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去年的4月20日,一早还去广医二院做核酸,疫情年代住院要求48小时核酸,基本上每两天做一次。回来还去买了菜拿了快递,回到家还各种收拾打扫,可能是孕晚期的原因,没有36周前的那种小心翼翼了。晚上睡到半夜的时候感觉破水了,还拍了拍旁边的先生,然后他有点睡眼蒙眬地回了句:没有吧,你去厕所看看。然后我去厕所回来和他说,真的是破水了。他就开始不淡定甚至慌乱了,慌乱中差点打了120去广医二院,但我还是坚持开车去产检的医院,我还一边指挥他把东西拿完(大部分已经提前放车上),走下车库。去到医院,看急诊,医生听到破水马上就开住院单,叮嘱赶紧去住院部,先生在停车,等待的过程医生着急地问家属呢,先办住院,东西等下回来再拿。办完住院去零晨四点多了,疫情的要求是没进产房前家属都不允许进住院部,等到了六点才进产房,额外要求陪产,先生才进了住院部,中间在产前的两小时真的是挑战着身心承受力。打了无痛,但似乎对麻药有点免疫了,加剂量貌似作用也不大,而且生娃也是在考验每位妈妈的力气。或许很多人都觉得陪产会有心里阴影,其实是许多人的一种认知误区,陪产的人只是站在孕妈旁,并没有机会看到太多血腥的过程。特别是疫情期间,如果没有陪产,家属连进去住院部的机会都没有,有陪同是对于妈妈最好的安慰,没有陪同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忙碌的产房,根本没有太多医护是有求必应。出生后面对5.2斤的娃,新手爸妈的我们都无从下手,换尿不湿都不敢,回到房间先生便将所有护士发的指南和护理知识全部认认真真读了一遍,一点一点地学着,因为现实中有太多的不知所措了。这个小小软软的小生命从降生的那刻开始,我们便全身心地陪伴他的成长。
有了孩子后,接触面广了,看到了东西也慢慢多了。很多时候看到一些家长推着玩具车或推车去小学门口等孩子放学,然后把孩子推着回家,看到这些,我是有点费解的。不过,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爱的方式确实过去保护,喜欢为孩子做一切事情,为孩子做饭,洗衣服,背书包,甚至连从小区门口走回家里那百来米路都舍不得让孩子走……什么事情都不舍得让孩子体验,结果往往是父母爱给的越多,最后得到孩子的爱越少,爱过了,孩子会变成爱的无能儿。有时候我会和先生探讨一些婚姻和育儿的话题,对于我们,结婚和生孩子都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做任何事情前,我们都会去权衡,特别是有了孩子的婚姻,在感情上,是比较纯粹的,既然选择了对方便一起携手共执一生,就像12年前刚认识恋爱的时候我就说过一段感情两个人成长,所以有了从校园到婚姻的爱情,前段时间和先生聊天中说到现在身边很多人结婚没多久又离婚,然后又再婚,离婚其实最可怜的是孩子,那种从小就生活在有缺陷和有对比的爱,内心相比别人,总会有缺陷,总会存在某种对比。对于我们,生活可以平淡,没必要刻意追求富贵,但不可缺少了生活的烟火气和家的味道,这是一个家庭爱的延续,作为父母,要洁身自好和自律,父母是怎么样,孩子看得一清二楚也学得一清二楚,所以我是不认可一些人以压力为借口去消遣或出轨,压力并不能成为借口,而已人品和自律问题。纵观许多出轨的家庭,家长出轨但又会严格要求和限制自己的孩子,怕自己孩子学坏或受到伤害。这种就是不平等和双标的思想,现在的信息流通快速,如果哪天孩子回来问父母,为什么父母能这样或那样做,这种行为是不是就是对的,相信作为负责任父母的每个人,应该无颜去教诲自己的孩子吧。很多时候,父母是怎么样的人,孩子以后便是怎么样的人,因果循环。父母给予孩子的爱,应该是健康而积极的,这些是多少钱、多少早教都买不到的。
在育儿上,我和先生也不断地学习和成长,第一次为人父母,确实是新手。不过我们都是比较勤劳和自律的人,比如在孩子饮食上,学习到好的会坚持去做,并不会因为说带孩子忙而随便应付或只停留在口头上;平常习惯性给孩子煮汤喝,而且是要明火炖,我不习惯用电定时炖,感觉失去了汤原有的味道。通常是我前一晚配好汤料,第二天早上先生起床炖,等我带孩子睡醒了就关火,带孩子去玩回来,再煮其实菜。我们并不会像大多数家庭那样睡懒觉或点外卖应付吃的;也就是我们在不断地努力,理解了每个长得好的孩子背后都是坚持不懈的付出。孩子会自觉玩或看书,都是每个父母放下手机,耐心地引导和陪伴。孩子,第一老师终究是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保姆,只能起到照看的作用,引导和教育别人很难替代父母的角色,所以说父母偷过的懒,或许某一天会连本带利地还回来。很多时候我会和先生开玩笑说,生娃前想着生完了有人带我就可以继续做自己的事情,结果生完之后要自己带。过程确实是不断在牺牲,但有时候想想,把他带好了将来成就了他,不也是成就了自己吗,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取舍的过程吧。