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一墨
中医传承平台软件得到了北京、上海、贵州、山东、天津等院士、国医大师、名老中医工作室的广泛应用,获得高度认可,被认为是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传承的重要工具。全国100余家单位应用本软件进行医案整理、方剂组方规律分析等,已发表学术论文2000余篇,应用该软件进行名老中医经验总结的毕业研究生超过1000名,成为名医经验传承、中医药文献分析、中药产品研发的有力工具。
本文收集邵勇教授治疗偏头痛患者病例,并将数据录入平台,导出结果后进行分析讨论,从而探讨邵勇治疗偏头痛的用药经验及组方原则。结果显示,共纳入方剂498首,涉及122 味药物,使用频次前5 味药物依次是川芎、细辛、白芷、全蝎、甘草;药物归经使用频次最高是足厥阴肝经;功效分类中以解表类中药最多;“网络拓扑图”展示核心药物的组成为川芎、白芷、细辛、全蝎、葛根、甘草。以上表明邵勇教授治疗偏头痛主要从风、瘀两个病理因素论治,临床善用风药及虫药。本论文基于临床验案挖掘其组方特点,从而总结其治疗经验,可为名医经验总结提供参考。若能附上典型医案,则更能突出治疗特色。
偏头痛是反复发作的、多为单侧中重度搏动性的头痛为典型临床特点,以恶心呕吐、畏光畏声为伴随症状的一类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机制还未完全清晰。流行病学统计显示,偏头痛已成为50岁以下人群致残的首要原因,我国患病率为9.3%,且女性发病率比男性高2~3倍。中国偏头痛诊治指南提出,偏头痛的治疗以非甾体抗炎药、疼痛抑制剂等药物缓解患者疼痛。国内外研究领域虽发现了偏头痛新型治疗靶点,但仍存在诸多限制。偏头痛属于中医学“头痛”范畴。中医治疗从减轻头痛程度及次数等方面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在减少副作用的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邵勇教授为贵州省名中医,在运用中医药防治偏头痛方面经验丰富,且临床效果显著。本文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对其处方进行统计总结,以期探索邵勇治疗本病的用药经验及组方规律。
2019年9月-2023年3月就诊于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邵勇门诊的偏头痛患者病例。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偏头痛诊治指南(2022版)》中偏头痛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中头痛的诊断标准。(2)中医诊断、中医证候、方药完整准确;
(3)服药后症状缓解。
(2)合并严重原发性疾病或器质性疾病患者;
(3)患有严重认知障碍;
(4)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
将整理好的病例资料,分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及《中医内科学》对处方中药物名称和症状描述进行统一规范。由双人独立录入数据并核查,建立邵勇治疗偏头痛的门诊数据库。通过中医传承计算平台,对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功效、频次、关联规则、核心组合等进行统计。
共收集到病例498份,纳入中药处方498首,涉及122味药物。将122味药物按使用频次由高到低排列,结果显示使用频次>400的中药有5味,依次是川芎、细辛、白芷、全蝎、甘草。单味中药频次排列前20位见表1。122味中药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为温性药物;五味中主要以辛味为主,结果见图1、图2。中药归经统计分析显示,药物归经使用频次最高为足厥阴肝经,结果见图3。对药物功效频次进行统计,解表类中药最多,其次为平肝息风类、活血化瘀类及补虚类,见表2。
将关联规则的支持度调整为249,显示使用次数≥249次的药物组合,将其按使用频次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前20组药物见表3。将关联规则的置信度调整为0.9,即处方中A药物组合出现时B药物出现的概率≥90%。前6组药物置信度均为0.99,结果见表4。通过“网络拓扑图”展示,核心药物由川芎、白芷、细辛、全蝎、葛根、甘草等组成,见图4。
通过“提取组合”的方式得到6类核心药物组合,结果见表5。聚类分析见图5,可看出核心组合1、2、3、4更接近核心药物。
本研究使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分析邵勇诊治偏头痛的临床用药经验和组方规律,结果显示川芎、细辛、白芷、全蝎、甘草使用频次均在400次以上。药物以疏风解表、平肝息风、活血化瘀之品为主。使用频次位于前5的中药药对分别为川芎-白芷、细辛-白芷、细辛-全蝎、川芎-全蝎、白芷-全蝎。可见药物选择较为集中,说明邵勇在治疗偏头痛方面有其独特的临床见解。基于k均值聚类算法提取出6组核心类方,类方药物多以祛风解表,活血行气止痛类为主。结合其余几组药物看,肝经郁滞,气血瘀阻,加姜黄增强破血行气之功;肝阳上亢,肝血不足加白芍养血柔肝;筋脉拘急加木瓜、葛根舒筋通络;气血虚弱,经脉瘀滞加黄芪益气行气。药物多归于足厥阴肝经,且性味多辛温。邵勇认为,偏头痛与肝关系紧密,且临床偏头痛患者多为女性,女子以肝为先天,情志不畅,肝失调达,气机紊乱,血行不畅,则瘀血内生,足厥阴肝经上可达巅顶入脑络,肝经瘀血上逆清窍,脑脉瘀滞,脉络不通,发为头痛。