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期间,高原铁路上活跃着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直接参与旅客运输,却在不为人知的“幕后”战场上,悉心呵护着高原铁路通信网络的安全畅通,这群默默无闻的“卫士”,就是西宁通信段网管中心的通信工们。
走进网管中心,一排排错落有致的电脑屏幕,一张张繁密复杂的网络拓扑图,一个个身穿白大褂的通信工,构成了一幅独特的景象。
作为高原铁路运输的网络“神经中枢”,青藏、拉日、拉林、格库等多条铁路的行车数据要在这里传输交互,倘若有一条行车业务的网络通道出现故障,都可能影响正常的行车秩序。为了确保安全万无一失,通信工们还必须穿上特制的白大褂,24小时不间断值守。
“我们的白大褂是特制的,具有防静电功能,可防止静电对电子元件造成干扰。”网管中心工长张智霖解释道。
网管中心现有30名通信工,他们要通过操作60台电脑主机上的16种网络管理系统,对分散在4000公里高原铁路沿线的上万条网络数据通道进行实时监控和性能分析,并随时根据系统的告警信息迅速处理故障。今年春运前夕,他们针对临时旅客列车开行数量增多、旅客购票需求激增对网络通道冲击大的实际,加班加点为网络通道“瘦身”,在逐条逐项测试旅服系统、客票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众多网络通道传输性能的基础上,更换了上百条不良光纤,解决了一批因误插网线、单通道接入设备过多而造成的网络拥堵和延迟隐患,保障了旅客购票顺畅和列车运行安全。
春运期间,通信工们时刻要保持高度的警觉状态,密切监控各条网络通道,随时要为一些应急任务开通专用网络通道,每隔两小时还要对60台电脑主机及其后台机柜巡视一遍,以确保网络主机和网络通道持续稳定运行。他们常常将三餐安排在电脑屏幕前解决,浓茶、咖啡和眼药水成了日常“标配”。
“网管中心里各类人声、设备运行声十分嘈杂,我们要把电话声尽量调到最大,免得延误故障处理最佳时机。一天下来,耳朵里就会嗡嗡作响。”接完电话,年近50的穆兰萍用双手轻揉耳廓进行缓解式按摩。
数据交互,网络通达,在看不见的春运“站场”上,高原网管通信工们默默坚守,守护着高原列车一路平安飞驰。
供稿:西宁通信段融媒体工作室
文图:周悦翔 周安然 孙万毓
编辑:陶一中
审校:赵风斌
监制:郭成平