随着他的慢慢长大,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想玩耍、想看书、想听儿歌,开始咿咿呀呀学说话,开始蹒跚学步,每一个阶段甚至每一天他都能带给我们惊喜,学会了各种各样的技能:会自己拿吃的、会用吸管杯喝水、会玩翻翻书、会分辨形状、会懂得双手交换物品、会拿两个物品相互敲击出不同的声响、会自己玩玩具、会随着音乐跳舞、会撒娇、会要抱抱……如果问我说有孩子和没孩子的区别是什么?或许就是看待这个世界的角度和对人生的理解发生了转变,曾经的我也没有想过要结婚生小孩的生活,虽然和先生在学校的时候就认识并相恋了,但对于结婚,我似乎没有去深入想过更何况是小孩,我一直觉得我自己还没有活明白,没有心理准备和能力去养育一个小孩。可能经历了太多见过的例子太多,也或许是人到中年,或是做了妈妈的缘故。也或许是有了孩子,更加深入了生活的世俗和琐碎,少了许多虚无的感觉。会开始有强烈的保护欲,因为在这世上从此拥有了软肋也拥有了盔甲。当看着他一点点长大,之前所有经历的艰难开始释怀,那种情感可以释放的出一种很奇妙的感觉,以前觉得我和先生两个人过得挺好,自由、没有束缚,有了孩子之后,自由度的确没有以前的高,对于妈妈的束缚也越来越多,但另一种角度,孩子带来的是另外的不一样的快乐和体验,这种幸福感刚好可以平行二人世界的幸福,结婚、生孩子的选择没有对错,只是人生的经历不同罢了。
一周岁的孩子,身高77厘米,体重22.6斤,还没走路,能专注研究并玩自己的玩具,爱看书且能自己看,爱到处去看不同事物,不会破坏东西和抢别人的东西。对于孩子走路这件事,身边的很多人都说都一岁了咋还不会走,你看谁家的走得很好了,对于走路,我和先生都是不着急,等他自己通过爬和慢慢扶着走,锻炼到一定程度,他自然会走,每个小孩都有自己的生长规律,我们不主张人为干预,尊重孩子的成长。其他习惯的形成我们更主张去积极引导,而不是把大人觉得对的强加给孩子,在此同时,我和先生也不断完善自己,孩子成长,我们也不断成长,因为我们相信,父母是怎么样孩子也将会是怎么样,特别是价值观上,在引导孩子方面,我们不主张强势,而是平等地交流和引导,成长过于强势性格容易偏执,特别在这个信息纷乱复杂的社会,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容易走向认知的极端,为什么说许多大学生乃至高中生动不动就说抑郁或自杀,或者成年人的感情纠纷比比皆是。人的思想一旦扭曲了,看再多的心里医生也改变不了,因为每个人都必须经历和面对这个社会,同样的问题会重复经历。所以在孩子的成长上,我们是更偏向于平等的交流和正确的引导。其实孩子在一天天长大的同时,他会用他自己的方式去回报父母对他的付出。
我和先生都是不太喜欢热闹的形式,于是我们在满月、百天甚至周岁,都没有摆宴席,而是选择用我们简单的方式又不缺少相应的仪式给孩子过。这次周岁也是,在家里把东西准备好,该有的仪式不缺少,只是爸爸妈妈陪着一起过,没有大操大办。本来计划邀请他的小伙伴及家里人来家里一起玩和吃饭,但是昨天和他一起玩耍过的小伙伴突然发烧,我们便不敢让其他小伙伴来和他接触。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爸爸妈妈的宝贝,孩子的健康高于一切,所以也因为这样,我和先生都很自律,每次家里人有出现一点点不舒服都会告知身边的小伙伴暂时不接触一起玩,观察几天再玩,从新冠到甲流,病毒对于小孩的传染性更快,所以做好防护的同时也要对其他的小伙伴负责。虽然没有大办周岁宴,但是把所有的仪式都给他完成了,周岁给他抓周,无论抓到什么,都没关系,只是见证一个成长的仪式。把我们这一代童年没有享受过的仪式感都给孩子,哪怕是简简单单,平平凡凡,即便我们很普通但对孩子的一点一滴都会很用心,让他每个成长阶段都有所记录,因为成长无价。我选择自己在家里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去摆设布景,虽然过程很累,但是会收获不一样的快乐,因为每一样东西都是父母对孩子的精挑细选,这是一种用心和爱;滚灾、冠衣、过葱门、梳头、带金、 采足印、抓周、封酒。对于封酒,我并没有选择茅台,不是说不舍得买,而是我更愿意选择符合自己寄望和有对应意义的酒,于是我选择了三种酒对应三个阶段:18岁的的成年礼选择了梦之蓝,寓意开启追逐梦想的年纪,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考高阶段选择了泸州老窖的金榜题名酒,寓意奋力拼搏、砥砺前进,鱼跃龙门,金榜题名;结婚成家的时候选择了五粮液的福禄寿禧酒,寓意升官发财、健康长寿、喜事连连、幸福美满;因为不同的人对事物有不同的理解,我喜欢赋予简单美好的事物。至于抓周,也是追随一种传统的意义,宝宝出生满一年,占称“周”,抓周,也叫试儿、试周、揸生日,是周岁礼中一项很重要的仪式,抓三次,按宝宝拿的第一件物品或手握最长的物品而定。其实他抓到什么对于我来说并不重要,也并不会像一些人那样觉得孩子捉到什么以后就要按照相应的路径去发展,这只是一种代表成长的仪式罢了。愿未来成为自己喜欢的模样,不抱怨不将就,有自由有光芒就好,做一个正直善良懂得感恩的人,不求大富大贵,但求一生顺利。
(20230421,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