《素问·太阴阳明论》记载:“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可见《黄帝内经》认为风与头痛关系密切;清代医家王清任《医林改错》中血府逐瘀汤所治症目首位为头痛,并述“查患头痛者……百方不效,用此方一剂而愈”可见其认为瘀血是引起头痛的主要原因。邵勇汲取各医家理论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偏头痛治疗包括风、瘀两方面。邵勇认为,风邪是偏头痛致病的重要病理因素,其病变部位或左或右,与风邪特性相似,风者又分属外感、内生两端。外感者,“风为阳邪,易袭阳位”,头为诸阳之会,故外风首先犯头。内生者,“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主一身之气,可调畅周身气机,五行属木,主风,若肝失于疏泄,升降失司,木气不能冲和调达,体内气血阴阳失衡,则会引起肝风内动、肝阳上亢。故邵勇临床多选用祛风解表药及平肝息风药,包括川芎、细辛、白芷、全蝎、地龙、天麻、白芍等。风药多辛温,善行散走窜,可清脑窍,利头目。“川芎、细辛”使用频次排在首位。川芎味辛,归肝经,温通辛散,上能至头目巅顶,为治头痛要药。细辛辛温,归心、肺经,芳香透达,通彻表里上下,尤长于止痛,两者配伍止痛之功显著。有研究表明,川芎中多个有效成分具有镇痛、抗炎等多重药理作用,川芎嗪可下调血清中的多种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抑制炎症发生;川芎挥发油缓解偏头痛主要通过调节PAG区域内神经细胞,并提高5-HT能神经元活性。刘杰等发现,细辛发挥抗炎镇痛作用主要是通过下调、抑制COX-2等靶点的表达,从而减少机体炎症反应,达到抗炎、镇痛的作用。白芷归肺经,芳香走窜上达,可祛风寒、止头痛。其味辛性温,为治阳明头痛,解利风寒要药。有研究显示,白芷中的挥发油在提高脑内多巴胺和5-羟色胺水平的同时降低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基吲哚乙酸含量,以激活内源性镇痛机制达到止痛效果。全蝎辛,归肝经,以通络止痛,息风镇痉为主要功效,《本草纲目》云:“蝎,足厥阴经药也……蝎乃治风要药,俱宜加而用之”。既往有研究发现,在同等剂量及同等浓度下,蝎毒对于各种急慢性疼痛的镇痛效果远强于吗啡,蝎毒成分具有可观的中枢镇痛效果。蝎毒可通过血脑屏障直接抑制中枢敏化,亦可通过降低钙离子通透性抑制中枢敏化。有研究表明,蝎毒可调节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而RIGOFK等发现,从蝎毒中分离出的无毒蛋白与电压门控钠通道相互作用的神经毒素结构类似,能用于治疗神经性疼痛。正所谓“初病在经,由表及里,久痛伤血,血伤入络”,邵勇认为偏头痛病程日久,则邪气入络,阻碍气血,瘀血内生,脑络痹阻,瘀滞脑窍,不通则痛,如《临证指南医案》云:“大凡经主气,络主血,久病血瘀”。故邵勇临床辨证亦善用虫药,多加入“蜈蚣、地龙、全蝎、金钱白花蛇”等虫类药物以破血逐瘀。宋代已有中医使用僵蚕、金钱白花蛇等虫类药物治疗头痛。《本草问答》曾提出:“动物之功利,尤甚于植物,以其动物之本性能行,而又具有攻性”。叶天士认为:“病久则邪正混处其间,草木不能见效,当以虫蚁疏逐,以搜剔络中混处之邪”。邵勇认为,虫类药物性善走窜,可直达高巅之上,属血肉有情之品,化瘀活血通络之功远强于植物类药物,且大多可搜风通络、息风止痉。然虫类药物药性峻猛,故邵勇临床使用严格把控用量,中病即止,多无增益。
邵勇经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偏头痛治疗方,组成如下:川芎、白芷、细辛、全蝎、蜈蚣、炙甘草。方中君药川芎可行气活血以止痛;细辛、白芷为臣药可祛风解表,通经止痛;佐药全蝎、蜈蚣搜风通络止痛;使药炙甘草以调和诸药、缓急止痛。邵勇在此方基础上随证加减,眠差多梦者加酸枣仁、茯神以宁心安神;筋脉拘急,项背僵痛者加葛根、木瓜舒筋通络;肝气郁结者加郁金、姜黄开郁散结,破血温经止痛;肝阳上亢者加天麻、钩藤、白芍以平肝息风,柔肝缓急;气血虚弱者加黄芪、党参以益气养血;大便稀溏,舌苔黄腻者加苦参、薏苡仁等清热除湿。全方共奏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效。本研究通过数据挖掘分析总结了邵勇治疗偏头痛的用药经验及组方原则,体现了邵勇治疗偏头痛主要从风、瘀两个病理因素论治,临床善用风药及虫药。以期为偏头痛的临床用药及邵勇的经验传承提供一定参考。
文章来源:《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4年3月第46卷第2期
中医传承计算平台自上线以来,应用到中医药不同领域,项目组对近2年发表的期刊论文进行收集和整理,形成了《中医传承计算平台及其应用论文汇编》,凡需要者均可免费获取。
若需要完整电子版
请联系:郑老师 13699112661
扫上方二维码添加联系人微信
中医传承计算平台3.0已经全部升级更新为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5,如何利用该平台快速导入数据,挖掘其辨证和用药规律,可以进一步提炼其学术思想,形成学术特色,并以论文的形式公开发表?敬请关注:2024年8月23-25日举办的中医药科研论文与SCI写作培训网络会议,培训班围绕名医学术思想、经验总结、毕业论文设计与期刊论文发表等相关内容,从名医传承者和研究生实用的角度对撰写相关论文与申请相关项目的经验进行广泛交流。
期待各位老师同学参与、推荐!
更多详情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