后2 h呼吸功能(SpO2)和血流动力学(HR、MAP)。

1.3.5 安全性

记录术中是否发生误吸、呕吐、心肺功能异常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以 ± 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事后多重比较采用LSD-t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分类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麻醉诱导期胃进气和适宜面罩通气比较

见表1。

表1两组麻醉诱导期胃进气和适宜面罩通气比较

2.2 两组麻醉诱导时间、拔管时间和出室时间比较

见表2。

表2两组麻醉诱导时间、拔管时间和出室时间比较(min, ± s

2.3 两组麻醉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

见表3。

表3两组麻醉诱导期间HR、MAP比较( ± s

注:与同组麻醉诱导即刻比较,aP<0.05;与同组麻醉诱导30 s比较,bP<0.05;与同组麻醉诱导60 s比较,cP<0.05。

2.4 两组围手术期呼吸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变化

见表4。

表4两组围手术期SpO2、MAP、HR比较( ± s

注:与同组入室时比较,aP<0.05;与同组拔管后1 min比较,bP<0.05;与同组拔管后5 min比较,cP<0.05;与同组拔管后30 min比较,dP<0.05。

2.5 两组安全性比较

观察组术中均未出现误吸、呕吐或心肺功能异常等情况;对照组术中出现误吸1例、恶心呕吐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4/42)。两组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63,P>0.05)。


3.讨论

目前,国内外已有研究对全身麻醉诱导期高质量通气下减少胃进气进行了探索,但效果不一4-5。“中国胸外科围手术期气道管理指南(2020版)”指出,头高20°斜坡体位能够改善气道开放和呼吸动力,促进呼吸暂停时的被动氧合6。头高20°斜坡体位可使患者肺部处于较高位置,能够增加肺通气量,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同时,头高20°斜坡体位还可减轻头部压力,缓解头痛和颈部不适,提高患者舒适度。此外,头高20°斜坡体位重心升高,心脏输出量也会增加,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从而改善患者预后。但头高20°斜坡体位是否会影响全身麻醉恢复期呼吸功能尚无定论。胃窦超声检测CSA可反映胃进气。CSA≥340 mm2是肺误吸的风险阈值。全身麻醉诱导期间头高20°斜坡体位不仅可开放气道,减轻舌后坠,降低气道阻力,还能减轻腹腔脏器对膈肌的压力,提高肺的顺应性,从而减少压力气体在咽喉部分流经食管进入胃7-9,继而提高手术安全性。本研究结果发现,两组面罩通气前C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面罩通气2min后CSA低于对照组同期,提示观察组头高20°斜坡体位可有效降低胃进气。本研究两组适宜面罩通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样本量较小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术中出现误吸1例、恶心呕吐3例,经调查,患者术前未严格遵守禁食、禁水要求,因体位不适导致胃内压升高,从而引起不良反应。在全身麻醉诱导期,麻醉药物可能会导致胃内压升高,从而增加胃内容物反流的风险10。误吸能够导致气道堵塞、氧气供应不足、心肺功能恶化,气道黏膜、声带、肺组织损伤以及肺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在头高20°斜坡体位下,重力作用可促进胃内容物向下流动,从而降低胃内压,继而减少误吸的可能性。本研究对两组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进行监测,结果发现两组麻醉诱导即刻及麻醉诱导30、60、120 s HR和MAP均逐渐降低,但两组麻醉诱导同期HR和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同时两组麻醉诱导时间、拔管时间和出室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两种体位均不会影响后续手术进程,安全可靠。这是因为患者头高不超过40°时,机体可维持脑部血流灌注,头高20°时心排血量的波动并不显著11。本研究还对麻醉恢复期呼吸功能和血流动力学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两组入室时,拔管后1、5、30 min及术后2 h同期呼吸功能(SpO2)和血流动力学(MAP和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头高20°斜坡体位对患者麻醉恢复期呼吸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并无显著影响。综上所述,头高20°斜坡体位能够减少全身麻醉诱导期胃进气,而对全身麻醉恢复期呼吸功能并无显著影响,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 蒋卫清,石莉,赵倩,等.不同流速经鼻湿化快速充气通气联合无创通气对肥胖患者全麻诱导期胃进气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21,37(10):1038-104
2. BURES J, RADOCHOVA V, KVETINA J, et al. Wireless monitoring of gastrointestinal transit time, intra-luminal pH,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in experimental pigs:A pilot study[J]. Acta Medica (Hradec Kralove), 2023,66(1):11-18.

3. LI Z, YUAN X, DENG W. Real-time ultrasound detection of left paratracheal esophagus on air entry into the gastric antrum in the induction period of general anesthesia: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J]. Ther Clin Risk Manag, 2021,17:103-109.

4. LIN X Q, CHEN Y R, CHEN X, et al. Impact of preoperative carbohydrate loading on gastric volum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J]. World J Clin Cases, 2022,10(18):6082-6090.

5. 曹雪莉,陈永新.全身麻醉诱导期体外压迫胃部对胃进气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62(1):66-68.

6. 中国胸外科围手术期气道管理指南(2020版)编写委员会.中国胸外科围手术期气道管理指南(2020版)[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21,28(3):251-262.

7. AMBULKAR R, MANAMPADI U, BHOSALE S, et al. Pre-induction ultrasonographic evaluation of gastric residual volume in elective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surgeries[J]. Indian J Surg Oncol, 2021,12(4):841-846.

8. 高少丰,韦美良,黄思琪,等.左侧喉旁按压联合环状按压预防面罩正压通气时胃进气的效果[J].中华麻醉学杂志,2021,41(11):1326-1329.

9. JUNG Y K, KIM C L, JEONG M A, et al. Gastric insufflation and surgical view according to mask ventilation method for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J], BMC Anesthesiol, 2023,23(1):321.

10. 李成,郑栋煜,袁红斌,等.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管理的研究进展[J].临床麻醉学杂志,2022,38(5):544-548.

11. 曾晴,李冬梅,罗艳.全身麻醉诱导期间预氧合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23,52(9):1428-1432.


本文内容来源于山东医药杂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柴若兰

审校:陈小星


声明:古麻今醉公众号为舒医汇旗下,古麻今醉公众号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舒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古麻今醉网
古麻今醉网是舒医汇旗下麻醉学科的专属学术平台。云集国内外知名麻醉学专家,及时将麻醉学科的新动向、新知识、新技术进行传播,呈现我们麻醉医生的美------“志存高远,佑护生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