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老师晚九点!
喵老师晚九点,现在固定在每周二和每周四的晚上九点开始。昨晚喵老师感冒咳嗽很严重,停更了一次,微信公众号日更也停更了一次。不少星球小伙伴定制化需求堆起来了:1)投资收益率的计算,2)ROLTA的计算,3)评估用的资产基础法和未来收益法,4)TTM、动态、静态的区别和适用场景,5)几家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打算拖到年底一起弄了)。
由于市面上绝大多数投资收益率计算方法都是错的,今天先来把投资收益率的正确计算方法给大家说说透。
股息复投
先从几个常见错误说起,第一个就是股息复投!
假设一家上市公司的股息率是3.5%,每年业绩增长7%,股利支付率不变,也就是说股息也是每年增长7%,假设10年之后售出股票套现,求长期股票投资收益率。
如上表,投资次年收到3.5%的股息,后续年度每年股息以7%的速度递增,10年后的股价也是按照每年递增7%计算得出的。用插入法得出长期股票投资收益率为10.5%,其实正好等于股息率3.5%+增长率7%。
这点没啥好奇怪的,喵老师已经在《股票收益率=股息率+增长率,是怎么回事?》给大家讲清楚了。
复投计算错在哪里?
好了,偏有一批不“吹”到死不爽的傻鸟跳出来说:喵老师你算的不对,还没算股息复投带来的增量收益呢。
为了让这群“复投傻鸟”们心服口服,喵老师只能费点力气 ,把每年的股息,按照当年的股价买成股票,从而增加次年的股数和股息,最终在10年之后售出所有股票套现。
用插入法得出长期股票投资收益率还是10.5%,和不复投的收益率是一模一样的。其实用DCF法倒算内部报酬率,不管你复投不复投,长期投资收益率本来就是一模一样的,偏要喵老师给你搭好模型算出来才认?
那么“复投傻鸟”们错在哪里了?看到我黄色highlight部分了吧,每年收到的股息都已经复投出去了,他们重复计算了,认为在当年收到了这笔股息,所以把投资收益率算高了。
比例外推
前面讲的是公式错误,最常见的就是把复投的股息进行了重复计算。接下来讲参数取用错误,因为参数很多都是拍脑袋定的,人为操控的痕迹很重,动不动就会把数据定的非常离谱。
之前做一级私募的时候,经常看到团队把创新药的未来增长做到超过全球市场份额的情况。做二尖瓣、三尖瓣的创业项目,才做到B轮,把整个心脏病的全球市场份额给你,都不够给你做收入预测的。
上面这个案例,3.5%的股息率,7%的增长率,大家估计一眼就能看出,说的是长江电力了。很多长电“吹”,就是这么吹的。他们拿过去几年的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去外推未来几十年的增长率。
比较理智的同学们,马上反应过来,不能“线性外推”!喵老师在这里先要纠正大家一个小小的错误,这样的外推,属于“比例外推”,并不是“线性外推”,比线性外推后果更加严重。
这个7%包含了很多个错误:
2023年并入了乌白,而且乌白在2023-2024年尚处于爬坡期,由此计算出来的过去3-5年复合增长率不属于同口径。 水电站丰水、枯水属于周期性行业,需要拉一个长周期来看平均发电效率。 从前四座水电站的长周期发电量看,稳产之后,发电量并不会逐年递增,只能寄希望于随着CPI的价增。 六座水电站都有装机功率,最多满负荷运转,不可能超出太多。 即使青藏高原上的积雪都给你融化了,来水也不够你几十年年复一年累加起来的7%!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纯属公益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个人投资行为的所有收益和风险都归属投资者本人。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股票讨论群
可以加下面的微信号申请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